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是这样录取“欧洲的麻省理工”——TUD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交互设计的

2020-10-10 19:42 作者:UXD尤克斯国际艺术中心  | 我要投稿

转行成了这些年圈内听到最多的热门词,作为综合能力很强的设计师,转行和跨界都有着无数的方向。UXD连续邀请了五位转交互/服务的同学,聊聊他们在申请季如何录取世界顶级交互院校,包括了:

  • MIT麻省理工学院

  • CMU卡内基梅隆大学

  • UW华盛顿大学

  • UAL伦敦艺术大学

  • RCA皇家艺术学院

  • TUD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TUD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是世界上顶尖的理工大学之一,也是荷兰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专业涉及范围最广、最具有综合性的理工大学,被誉为“欧洲的麻省理工”。2018 QS 世界大学(理工类)排世界第22位。其Industrial Design Engineering工程学院下主要包含SPD、DFI、IPD三个与交互服务产品相关的申请方向。TUD对技术有着颇高的要求,在科技工程和应用技术领域有着极高的研究水平,被称为“欧洲的麻省理工”。

- 关于TUD

我在来荷兰之前对于代尔夫特非常敬畏的,在当时的一个微信新生群里有这样一个图“Study Till You Die”,但来了荷兰之后发现,工业设计院是相对比较轻松的专业,其它专业同学会抱怨自己专业课难度高、作业负担重、考试季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而且有很高的挂科补考的几率,但我觉得自己还挺幸运的,学习压力没有很大,而且学院都会给学生比较高的自由度。

- 关于转专业

我在三年前的七、八月开始考虑是否要趁着读研的机会转专业,当时在九月考完了GRE,十月开始着手做作品集,同时也开始写推荐信和文书。在此期间,继续备考托福,也在接下来的一月份开始继续完善我之前的建筑作品和城规的项目,进行改进之后放进了设计作品集里。

接下来,我开始陆陆续续递交申请,在二月底到四月初之间陆续收到了学校的Admission Offer,最后在四月初收到了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7月

那时候我刚从英国交换回国,本来打算在暑假找一个建筑公司实习,结果我一到家就发烧了,而我当时的同学比我早一点在建筑公司实习,当时她告诉我就职的第一天就加班到凌晨4:00多,每天的任务量多到爆炸,当时把我吓了一跳。而且当时因为正在生病比较脆弱,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特别适合做这一行,如果身体素质不行又没有对这个行业的热爱,那我该如何坚持下去?经过一番思索后,我边在医院挂着盐水,边把飞深圳的机票退了,原定的暑期实习计划变成了我的转专业计划。

那段时间整个人非常焦虑,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很容易想东想西,也不知道自己能够转什么专业,周围也没有学长学姐或者老师可以请教。当时我开始大量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相信很多同学也跟我一样看了非常多的知乎问答题,也关注了很多论坛的分享,确实还是很有帮助的。

我当时看到有的建筑学长学姐转到了室内设计或者工程管理,也有脱离设计、脱离建筑转变学金融学计算机。权衡了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有前辈们转专业的分享之后,我决定试一下交互设计。在这个阶段,我的父母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建议同学们多看分享也多找有经验的人聊,或者跟作品集机构的老师多讲自己的想法,分析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想要的是什么,多反思一下自己。

在全面的了解了一个行业,以及全面的了解自己之后再做选择,思考这些问题也有助于之后准备文书,因为一般学校都会写Personal Statement或者Motivation Letter说明自己的动机。

•建议

虽然在现在中国发展这么快速的情况下,很难说清楚两三年后专业到底会怎么发展,但是我认为多了解总归会比较心安,警示自己抛弃很多的顾虑,缓解自己的焦虑,同时有理有据地跟父母沟通然后去说服他们,因为我觉得接下来比较煎熬的阶段很需要自己的决心和周围人的支持。

|8月—9月

在确定目标后的八到十周的时间里,我投入了几乎所有的时间精力备考GRE,有的同学会疑惑为什么我要花费这么多时间精力去考GRE,因为大多数的学校并不要求。我当时想申请的学校大多都是美国的综合类大学,是非艺术类的院校,它们虽然对交互专业并没有特别高的GRE要求,但是我还是想用这样的分数证明一下自己,这会是一个加分项。

在这里想说一下,我当时挺想去大一点的学校,试着看能不能让我有机会多认识不同背景的同学和老师。包括我在之后的12月考了托福,也是为了让自己能争取到申请更好一点的大学的机会。不过人算不如天算,我最后去的代尔夫特没有用上这两个语言类的成绩。不过现在回想一下,我觉得当时的经历多少也锻炼了我的学习能力,语言水平也是出国留学的基础之一。

