成本
小A是个挺有想法的员工,针对公司中会议多,研发流程长,工具链不够等问题总结了一个文档发给了老板,老板对他的意见给了肯定和褒奖,然后一直没了下文
小B看了他发的这些内容,说:“你说的是没错,就是太廉价了”,小A不懂,问:“何为廉价?”
小B说:“公司的这些问题,但凡智商正常点的人都能看到,这个东西如果很多人都跟领导提了,那自然是廉价。假设如你所想,老板重视这个,给你点物质奖励,那接下来大家都会来蹭类似的热点,老板考虑到这点,即便只有你站出来,也即便你说的是对的,最多就是个口头表扬罢了。所以得有点建设性的方案,PPT也要写漂亮点,顺便也要写上隔壁X公司的优化经验”
小A若有所悟,建设性的意见他的确写的很少,方案更是没有,看来是要补上。但他还是提出了一个新疑问:“PPT写漂亮和调研其他公司有必要吗,如果说PPT格式只是粉饰,那X公司的优化流程跟咱们其实有很大不同,问题也大相径庭,并没有太大可比性吧?”
小B取笑说:“一看你就是没跟女朋友谈过彩礼的问题,漂亮的格式和X公司的调研表的是你的态度,你当老板真的懂X公司优化的细节?就算两个方案没太大联系,你就不会牵强附会一些?没人认真看,但这能显得你严谨专业”
见小A还是没完全理解,小B跟着问道:“你觉得咱们的工作技术含量咋样,若是找个专科生能搞定吗?”小A想了想说:“单论开发,日常大部分工作就是调用API,整理一下数据,其他岗位虽然我没做过,但想来也没太大难度。”小B追问:“那为啥咱们要招985 211毕业的,面试还要考算法题呢?”
小A说:“大概是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攻克一些难题?”小B说:“那也只需要一个核心团队就行了吧,何必每个人都这样要求?其实,别说在咱们需求场景下,高学历学到的东西和你面试时的知识用不上,放在更广的场景下大部分也没什么用,但正因为它们没用,所以它们才有用,没用正是它们的用处。”
见小A一副大惑不解的样子,小B解释说:“假设一个人一天工作4小时,然后用其他4小时玩,完成的工作却和你8小时能做到的一样,那他的能力当然比你强了,故意玩几个小时并不能对他的工作有什么提升,但是却能让别人理解到他的厉害之处。这就好比有的程序员不用IDE而用记事本一样,在不影响工作完成的前提下,不是显得自己更牛逼吗?”
小A有点懂了,说:“看来我也要开始用记事本写代码了。”小B笑:“你要这样做,工作就完不成了,所以你在大伙眼里还是比不过人家。”
几个月后,小A的方案成功落地,公司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但小A还是不开心,他找小B聊天,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公司的产出好像跟以前还是一样,大家天天还是加班到9点,这跟我想的不太一样。”
小B没接这个话茬,反而问:“听说你上周换了新款的手机,性能提升不少吧?”小A说:“对,芯片升级了,内存也大了,只不过APP并没有比以前流畅多少”
小B说:“这就对了,你以为手机资源是给用户用的?其实是给APP开发者用的,资源多了,开发人员不用白不用,你CPU更快了,那我就不用自己优化算法了,随便写个暴力的也能跑;你存储更大了,那我以前日志保留一周,现在保留一个月;你网络更好了,那我本地缓存都懒得做了,都实时下载好了嘛。而且又不是开发者一个人盯着这些资源,产品看到手机升级了,不得来再多加几个特效?至于用户体验,别比旧版本卡就行了,再说了,一次让用户体验太好了,岂不是惯坏了用户?”
小B继续说:“你给公司提升效率也是这个道理,你以为产出会更多?其实是产品那边提的需求会更复杂,而且市场不也已经饱和了吗;退一步说,在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你以为效率提升可以不用加班了?事实上,老板想的是在新的效率下换依然能加班的人——只要他们的工资比你低就行了”
小A有点沮丧:“照你这么说,我是在革自己的命了?那还不如不做这事”
小B大笑:“就算你不做,也有别人来革你的命。你看公司的核心库和代码库不也在做自动化优化吗,如果它们的操作都傻瓜化了,维护团队到时候只要留一个人就行了——就是老板的小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