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群狼环伺,刘表如何应对,刘表真的无能只是守家犬么
本期内容,面对汉末群雄争霸的大环境,和一个个对荆州虎视眈眈的诸侯们,刘表是如何面对的。刘表在担任荆州刺史时,确实有他自己的打算。他的荆州刺史职位是由董卓控制下的朝廷封的,但是刘表一旦上任,就不再听从董卓的号令,反而与讨董联军的袁绍建立了联系。这一举动惹怒了董卓,导致刘表被列入必杀的黑名单。然而,尽管刘表与袁绍结交,他却没有加入讨董联军,而是选择保全荆州。

刘表统治荆州的十八年,是荆州地区相对安定和平的时期。在此期间,荆州没有受到战乱的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都相对稳定。与此同时,中原、青徐、河北等地却陷入了战乱,城池反复易手,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昔日繁华不再。为了躲避战乱,许多中原士族和百姓选择南下荆襄,这进一步推动了荆襄地区的繁荣。

荆州地处四战之地,周围有许多势力想要染指这片土地。袁术就是其中之一,当他看到刘表占据了荆州,自然不会甘心。于是,袁术派出了自己的打手孙坚,试图夺取荆州。在初平二年四月,孙坚率兵进犯荆州,并在樊、邓之间击破了黄祖。随后,孙坚进一步围攻襄阳。然而,孙坚却在这次战斗中骄傲轻敌,中了黄祖的诱敌之计,在岘山遭遇埋伏,中箭身亡。
刘表成功化解了这次威胁,但这也使得孙家和刘家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次战斗不仅影响了荆州地区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后来三国时期的历史走向。

在孙坚之后,董卓旧部张济也图谋荆州。他因为缺粮而进入荆州掠夺,但在攻打穰城时中流矢而死。 对于张济的死,刘表采取了一套收买人心的策略。当时荆州官属都来庆贺,但刘表却表示:“张济因为穷途末路而来,主人却没有好好招待,反而导致兵戎相见,这不是我的意图。我只接受吊唁,不接受庆贺。”
刘表的这番话让不少张济的属下心悦诚服地归顺了他。张济的侄子张绣驻扎在宛城,与刘表并没有结仇,反而成为了盟友。在初平三年,曹操攻打张绣,张绣向刘表求援。刘表派出万余人支援张绣,大破曹操。

由于刘表与袁术结怨,刘表的对外策略是与远在河北的袁绍结为联盟,互相声援。然而,这个联盟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在袁绍与曹操两强决胜河北的几年间,刘表选择了充当骑墙的看客,既不帮助袁绍,也不帮助曹操,坐观成败。这一策略实际上促成了曹操在北方一步步坐大。
刘表的这一计划并未成功。由于他无法直接控制交州,且在荆州周围都是敌人的情况下,他难以将势力扩展到交州。此外,刘表的这一行动也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反感和不满,认为他破坏了中央与地方的正常秩序。因此,尽管刘表有意将势力扩展到交州,但由于各种原因,他并未能实现这一目标。在刘表试图将势力扩展到交州时,曹操控制下的朝廷采取了行动,赶在刘表之前授予交州本土豪族、交趾太守士燮为绥南中郎将,总督交州七郡。这一举动有效地阻止了刘表将势力扩展到交州。此外,吴巨与赖恭之间的失和和互相攻击也进一步削弱了刘表在交州的势力。由于刘表无法解决吴巨与赖恭之间的冲突,他的交州计划最终破产。最终,交州落入了孙权的手中。

荆州西边的益州牧刘焉和刘表是本家兄弟,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两位倔老头之间的关系并不好。刘表曾经向朝廷参了一本,告发刘焉在车马服饰等礼节上有僭越的举动,违背了朝廷的规定。刘焉的儿子刘璋即位后,益州发生了叛乱,叛乱由沈弥、娄发、甘宁等人发动,而这次叛乱背后的策反人为荆州别驾刘阖。叛军在失败后,曾计划投奔刘表。这一举动引起了刘璋的极大不满,他派赵韪驻军荆益边界的朐忍,谋图荆州,差一点就导致了边境冲突。
在江东的孙策和孙权兄弟掌握实权后,他们多次入侵江夏,与黄祖进行争战。在荆州东线的长沙郡,刘表的侄子刘磐也非常活跃,他主动出击,多次袭扰孙权控制的豫章郡的艾县和西安县。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迫使孙权调动太史慈到前线,才得以抵御刘磐的进攻。

北边的局势也对刘表的统治产生了影响。张绣采纳贾诩的建议,投降曹操,使得刘表夺回南阳郡的希望破灭。由于北方的门户已经洞开,刘表不得不让投靠自己的刘备驻守新野。刘备曾在刘表的支持下,于建安七年北上进军至荆州与豫州交界的叶县,并在博望坡设伏击败夏侯惇。然而,由于兵少,刘备最终选择退回。在《三国演义》中,这一仗被移花接木到诸葛亮的头上。

刘表并非没有进取中原的志向。在曹操远征柳城的时候,刘备曾建议刘表乘虚而入袭击许都,但刘表没有听从。后来,刘表深感后悔,因为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错失的良机。然而,与曹操和刘备不同的是,当时的刘表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的视野、精力和能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使得他无法像曹操和刘备那样积极地争夺中原。相反,刘表选择精耕荆州一州,试图通过巩固自己在荆州地区的统治,来抵御外部的威胁。

刘表在统治荆州的过程中,确实过度依赖荆襄豪族。这些豪族以自保门户为首要目的,因此,如果刘表要北伐曹操、进取许都,这些豪族绝对不会支持。对于蔡瑁、蒯越等人而言,刘表与其说是主公,不如说是代理人。他像被股东大会选举出来的董事长,一旦觉得你或你的儿子管不好这家公司,股东们可以随时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