•建议

这个阶段我的建议是早做准备,语言考试比较耗费时间,尽早准备可以给自己留一点退路,考一次两次不够的话,还有时间考第三次第四次。我同学的亲身经历是考了八次雅思才把小分提升到六分,这个经历对他来说非常痛苦,考到后面的时候临近崩溃,不过她在今年终于可以去代尔夫特的建筑系读研了。

如果同学们能够早点把语言类的包袱卸下来,之后全身心准备作品集和文书,就会变得事半功倍,毕竟语言成绩只不过是筛选学生的一个小门槛,能不能被理想院校录取,主要看的还是作品集和文书。

|10月—次年2月

在十月份左右,我开始联系作品集辅导老师和队友做了两个交互类的项目。一个是关注学生宿舍二手家具的回收再利用和租赁系统,还有一个是网页,当时是以一个VR的网站为基础,做了一个教新用户拍摄以及如何上传作品的学习教程网页。

另外我还在作品集里放了一个建筑的项目和一个城规的项目,虽然这两个项目跟交互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我试着把项目的重点从建筑方案的推导重心转移到探索住户和空间以及周边人的互动上面,以提供更好的体验为整个设计的核心,也能展现出自己发现问题定义设计目标的能力。

大家千万不要把之前的做的效果图渲染图各种堆砌,展现自己的设计过程尤为重要。所以相比较而言,在这个阶段中,App和网页的设计工作量不会特别大,尤其和传统的建筑效果比起来,至少不用搭实体模型,也不用做电子模型和很酷炫的效果图。

作品集主要的重心是项目的设计思路,比如如何做调研、如何发现痛点、怎么推导设计概念、怎么出信息架构、怎么做的原型、怎么做的测试。我的整个作品集项目很混杂,而我的研究生同学也来自各行各业,所以作品集杂一点能够展现个人全面综合的能力。

•建议

这个阶段我建议大家放开心态多学习,多去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多看其它优秀设计师们总结出来的设计方法理论,能够帮我们节约很多走弯路的时间,也可以找辅导老师看一看有没有其它同学的优秀作品集或者个人网站,通过借鉴他人的优秀案例来提升自己的设计审美能力。

|11月—次年2月

下一个阶段是如何写个人文书和如何递交申请的阶段,我基本是靠自己准备的,我当时是在一亩三分地这个论坛看了非常多的经验分享和案例分享。因为我是宁波诺丁汉的本科,周围有很多准备出国申研的同学,所以大家会在一起分享交流,同时也会找辅导老师请教问题。

•建议

这里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文书内容一定要尽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细节部分方面可以稍微夸张或者美化,但真的不能漫无边际地胡编乱造,尤其不能够照搬照抄别人的故事,不然很容易被招生审核的老师识破,或者在之后的面试中识破,我觉得这是得不偿失的。

在各个材料都准备齐全之后,我开始在各个学校的截止日期前开始投递。每个学校的具体申请要求和截止时间都很清楚地放在官网投递的通道上,每个步骤都有比较清晰的标志,同学们自己可以上网站上去查。

各个学校的文书要求、作品集的要求都会有些许不同,这里我建议大家尽量把它们归总在一个Excel的表格里,同时辅导老师也会提供,但是我觉得同学们自己多建几个文件夹会更好,把每个学校的情况多掌握一下,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搞混。

- TUD申请要求

首先是学士学位和绩点,每个专业都会有自己相应的要求,一般是本科学位水平必须和研究型大学的学士学位水平相当,你的课程也要跟接下来所读专业的课程紧密相关。

关于绩点,大家的成绩也已经基本上是定论了,这部分大家也应该是能达到的。而关于英语水平,代尔夫特的课程基本上都是英文授课。代尔夫特接受雅思成绩也接受托福成绩,雅思总分不低于6.5,最低分不低于6分,托福总分至少是90分。

只要是选择读代尔夫特工业设计院下的专业,以及建筑院下的任何专业都需要递交一份作品集。我所就读的交互设计专业,对作品集的要求是包含三个到八个的项目,而且它非常注重你的设计过程,你在小组合作的项目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担任了什么样的角色,它是课堂的作业还是专业技能方面的项目,以及你的导师是谁,这些全部都要清晰地展现在作品里。

同时你也可以放上自己画的草图,写清楚你是不是作者以及一些视觉化表达,也接受video视频的形式,时间为1分钟以内,,可以把视频上传到网上,比如YouTube,然后给出一个网页链接。作品集的大小控制在20M以内的PDF形式,整体的页数大于30页,它也规定了A4横版的格式要求。

- 建筑生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

首先,我相信建筑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完成的项目,基本都是从调研、概念、草模、到最终方案走完一整个设计流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Design Thinking,能够用设计思维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是建筑生有较为扎实的美学基础,尤其是和其它非设计类的学生比起来是比较在线,虽然听起来有点虚,但这确实也是交互设计用户体验中很重要的一块,也不是其它专业的同学一天两天就可以大幅度提升的。

