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鱼鹰社】中欧坦克战——北约VS华约

2020-11-14 06:49 作者:格林机铳  | 我要投稿

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Elite系列第26号:坦克战,中欧战线——北约对华约-Elite-Tank War, Central Front - NATO vs Warsaw Pact。原作者Steven J. Zaloga, 绘图Steven J. Zaloga和Simon McCouaig。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A:北约坦克乘员制服


A1:下士,英国第1皇家坦克团,夏季训练服,1990年?(因本书出版于1989年,译者注)


这是温暖天气中在车辆外的着装——战术条件下任何时候呼吸面罩/三防器材包都是要携带的;“缩短版”卡宾枪式SA.80步枪被作为标准的车辆乘员用武器使用。穿黑色外套是皇家坦克团的特权,所有部队人员都在上臂位置佩戴团的黑白两色坦克徽章;白色V字章只在右臂上佩戴,黑底白字的姓名位于左胸口袋上方。肩头可滑动的肩章套是具体部队的标识物:红色代表第1皇家坦克团,黄色代表第2团,蓝色代表第3团而绿色代表第4团。黑色贝雷帽和“无所畏惧”帽徽则在皇家坦克团各部队中被普遍使用。


A1A:穿三防服的英国坦克指挥官


现今,“通用制式”三防服展示在图中——因为非常保暖,在和平时期的冬季演习中非常受欢迎。一种新式的诺梅克斯外套也是存在的,但和平时期,也就是本书写作的时候它们并未装备。新的雷卡(Racal)装甲车辆乘员头盔/耳机也在使用,它拥有“呼吸器/麦克风”一体式设计——注意图中话筒头被转向上方,话筒线与呼吸器本身相连接。这幅图中缺少一样很普通的物品,在遭遇恶劣天气的演习中,经常可以看到一把大伞竖在炮塔顶上,通常是图案让人愉悦的商业款式。在战争条件下,这样贪图舒适的做法是不被允许的。


A2:联邦德国国防军坦克手,夏季服装


A3:联邦德国国防军坦克手,冬季服装


联邦德国国防军坦克手装备的是绿色外套,这是全季节通用的。在夏天的几个月里,它被穿在轻便服装的外面,而在冬天,它被穿在野战外套外,但野战外套的毛皮领会拉在外面。图A2显示的是一名穿夏季服装的一级上士(Stabsfeldwebel)。他戴新的坦克手头盔,稍微有点像苏联的布制头盔,但保护性能更好。他戴着一枚临时的“PzBtl 363”号车的徽章,这是在1987年加拿大陆军射击锦标赛上佩戴的。两臂上的徽章包括了军衔徽章和之上的三色国旗徽章。另外他还穿着联邦德国国防军标准的系带靴。图A3展示了一名穿同样外套的一级中士(Oberfeldwebel)的形象,不同的是此时为冬天,他在外套里面穿着冬季野战服装。这名坦克手戴的是装甲部队传统的黑色贝雷帽,并在系带靴外面穿了一双沉重的橡胶靴。 

B1:丹麦百人队长Mk.5/2型坦克,丹麦日德兰师“生命”团,北约“永恒三角”演习


丹麦最初使用美国的资金在1954年获得210辆新的百人队长Mk3型坦克。保留下来的百人队长坦克中,有106辆升级为使用L7A1型105毫米口径火炮、爱立信激光测距仪瞄向器以及AEG Telefunken火控系统。主炮炮身右侧此时拥有一个巨大的得到装甲保护的箱体,里面是庞大的火控系统和光学系统包裹。丹麦人的迷彩涂装让人想起英国人的版本,虽然其中的绿色显然更浅并呈现橄榄色色调。车身标记很简单,包括炮塔箱体上的一串序列号以及储物箱前端的团的徽章(参见放大图1A)。


