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淹溺(致命溺水;非致命溺水)

2023-03-01 11:16 作者:救援猫知识分享  | 我要投稿

淹溺发生于淹没在液体中,引起窒息或影响呼吸活动。

  • 溺水时,机体缺氧,可导致器官损害,特别是脑。

  • 医生评估淹溺者缺氧状况以及淹溺常见的伴随问题(如跳水导致的脊髓损伤)。

  • 治疗主要是纠正缺氧以及其他问题。

淹溺可为非致死性(以前称为溺水)或致死性。住院治疗的非致命性淹溺患者的数量是淹溺死亡者的4倍。

 

淹溺是全世界意外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发布《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指出,因溺水造成的伤亡位居我国0-17岁年龄段首位,占比高达33%;1-14岁溺水事故的比例超过40%,青少年溺水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截至2022年上半年,多起新闻报道不减反增,青少年群体溺水事故频发。加强防溺水安全意识、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迫在眉睫。

青少年溺水学龄段分布及获救率统计

《报告》指出,河道为近5年溺水高发地,且溺亡率高达91.6%,12-16岁的青少年占据近四成。具备自主判断力的青少年为何频频出现溺水?青少年自我意识迅猛发展,多具有自我表现力,对未知领域也存在探索欲望;然而技能与经验的相对匮乏,使其难以准确预估水域状况,以及部分青少年对自身游泳能力盲目自信,使得未知水域发生危险的概率较高。另一方面,与家人亲友作伴以及处于相对安全的室内环境中,容易降低自身对危险意识的警惕心,未能树立完善的安全意识体系,这些由自身心理所造成的隐患会导致青少年更容易发生意外。

溺水事件的地域分布

 

危险的水下屏气行为 (DUBB) 主要是健康的年轻男性(通常是水性很好的人)努力延长他们潜水能力的行为。有三种描述过的水下屏气行为类型:

 

  • 故意过度换气——在潜入水中之前快速呼吸降低二氧化碳水平,延长二氧化碳水平达到足够高,预示需要回到水面和恢复呼吸的时间

  • 低氧训练——运动期间屏气,以增强水下长距离游泳的能力。进行低氧训练的运动员仅应在了解运动员训练意图的救生员的严格监督下进行。

  • 静态屏气——潜入水中静止不动同时尽可能长时间屏气,包括作为一个游戏进行进行水下屏气行为时,故意在水下长时间屏气者可能会昏倒(称为缺氧昏迷或屏气昏迷),有时还会溺死。

水下屏气

因淹溺而缺氧

当人们溺水时,可能会发生以下两种情况之一:

  • 水进入肺部。

  • 声带可出现严重痉挛,暂时可阻止水进入肺部,但同样妨碍呼吸。

这种情况下,肺就不能把氧气转运到血液。血液中氧浓度下降可导致脑损害和死亡。

水大量进入肺部会导致立即溺水。少量的水,尤其是被细菌、藻类、沙子、灰尘、化学品或呕吐物污染的水,可能会导致肺损伤,这种损伤在脱离水后数小时才会显现出来。这种问题有时被称为继发性淹溺。肺损伤常常引起缺氧加重。肺中的淡水可被吸收入血流中。

 

声带痉挛可能只有在将淹溺者从水中救出后才发生。如果是这样,通常会在几分钟内发生。由于水没有进入肺部,这种情况有时被称为干性淹溺。

 

浸没在冷水中的影响

在冷水里浸没,有好处,也有坏处。肌肉受冷后使得游泳很困难,低至危险程度的体温(低体温)可导致影响判断力。但寒冷也可以保护组织,避免缺氧带来的损害。另外,冷水可以刺激哺乳动物的潜水反射,使他们在冷水中存活的时间延长。潜水反射使心跳减慢,并让血液转向从手、足和肠道流向心脏和脑,以此帮助保护这些重要器官。儿童的潜水反射比成年人更明显,因此,长时间淹没在冷水中的孩子存活机会比成年人更大。

 

溺水的症状

淹溺及挣扎着维持呼吸的人无法呼救。不会游泳的儿童不到1分钟就会淹没。成年人可挣扎更长时间。

 

被营救起来的人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和表现。一些人仅出现轻度焦虑,而其他的可能有濒死感。他们可能表现为异常警觉、昏昏欲睡或意识丧失。有的患者可能没有呼吸。有呼吸的人可能伴有喘息、呕吐、咳嗽或喘鸣。皮肤可能会发青(发绀),表明血液中氧浓度不足。有些病例,发生溺水后几小时内,出现的呼吸问题并不明显。

 

淹溺的并发症

长时间淹没被救起的一些人会有因缺氧导致的永久性脑损伤。吸入异物颗粒者可能会出现继发性淹溺,伴 吸入性肺炎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长时间的呼吸困难。这种呼吸困难可能在脱离水后数小时才会变得严重甚至明显。淹溺于冷水中的人通常会出现低体温。

 

溺水的诊断

  • 医生的症状评估

  • 血氧测量

医生依据病史和症状来诊断淹溺。血氧浓度检测和胸片检查有助于了解肺损伤的程度。测量体温以查看是否有低体温。

 