接下来是同理心和视觉表达,我认为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学交互设计尤为重要的是,我们会有非常多的机会和用户或者是客户进行沟通,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心理需求,所以同理心的非常必要的一项,这个我觉得在建筑设计调研阶段,大家也有了不少的经历。

关于视觉表达能力,我们在展现我们的模型、效果图的时候,你只要东西放在那里,就算设计师一句话不说,观众也能感受到设计师想要表达的东西,视觉表达的东西是跨越文化和语言的,要发挥我们建筑背景的优势。

最后是学习能力,本身建筑学是一个比较交叉的学科,要学地理、医学、人文学、结构等,我相信同学们也自学了很多建筑相关的软件,如果真的下定决心转专业,那我们肯定也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所以对新事物怀有好奇和热情对于任何专业来说,都是相当关键的一项能力。

•劣势

不知道大家在本科建筑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经历过小组合作的设计项目,到了研究生阶段学交互设计,不管是在学校里的项目还是实习就业,大多数的项目都是小组合作项目。像我前面提到的,我们肯定会去和我们的周围的组员、导师、客户、经理沟通交流,那么沟通和表达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比于视觉表达能力,口语的表达并不是特别的有优势,所以我们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这项能力。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让对方理解,让对方接受,都是我们在合作中需要考虑的。

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两方面我觉得不是特别大的问题,大家转专业读研是为了去学交互设计的方法和理论,同时我们也会在学校跟公司合作,做实际的设计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

- 交互设计到底学什么?

交互设计专业Design For Interaction到底在学些什么?同学们肯定知道现在用户体验设计师、用户界面设计师,已经是互联网或者其它行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岗位,但是当我们的亲朋好友问起交互设计到底学习什么,我们还是会有点无从解释的感觉,或者要花上半天跟他绕一圈,他才稍微懂一点。

我相信大家也从各个渠道了解过用户体验设计,至少我当时查遍了百度、谷歌、知乎、YouTube各种大大小小的平台,上面有非常多的答案,那些排名比较靠前的答案已经能比较全面的回答问题了。

代尔夫特的交互设计专业老师是这样去定义的:“Design For Interaction Master'S Program Focuses On The Ways In Which People And Products Interacts。How Do The Users Understand,Used And Experience Product。”

也就是说,交互设计的重点在于人和产品之间的交互方式,人是如何理解、如何使用、如何体验一个产品的。交互是双向的,就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样。人使用产品,产品再给人反馈,或者产品先给人一个引导或者指示。人会对此做出相应的一系列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人、产品和交互这三个是缺一不可的。

说得再详细点,这里的人指的某类特定的用户,他们有自己使用产品的特点、年龄、身高、国籍、专业背景、使用产品的目的等,这些都是会使用来划分用户的依据。

产品指的是可以交互的产品,包括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电脑、可触摸式的导览牌等,也包括了很大一部分非电子的产品,大到汽车,小到玩具甚至还包括了服务系统,比如你在商场的整个购物体验,在医院的就诊体验等都属于被设计的对象。

交互指的是它们之间发生的种种关联,这里的关联不仅仅有物理层面的互动,也包括了用户的行为、心理情绪整体的感受,还有产品提供的反馈,循环的流程等。

- TUD课程设置和教学特色

|课程设置

我们把范围缩小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工业设计学院,它的本科课程只开设了一个产品设计的专业,是非常传统的工业设计。但是在研究生阶段扩展到了三个不同的方向,交互设计 Design For Interaction、整合性产品设计Integrated Products Design和产品策略设计Strategic Product Design。

这里我用了一张图解释这三者的区别,交互设计是从用户角度出发的,从用户的角度理解周围的一切,主要研究的是交互方式。产品设计从不同角度出发,但是最后汇总整合为一个产品,极端一点来说,周围的一切都能被设计的产品的整合。产品策略设计则是从商业市场角度出发,把整个社会作为大环境,为公司企业考虑它们的品牌策略、前景规划。

从这三个专业的人数上来看,交互设计的学生最多,专业背景差异也是最大的,男女比例是1:3、1:4,女生占了大多数的。而产品设计的学生人数排第二,专业背景相对单一,几乎都是工业设计本科毕业的,男女比例最高是3:2。而产品策略设计的开设的比较晚,学生人数也最少,学习更多注重理论模型,会要求阅读大量的书面资料。

从转专业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交互设计是转专业很友好的一个专业,因为它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普通的用户,这也正是需要不同专业知识的一个原因。