B2:挪威的豹I式坦克,第6师中型坦克中队,北约1988年“箭头快递”演戏


挪威陆军在1969年至1971年间得到了78辆豹式坦克并将它们编入独立的中型坦克中队和三个坦克营中。豹式坦克的碎片式迷彩涂装式样最早可以追溯到瑞典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萨伯Viggen战斗机上首次采用的样式。这一设计通常包括了三或四种夏季版色彩(见图B3)。冬季,临时性的白色涂装覆盖住了较浅夏季版色彩,呈现出黑色、白色和北约版深绿色三种颜色的组合。在炮塔侧面和固定在后裙板上的木箱上都展示着车辆的战术标记。挪威陆军采用置于带边框的黄色矩形上的黑色数字作为序列数字来使用。一款让人回忆起二战时英国人风格的彩色版部队徽章成为这支部队的标志,也就是位于车身左后侧装甲板箱体上的黄绿两色矩形底面上加“4N”字样的图案(见小图B2A)。序列数字经常重复出现在车辆前端,不是在前倾斜装甲上就是在左侧挡泥板上。红色的“X”是用胶带贴成的标志来表明其作为演习中敌对的一方。这一标志也出现在探照灯前端,有时则出现在车身前端。


B3:挪威的豹I式坦克,中型坦克中队,挪威装甲团


近些年,豹式坦克部队采用了这种复杂的夏季迷彩涂装。它包括了北约标准的深绿色、一种较浅橄榄绿色、野地棕色和黑色所绘制的图案。

C1:苏联T-55A(M)型坦克,乌克兰军区

在过去的几年里,苏联地面部队开始对迷彩涂装产生兴趣。苏联工程师们的伪装手册里通常包括迷彩涂装的信息,但在和平时期很少真正使用。最基础的颜色是2号橄榄绿色,这是一种深黑绿色,大约对应美国的FS 34077号色。最初,各部队使用的迷彩染料是通常用于维修的涂料库存。这些涂料包括了2号黑色(用于车架、轮毂和底架部分);4号沥青黑色(除了底架以外的钢件,包括履带板);1号银灰色(外露的碳钢件);2号棕色(碳钢件底漆,比如炮管)以及1号黄色(驾驶舱内的钢制和铝制件的底漆等)。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真正意义上的迷彩涂装,或者开始允许已存在的这类迷彩涂装的使用。以珐琅质形态出现的最常使用涂料色是ZIL-508M号绿色、KhV-714号黑色、PKhV-6号沙地色、PKhV-26号红褐色、KhV-113号深褐色以及KhV-1号白色。苏联人的手册中显示了一种非常传统的方案,也就是如图所示的这种:在2号橄榄绿底色上涂装PKhV-26号红褐色和KhV-714号黑色的波状条带。战术编号是白色的。根据苏联地面部队的第50-1982号条例,这些数字是随机的,尽管它可能遵循某种模式。根据条例,数字的高度在20到40厘米之间(小件物品上的涂装除外),数字的宽度应为高度的三分之二。在夏季,数字是白色的;在冬天或沙漠环境中,数字是红色或黑色的。

C2:捷克斯洛伐克T-55A(M)-Kladivo坦克,1988年

捷克斯洛伐克陆军使用迷彩涂装已经超过15年了。它通常是基于临时性的蛋彩画颜料,主要用于夏季的军事演习。最流行的颜色是赭色或红褐色。如图所示,虽然不是很明显,但红褐色的涂装是有黑色边缘的。图中这辆坦克是华约装甲部队对T-55系列坦克进行重大改装的一个很好例子。它在炮塔正面有马蹄型装甲,并安装当地生产的Kladivo火控系统,也就是主炮上方的一个激光测距仪和炮塔后部的一个风力传感器。捷克斯洛伐克的三色标记画在装甲的前端(见左侧放大图2A)。

C3:苏联T-64B型坦克,中央集团军,捷克斯洛伐克,1988年

尽管苏联地面部队在他们的坦克上采用了迷彩伪装,但这远非普遍现象,像这辆T-64B型坦克就是用通常的2号橄榄绿色涂装的。车辆的主要标记是白色条带组成的图案,从空中看它形成了一个十字型,而从本图视角中只能看到十字的横臂。另一条白色条带则从前部倾斜装甲板延着车辆中线延伸,越过炮塔延直到发动机的顶板(不包括炮管)。这是颇具历史的常见苏联空中识别标志之一,1940年苏联入侵波罗的海国家、1945年占领柏林和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都使用了它。在和平时期的华约集团的演习中,它通常被作为“敌方力量”的识别标志来使用。车辆标志(见放大图3A)是传统的几何形状。这些形状是故意进行变化的。上方的数字可能是团的代码,下方数字则是车辆本身的代码。在过去几年里,苏联地面部队通过更细致的工作来在T-64、T-72和T-80坦克的燃料箱和裙板上做标记。通常的蜡贴标记包括了“ZIP”(代表备件、工具和附件)和“TOPLIVO”(燃料)字样。