其他检查,如 X 光片及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可用来诊断 颅脑外伤或 脊柱损伤。有时进行心电图(ECG)和血液检查来诊断促成淹溺的疾病。例如,某些原本不知道的心律失常可导致游泳时意识丧失。

 

溺水的预防

在游泳,划船(即使作为乘客)之前或过程中,或是看护小孩游泳时不能饮酒或是服药。

 

水上安全和儿童

泳池应符合当地关于泳池安全的法律,包括有适当的护栏,因为泳池是一个最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场所。另外,通向游泳池的所有大门和旁门都应有门锁。儿童进入或靠近任何有水的地方,如水池和浴缸,不管是否使用漂浮器材,都需要一直监护他们。理想情况下,对小孩的监护应保持在伸手可及的范围。由于婴儿和幼童在只有几英寸深的水中都可能发生淹溺,所以一些盛满水的容器,如水桶、大冰盒等都可能有危险。大人应在使用后立即将这些容器中的水倒掉。

 

小孩在水边玩耍时应穿上合格的救生衣或单人漂浮装置。充气式游泳辅助工具和泡沫塑料玩具(浮圈、浮条以及类似物品)并非设计用于保证游泳者安全,不得用作救生装置替代品。

参加正规的游泳课程可以降低 1 到 4 岁儿童致命性淹溺的风险。游泳课程对所有儿童都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即使儿童已经参加游泳课程,在水中或水边时仍需要监护。

 

游泳安全

游泳者应具备常识,并注意天气和水分条件。如果感到或看起来很冷,应停止游泳。控制得很好的癫痫病人,不用限制游泳,但在接近水时,无论是划船、淋浴或游泳,都要非常小心。

 

为减少淹溺的风险,不应独自一人去游泳,应在有救生员巡视的区域内游泳。在海里游泳要学会如何躲避激浪(强浪可把人带离海岸),游泳的方向应与海岸平行,而不是对着海岸。练习危险水下屏气行为者应在监督下进行,并应了解此活动的危险。不需要进食后等1小时再开始游泳。没有大量证据支持在进食后不久游泳时,因痉挛导致溺水的说法。

 

其他水上安全措施

应鼓励每个人坐船时都穿上合格的救生衣,不会游泳者和小孩必须要穿上。不要在浅水区跳水,防止脊柱损伤。

 

社区游泳区应有接受过水上安全、 复苏及救助技术培训的救生员巡视。救生用具、救生衣以及牧羊杖(一端有钩的长棍)应放置于游泳池边可及的位置。水池区域应备有可以使用的自动体外除颤仪、开放气道装置,以及联系急救医疗服务的电话。综合性社区预防计划应该:

 

  • 区分高危人群

  • 尽可能教更多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学习心肺复苏技术(CPR)

  • 在儿童发育好后尽快教游泳

 

溺水的预后

没有永久性脑和肺损伤的患者,提高存活机会的主要因素有:

 

  • 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最重要)

  • 淹没的时间较短

  • 水温低

  • 年龄小

某些儿童即使淹没时间长达60分钟,也有存活机会且没有永久性脑损伤。许多需要进行心肺复苏者也可完全恢复,几乎所有到达医院时仍有知觉且意识清醒者都能完全康复。溺水前饮酒的人,更容易发生死亡或脑和肺的损伤。

 

溺水的治疗

  • 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CPR)

  • 吸氧

医院外处理

迅速、就地实施复苏术,是提高不合并脑损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即使患者溺水时间较长,也应反复尝试,尽量使其复苏。必要时,应做 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与其他大多数急救状况先完成CPR不同的是,胸外按压之前就要开始人工呼吸。

 

如可能有脊柱损伤,应尽可能减少颈部移动。没有意识或任何症状的溺水者,必须送往医院救治,如有可能尽量用救护车运送。如果溺水者只有轻微的症状,在急诊室观察几小时后就可以回家休息。如果数小时后仍有症状,或血氧水平仍较低,应住院治疗。

 

医院内治疗

大多数患者都需要给氧,有时还需要给高浓度氧或通过使用呼吸机高压给氧。如果出现喘鸣,可使用气管扩张剂。如果有感染,应使用抗生素。

 

如果水温很低,溺水者的体温可能会低至危险程度(低体温),需要让身体变暖。 脊柱损伤需要特殊的治疗。

 

以上信息旨在普及急救知识技能,最好通过相关训练课程学习CPR,中国红十字会、相关机构、救援猫等都提供这种课程。 (访问中国红十字会官方网站、救援猫公众号即可找到培训课程。) 此外,定期参加进修课程会有帮助,因为操作程序可能随时间而变化。

 

救援猫——应急、救援、减防灾,技术交流,知识分享。

救援猫(RESCUE CAT) 致力于救援技术交流平台的建设,为社会群众、专业救援人员提供技术交流分享平台,建立救援技术知识中心为救援人员提供结构化的救援知识与服务促进社会群众与专业救援队伍、宣导组织互动加强社区群众的减防灾意识。

 

关注救援猫订阅号,获取更多急救知识与技能。


淹溺(致命溺水;非致命溺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