我记得我刚开学的第一天,整个学院的学生都聚在一起,学院的教授试图为我们解释了一下这三者的区别。但是最后他也给我们展示了三个不同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大家觉得也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差异,主要的差别还是在开设的课程,一旦到了具体某一个设计项目的应用层面,这三个专业是相互交融,很难区分彼此。

我刚提到的三个专业都是两年学制的,一般都是秋季入学,也就是每年的九月份入学,不过我们学院也有春季二月份入学的,有些同学来不及秋季的申请季,那我建议你可以稍微缓一缓,等到明年的二月份也是可以的。第一年都是必修课,分为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在这一年我们会学习整个设计流程。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是个人设计项目,叫Exploring Interactions,从名字也可以知道侧重点在探索交互过程,就是上图蓝色的三部分,从定义问题到用户调研再到设计目标概念。具体设计出什么东西并不是特别关键,主要是学习调研方法和生成概念的方法,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第二学期是小组设计项目,侧重点在上图后面三个阶段。这里会有两个大的主课,一个是Product Usability And User Experience Assessment In Design,这是一个可用性以及用户体验的测试,它会教你很多的测试方法。还有一门课堂叫Interactive  Technology Design,这个课会鼓励你用各种各样偏技术的方式创造比较新奇的交互装置。这两门课的侧重点,都是在原型测试、原型的迭代和原型评估以及最后的优化设计。

•第二学年

第二学年的选择比较多、比较自由,第二年的第一个学期会侧重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你可以选择在学院上选修课,学院同时给三个专业的学生提供了30到40个不同的选修课,大多是3—6分的课,比如灯光设计、未来城市设计、实物设计等。也有12—15学分的设计项目大课,会跟公司合作的也有到海外比较贫困的地方帮助当地的农民或者失学儿童、弱势群体做志愿设计服务。

同时,还有选择交换的同学,像我有的同学当时去了米兰理工、英国拉夫堡、日本、韩国、瑞典、芬兰等各个国家交换,这些当然是要申请的,学校也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做调整。学校还会承认实习换学分,部分同学从暑假开始就找当地的公司做实习,像荷兰皇家航空公司、飞利浦或者回国实习,去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选择很多。

|教学特色

代尔夫特交互设计的第一个特点是教学多元化,尤其是跟其它学院比起来,是国际化比例最高的学院,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除了非洲裔会相对少一点,其它的各国各族群都相当常见也很平等。而且老师同学的背景也都不尽相同,有学机械、计算机、管理、金融、农学、视频甚至还有学哲学的,正是因为多元背景的学生和老师使学院充满了创造力。

第二个特点是注重方法论,代尔夫特出了一本设计方法与策略的设计指南,每一两年都会更新一次,我们叫它蓝宝书,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搜索一下,好像今年最新的中文版也已经出了。里面讲了很多方法非常全面,在代尔夫特官网上也会提供免费的设计方法网课,大家可以通过慕课平台去听一听。

第三个特点是探索自我,我在研一的时候上过两门课,每周一次的老师讲座也没有具体的课后作业,学校更希望学生们自己多参与一些活动来进行自我反思,探索自己作为设计学生或者未来的设计师的人生追求。学院会鼓励你多尝试、多思考、多质疑,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第三个学期不会有特别多的选择,也是为了让你能够更好地探索自我。

第四点是学校会给学生很多的支持,不管是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例如跨专业合作,我在研二的时候,我的组员有来自航空航天院、土木院、还有机械院的,和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学习做项目也是我非常享受的,他们会给你带来非常多的不同思维方式,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让我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而且在我们学院内有非常多的免费3D印机、很大的做模型机房,也有很多可以咨询的像编程方面的专家,他们非常乐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院的教授很多有自己的设计实验室,会带学生做研究项目,有做食品、游戏设计、还有情感设计。最后一个公司合作有飞利浦、荷兰皇家航空公司,还有荷兰皇家邮政等有很多的大公司,你会有机会去那边参与真实的项目。


更多申请经验谈以及其他海外留学的资讯可以关注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分享或者添加小助手,还可获取讲座直播哦~

|福利大放送 | WELFARE 
对于设计初学者,完成从0开始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学习过程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样。有了大量的积累,才能在脑海里建立素材库,这些素材库能帮助同学们完成最初的设计想法积累,基于这样的基础再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最终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作品集。全球院校最新作品集免费拿!添加小助手即可获取:

▲  顶级名校作品集参考

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学院是尤克斯国际旗下的一家专注于交互、服务、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顶级设计学院。除了一对一设计课、基础技能课程、小组课题、设计评图、联合教学外,我们提供不定主题的公开课和内部小组课,教学计划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基础软件技能教学、设计理论系统讲座、申请必备知识解析等。


本文版权归UXD尤克斯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我是这样录取“欧洲的麻省理工”——TUD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交互设计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