C1:苏联T-55A(M)型坦克,乌克兰军区

在过去的几年里,苏联地面部队开始对迷彩涂装产生兴趣。苏联工程师们的伪装手册里通常包括迷彩涂装的信息,但在和平时期很少真正使用。最基础的颜色是2号橄榄绿色,这是一种深黑绿色,大约对应美国的FS 34077号色。最初,各部队使用的迷彩染料是通常用于维修的涂料库存。这些涂料包括了2号黑色(用于车架、轮毂和底架部分);4号沥青黑色(除了底架以外的钢件,包括履带板);1号银灰色(外露的碳钢件);2号棕色(碳钢件底漆,比如炮管)以及1号黄色(驾驶舱内的钢制和铝制件的底漆等)。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真正意义上的迷彩涂装,或者开始允许已存在的这类迷彩涂装的使用。以珐琅质形态出现的最常使用涂料色是ZIL-508M号绿色、KhV-714号黑色、PKhV-6号沙地色、PKhV-26号红褐色、KhV-113号深褐色以及KhV-1号白色。苏联人的手册中显示了一种非常传统的方案,也就是如图所示的这种:在2号橄榄绿底色上涂装PKhV-26号红褐色和KhV-714号黑色的波状条带。战术编号是白色的。根据苏联地面部队的第50-1982号条例,这些数字是随机的,尽管它可能遵循某种模式。根据条例,数字的高度在20到40厘米之间(小件物品上的涂装除外),数字的宽度应为高度的三分之二。在夏季,数字是白色的;在冬天或沙漠环境中,数字是红色或黑色的。

C2:捷克斯洛伐克T-55A(M)-Kladivo坦克,1988年

捷克斯洛伐克陆军使用迷彩涂装已经超过15年了。它通常是基于临时性的蛋彩画颜料,主要用于夏季的军事演习。最流行的颜色是赭色或红褐色。如图所示,虽然不是很明显,但红褐色的涂装是有黑色边缘的。图中这辆坦克是华约装甲部队对T-55系列坦克进行重大改装的一个很好例子。它在炮塔正面有马蹄型装甲,并安装当地生产的Kladivo火控系统,也就是主炮上方的一个激光测距仪和炮塔后部的一个风力传感器。捷克斯洛伐克的三色标记画在装甲的前端(见左侧放大图2A)。

C3:苏联T-64B型坦克,中央集团军,捷克斯洛伐克,1988年

尽管苏联地面部队在他们的坦克上采用了迷彩伪装,但这远非普遍现象,像这辆T-64B型坦克就是用通常的2号橄榄绿色涂装的。车辆的主要标记是白色条带组成的图案,从空中看它形成了一个十字型,而从本图视角中只能看到十字的横臂。另一条白色条带则从前部倾斜装甲板延着车辆中线延伸,越过炮塔延直到发动机的顶板(不包括炮管)。这是颇具历史的常见苏联空中识别标志之一,1940年苏联入侵波罗的海国家、1945年占领柏林和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都使用了它。在和平时期的华约集团的演习中,它通常被作为“敌方力量”的识别标志来使用。车辆标志(见放大图3A)是传统的几何形状。这些形状是故意进行变化的。上方的数字可能是团的代码,下方数字则是车辆本身的代码。在过去几年里,苏联地面部队通过更细致的工作来在T-64、T-72和T-80坦克的燃料箱和裙板上做标记。通常的蜡贴标记包括了“ZIP”(代表备件、工具和附件)和“TOPLIVO”(燃料)字样。

