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寺------短笛代歌
南山寺
从台怀镇而下的溪水在这里变的更加细小,和宽宽相拌的深沟一点也不相称,在沟的南面有许多茂密的树,林中的尽头有高耸的石制门楼,远远望去,幽静伟岸。硬朗的石制雕刻从开始就吸引着你,在一段时间里你想不出自己是在一座寺院里,直到看见那对 石狮 背后的殿宇。许多门都关着,天井里的石块高低不平,从偏殿到大雄不见僧也不见俗,这是来五台以来的第一次。此地房屋众多,布局紧凑,不时还可以看到一些昔日的依山而建的洞窟僧舌。沿着脚下的石板缓缓而行,眼前忽然开朗,一块很大的空间,四处展沿着木制飞檐且大多没有了颜色,露出木头本来的颜色,这是一种看了会让人激动的色调。宽敞的大殿门关着,我开始有点不明白这些门为什么总关着,开始想象殿内的佛与金刚,眼前一老僧匆匆而来,大门被打开了,他站立门旁微笑,原来他是来为我开门的,好生感激,吾佛慈悲,出门时见他还在门口等我,让我想起了大 夏河 畔拉卜塄,随老僧来到五百罗汉堂,他再一次为我开锁开门后离去,不似伏虎寺的壮观泥塑,也非天童寺的青石雕刻,而是洁白的汉 白玉 的阳刻五百罗汉,在如此破旧的屋内有如此的大愿,倍感彼岸辉煌,相比较下我对涉足于此的满洲帝王们的留字留句显得非常的反感,佛法僧寺与你等何干,这里是信士的乐土,是智慧之光普照的竹林精舍。
在南山寺之后有佑国寺,登上一段很陡的青 石台 阶之后是一遍开阔的缓冲山坡,石桥而上,四处照壁,围栏之上石刻雕像栩栩如生,青云之上如此深阔,如此雕琢的宽阔楼台让我想到了这里可能和道教有关,道士喜欢选择在山峰陡峭处结茅,以示自己仙家胸怀,看见道教的三清了,那么这里以前真的是道教的场所了,如果这样那么它的所建年代也就要比大显通寺要早,对于五台建寺我赞同北魏说,而且最早所建立的一定是道教,拓拔涛的国师崔浩就是从 嵩山 下来的道士。一个国家在如此远旧的年代就有两种伟大的宗教庇佑她的百姓,这是神爱的表现,是百姓的福气,我为自己不能生活在昔日佛道圣行的岁月而遗憾,同样为自己生活在佛道不昌的年代而沮丧。
一连上了几道平台,看了几重殿宇,许多殿宇的青 石台 基下都有着精美的石刻讲述着佛讲述着道,于山齐平的平台从下而上一座比一座大,四周汉玉的围栏外是蓝天白云,此地可看对面的南台,那是文殊的智慧台。
在这里看见几个穿棉衣的僧,当时觉得奇怪,可在山上多呆了一会就知道了。远处的角落有几个西方人在绘画,在殿前的石阶上坐着一个中年人,他在自言自语,说了很多,只有一句我是听清了,“勤做戏子,懒做僧。”他说这话的时候正遇几老僧担水上山,我想他是说个他们听的,也不知道他们听道了没有,如果正好听见那人的话不知道会有什么悟道,反正他说那话以及老僧从山下而上的一切给我的冲击很大。
道教是现实的因此当它落后于或是太超现实的时候它和人的距离远了。佛是否定现实的,在人们看来现实中的僧什么都不做,对社会什么贡献也没有,可你如果和一个僧一个有智慧的僧来一次心灵上的沟通的话你会立即发现你在地狱他在紫色天堂。
短笛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