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所谓只有X款降噪耳机获得工信部认证那些事儿......

2022-01-13 17:48 作者:Woodenears吾等益耳  | 我要投稿

本来呢,这种明显像是有人为操作上热搜的话题我不想在这边谈的,既然有人提到了,那我就把个人微博复制过来一下:

其实吧,行业内还没有标准的降噪测试方法,只能说基本思路差不多,先测量HATS在实验室里的噪声响应,再测量耳机的噪声响应,然后二者一比,挑中低频段上最好看的结果,就是所谓“降噪深度”(之所以是中低频段,是因为目前主动降噪根本管不着高频,不增噪都算好的了)。

但实际测试起来,你的消声室规格如何,使用什么样的系统播放噪声,用什么型号的HATS、它与受测产品的耦合度怎么样,数据处理方式......等等细节,在不同的机构都会有不同的选择,误差累加下来以后结果就会不一样,甚至很不一样。

举一个例子,我们测量的主动降噪TWS里,降噪深度最理想的三款是AirPods Pro、QC Earbuds以及Galaxy Buds Pro,它们的深度都可以达到34-36dB,但其它型号就要差得多了,小米Buds 3/3 Pro的31dB已经算好了,剩下的都不到30dB。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我能列举的可能包括:

一、我们对数据做1/3倍频程平滑处理,这对比其他人可能选择的1/12甚至不平滑来说,更接近真实值但数值也会相对难看。

二、我们使用的B&K 4128C是包含躯干的,那么它受固体传声的影响必然要大于只有头的GRAS 45CA,后者自然能测出更好看的数据——于是我们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即现实场景里会不会有噪声通过人体传导的情况?答案当然是有的,你坐在地铁里飞机中肯定有所感受。那么接下来还要再考虑一个问题,4128C的躯干能准确模拟这一过程吗?好像又不是特别靠谱诶,HATS的规范只管空气耦合不管人体耦合。
我跟恶爷特地请教过,已知苹果和Bose的算法是考虑到人体耦合的,三星从技术能力上讲也能够实现,所以这三款获得更好的测试成绩并不意外。
那么我们到底应不应该把固体传导考虑进去?不考虑吧,结果是好看了,但似乎跟实用场景不够吻合。考虑进去吧,又没有能准确实现人体耦合的测量器具去模拟。

我个人还没法穷举全部的可能性,但我觉得对很多人来说讲这么多已经可能会出现阅读困难了。降噪测试比频响测试复杂而不可控得多,从现成可用的测量器具到测试方法流程存在太多有斟酌余地的东西,目前没有哪个全行业认可的机构去制定一套大家都认的规范,工信部也好中国计量院也罢,只能自创一套to C的评价体系,如果我们也搞差不多的东西那就是Woodenears Benchmark。

如果以上内容你觉得太繁琐,我总结一下:降噪暂时没什么特别可靠的标准可用,但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然厂家哪有素材可以吹,于是机构赚钱厂家赚背书,皆大欢喜。吹是可以吹的,不管怎么说正经测试机构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但要是有人借此踩没有交钱送测的竞品,那就其心可诛了。


关于所谓只有X款降噪耳机获得工信部认证那些事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