E1:IPM1艾伯拉姆斯坦克,美国第3装甲师第8骑兵团第4营D连,加拿大陆军锦标赛,1987年

在最近的加拿大陆军锦标赛(CAT)的射击比赛中,在坦克上画卡通猫的形象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做法。本图来自1987年获胜的美国排,它的涂装丰富多彩。炮塔的右边是传统的美国装甲部队三角涂装(图1A),上面加上了显眼的“Canadian Army Trophy”(加拿大陆军锦标赛)字样,字样上面则是叠加的是老鹰加盾牌图案国徽以及一辆小坦克。在炮塔左侧(图1B)是来自大众流行漫画《Bloom County》中的“比尔猫”经典的疲惫形象。坦克上有该部队作为师里的先锋部队的标记(图1C),它高约3英尺(91厘米),安装在后裙板架中央的金属板上,代替了通常的战术徽章。排里面会在坦克的炮管排烟装置、车头上缘或火炮护甲的中央绘上黑色或白色的排的名称。“Danger Zone”(危险区)排(图1D)的保险杠代码是“D23”,而图中照片所示“Dry”(干燥)排的保险杠代码是“D65”。

E2:M1艾伯拉姆斯坦克,美国第66装甲团,1987年加拿大陆军锦标赛

1987年加拿大陆军锦标赛的另一名竞争者是来自第66装甲团第2营的一个排,获得的名次是第4。该排在他们的坦克上绘制了这种精细的老虎徽章。炮管的放大图(图2A)显示了车辆的名字“Viper”(毒蛇),它在其中一辆坦克的炮管排烟装置上出现。

E3:M1艾伯拉姆斯坦克,美国第64装甲团第3营,加拿大陆军奖,1985年

1985年,“猫徽章”的热潮开始,出现了像图中这样的卡通形象,也就是连环漫画《加菲猫》的主角骑在一枚脱壳穿甲弹(APFSDS)上的图案。这辆坦克的保险杠代码是“3-I-3-64 △A-12”。

F1:豹2坦克,第4装甲掷弹兵师第124装甲营第2连,1986年

联邦德国国防军率先采用了北约新的三色涂料方案,并在新生产的豹2坦克上广泛使用。德国关于该方案色彩的术语分别为Bronzegrun(铜绿色)、Teerschwarz(焦油黑色)和Lederbraun(黄褐色)。在过去的十年里,德国使用的坦克徽章也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它结合了源自二战装甲部队徽章的简化战术徽章和偶尔使用的部队纹章式徽章。在本图中,师徽——盾牌中的上面为Y下面为椭圆形的黄色图案——出现在炮塔正面(见放大图1A)。白边浅绿色盾牌上加白色小丑图案的营的徽章面朝后画在了炮塔侧面。营的徽章后面是一个黑色方形底面上加红色字母“B”图案的标记,它被画在可移动的底板上。红色的“X”是一种演习用标记,通常表示敌方力量。小的战术徽章过去是白色的,现在被涂成淡蓝色。这类徽章包括了左前挡泥板上的重量/架桥编号(“60 7”)和部队战术徽章(坦克部队地图标记章的左右分置数字“3”和“124”的图案数字组合)。黑边白色的矩形窄条车辆登记牌(图中编号为“Y41-1763”)位于前端下倾角装甲板的上缘。

F2:豹2坦克,第12装甲师第363装甲营第2连,北约“确定的哨兵”演习

这是现今联邦德国国防军标记物的典型实例。带有部队代码的巨大橙色矩形是典型的北约演习用标志,它也安装在上部斜装甲板的前端,这一点会在仔细观察图F2A的坦克前视图时被注意到。炮塔后方的战术徽章是美国模式的德国版。更多的一些例子显示在坦克侧视图的下方,但是其具体所指缺乏信息。看起来,其形状表示连,竖条表示排(如果是第4排会在连的形状标识上部做填充,如最左边和最右边的徽章所示)。就部队徽章而言,坦克在炮塔右前方夜视仪装甲门上涂装了红色野牛图案徽章(源自以前战争中第7装甲团的徽章),它的细节参见放大图2B;另外,图2C展示的是典型的部队战术徽章样式。

