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换赛道的流水账(之一)

一个普通的,混着微风和刺眼阳光的早晨,坐在办公室盯着电脑屏幕发了会呆,突然反应过来,是不是应该记录点什么,或者说写点什么,也许对理清当下的些许迷茫有着一点帮助吧。
22岁大学毕业,经历过私企销售、行政机关合同工、公益性岗位,也经历过国企员工,机缘巧合下也当过中层管理,有过各种不同的工作经历,但其共同的一点是,对未来没有保障,心里总是会浮现不安和焦虑,于是求变,想谋求一条未知的路。
试过考公,却只能扎堆火热的“三不限”岗位,屡屡败于第一名或者第二名;试过考研,但因为拙劣的散装英语而被迫放弃;最后剩下考证了,由于以往的工作中接触的法律事务偏多,便选择了法考。
查报名条件、报考政策,查考试科目、应试攻略,购买书籍、课程,一套基础操作后便风风火火的投入到法考大军中,万幸的是,最后的领证环节,我也还在。
因为家在一个十八线的小县城,便托关系联系到一家成立几年的律所,吃请之后,也算完成了介绍认识,和主任定了六月十二日周一来律所报到,直到今天,也才刚满一个月。仔细想一想,目前我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是在七月三日,拿到实习证实在七月七日,就是说今天也才是正式实习的第四天。
昨天跟着去中院旁听了主任的一个二审案件,发现主任对案件事实和材料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快速厘清具体法律关系和争议焦点,三言两语就能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合意,还能顺道建议法庭完善庭询程序,出来以后同行的实习律师也感叹说:“主任绝绝子啊。”回想起自己在看案件材料的时候,思路和重点都偏离了主任在庭上的代理思路,所纠结的法律关系和法律适用在二审也不是真正的争议焦点。感叹主任专业能力之强,也感叹自己目前差距之大。
回到律所办公室,翻看主任修改的法律文书,和自己就同一个案子写的文书,虽然事实内容上差距没那么大,但是细节处理上就可谓云泥之别了,从排版到字眼全方位碾压,回想起之前也经常接触过法律事务,文书也写过不少,也都没什么问题,可是真正看到专业律师的专业文书,还是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不足。
怎么说呢,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