F3:豹2坦克,第1山地师第244装甲营第2连

这张来自第244装甲营的豹式坦克的后视图显示了一些经允许使用的部队徽章的局部变化。这辆特殊的坦克炮塔两侧传统的三位数标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四条涂在左后炮塔箱体上的中蓝色条纹。在右后炮塔位置是连的徽章,它画在一个可拆卸的板子上。这一徽章的更多细节参见放大图3A。许多坦克部队都拥有这种连或营的纹章式徽章设计,但它们通常只是在阅兵或其他特殊场合展示出来。

G:东德T-72G型坦克,第9装甲师,民主德国,1987年

除了在冬季训练时(因为已经涂上了冬季版迷彩),东德人民军通常不给他们自己的坦克涂迷彩伪装。图中这并不是正式的版本,它的样式相当程度上依据乘员个人涂装的情况。图中还(自上而下)依次展示了东德、波兰、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坦克徽章。 

H1:荷兰的豹2A1坦克,第1军团第41装甲旅第43坦克营,1985年加拿大陆军锦标赛(CAT85)

荷兰的豹2A1坦克在交付时采用的是德国的青铜色整体涂装。在CAT 85比赛中,来自第43坦克营的坦克涂装非常鲜艳,发动机排气口涂上了荷兰国旗的颜色。“CAT 85”的标志设计得很巧妙,字母“C”给人一种像狮子的感觉。口号式的“CAT 85”标记的前端是则一对圆形的贴纸;在诸如此类的国际比赛中,在对手的坦克上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和贴纸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更为典型的通常标记是黑色的车辆名称(“Agoeti”“Attila”等等);炮塔前端是黄色的营徽(1A)以及通常式样的部队地图标记章。在前后挡泥板上,荷兰国旗涂在右侧,第1军团的标记涂在左侧。图1B显示的徽章是第1军团徽章的极度简化版,绘制它可能是因为它的画幅太小了。黑色序列号画在了黄色的矩形底面上。

H2:希腊的豹1A3坦克,1986年

作为通用现代化方案的一部分,希腊陆军在1981年订购了106辆豹1A3坦克。希腊陆军最开始为他们的车辆采用的涂装方案是让人回忆起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军的MERDC(机动装备研究与发展司令部)方案,也就是由野地棕色、深绿色、黑色和沙地色组成的四色方案。蓝白两色的国家徽章展示在炮塔两侧,参见放大图2A。

H3:加拿大的豹C1坦克,皇家加拿大龙骑兵团,1987年加拿大陆军锦标赛

和其他的一些参加了1987年加拿大陆军锦标赛的部队一样,加拿大也为他们的坦克引入了适当的卡通猫形象,对于本图而言,则是永远优雅的粉红豹子(见放大图3B)。加拿大的豹式坦克在绘制徽章方面相当简单,枫叶图案的国家标志(见放大图3A)是带白色轮廓的黑色。一张“贴纸”贴在了粉红豹子上方,另一个(美国国旗式样)则贴在炮管的排烟装置上。国旗和部队的三角旗则飘扬在空中。 

I:T-62E型坦克,苏联第6近卫摩托化步兵师柏林独立坦克团,土耳其斯坦军区,1986年

这辆带马蹄形装甲板的T-62E型坦克是新近开始趋向使用迷彩涂装的苏联坦克中相当典型的例子。该涂装方案使用了2号橄榄绿色和胡乱喷绘的黑色。该部队驻扎在阿富汗,并在1986年撤回到土耳其斯坦军区。图中的涂装方案还见于苏联的其它地区,但位于中亚的军区尤其喜欢使用这一方案。坦克上仅有的标记物是简单的圆形套菱形的战术标记(它位于马蹄形装甲板的前部)和近卫团的徽章(位于探照灯盖子上)。下方一排四个放大图从左到右依次为:T-62E坦克的部队标记以及第225、第233和第235坦克团的徽章。有趣的是后面这几个徽章显示了苏联坦克标记中传统的区分各个师的版本,只是每个师的团之间各有微小不同。左侧大号的放大图描绘的是驻德苏军(GSFG)的徽章。这种徽章通常有限地使用于战术车辆上,在装甲车辆上则非常罕见。

J1和1A:酋长坦克,柏林步兵旅装甲中队,驻莱茵英军

这个中队的装甲车辆的涂装无疑是欧洲最引人注目的。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柏林旅装甲中队的前指挥官Clendon Daukes中校(后来成为第7皇家龙骑兵近卫团第4营的指挥官)展示了这种独一无二的城市迷彩涂装方案。Daukes认为传统的绿色加黑色的涂装在城市环境中不太合适,因此采用了这种富有想象力的白色、灰色加棕色的方案。

J2和2A:挑战者坦克,第1装甲师皇家镖骑兵团,驻莱茵英军

驻莱茵英军采用“浅橄榄绿色”加黑色的迷彩方案,虽然有些采用的是“黑橄榄色”。为了与采用低可见度标志的趋势保持一致,车辆的战术编码(图中为“41”)画在了绿底黑色方括号(部队标志章)里面(见放大图2B)。不过,面朝后的这种标记(见放大图2C)是展示在一块可拆卸的布面上的,并且为了让友军看得更清楚,字样颜色为白色。车后方的标志还包括了团的序列号、白色垂直的保持队列标识以及国旗徽章。

K:T-80坦克,驻德苏军,民主德国,1988年

这辆带反应装甲的T-80坦克整体呈2号橄榄绿色。近年来,苏联坦克在大多数可拆卸的小物件上都印上了“侧”编号,编号依据的是苏联地面部队规章中的惯常三位战术编号。第50-1982号野战规则允许“侧”编号添加在任意可拆卸的炮塔装备上,相信这是为了应对一种常见的军队问题,也就是临近检查时,坦克手会从另一辆坦克上偷来配件做应付。对于T-80坦克来说它也面临一个特殊问题,原因出在其发动机盖的位置以及炮塔后部的分散装备:为了进入发动机的入口,需要拆掉位于发动机盖上方炮塔后部放置的大量工具箱,为此,许多坦克手放弃了许多设备,从而使这些装备更容易丢失或被盗。

由于反应装甲自身的原因,在它们上面绘上编号是不可能的。在一些装备T-80坦克的部队,徽章被从侧裙板上移除了。作为近卫部队的传统,近卫部队的徽章被画在了炮塔前端的探照灯灯盖上。

图A是参加1981年“西方81”演习的坦克部队的徽章。图B是白俄罗斯军区不知具体所指的某坦克团的徽章。图C和D则是另两个具体不明的坦克团的徽章,它们都来自驻捷克斯洛伐克的中央集团军。

L:华约的坦克手制服

华约各国的坦克手制服特征相似,最大的组成部分是黑色的连身外套,头顶上是普遍存在的黑色苏联式坦克手头盔。

L1:捷克斯洛伐克坦克手乘员

像几乎大多数华约国家一样,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手在普通的野战杂役服外面通常也穿一种简单的黑色连身外套。图中这名下士在普通作战服外面穿的是黑色帆布制坦克手夹克和连身外套。军衔徽章(三个圆点)展示在右胸口袋上方小号矩形布片上。

L2:东德坦克兵中尉

虽然东德人民军也为她的坦克部队配备了通常的黑色连身外套,但坦克手们通常更多的穿的是整个东德军队中常见的石头棕色普通野战制服(kampfanzug)。仅有的身份标志是他的司空见惯的布制坦克手头盔。军衔徽章展示在肩章上——图中的两枚扣型章代表了中尉。

L3:苏联地面部队观察员,北约演习,1988年

这名人物是北约与华约关系转变的标志。作为北约和华约之间为降低紧张关系而采取的“建立信心的措施”之一,双方决定允许双方观察员观摩对方的联合军事演习。在新近的演习中,苏联派出的观察团穿的是图中这种新版野战服。这种服装的基本剪裁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阿富汗所采用的制服类似,包括了新式的鸭舌帽。这种制服的迷彩版之前作为一种特种制服有限地装备给了飞行员和精锐的空中机动部队,它们的剪裁略有不同。图中可以看到,相对于便宜的毡底塑料版本,人物的臂章也是不同一般的刺绣版。系带靴可能是私人购买或特别装备的。尽管前线部队可能使用了暗化版的军衔徽章,但图中这身制服上没有佩戴军衔徽章。

【鱼鹰社】中欧坦克战——北约VS华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