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发展历史(个人观点看法仅供参考)
2022-11-07 08:21
日常生活经常会谈论儒家、道家、佛家、基督、黑格尔、马列、毛思这些哲学问题,往往有一个共同点:我用怎样的姿态面对世界?如何调伏内心和外界矛盾等。
我看多了这样的讨论,往往很多就是黑格尔论证儒教不行,马列对上庄子。谁也不服谁,乱哄哄鸡同鸭讲。
最离谱一次是,我自己见过一个二十岁男生讲量子心理学。遇事不决量子力学吗?这不是哲学问题,这是心理学的范畴。
这要回归哲学和心理学等发展。
东西方哲学的产生与定义
西方哲学
哲学( philosophy )一词源于希腊语 philosophia ,其中 sophia 是名词,指智慧, philein 是动词,指爱和追求,哲学( philosophy )意即爱智慧,因此在古希腊,所有的学问都可以被称为哲学。
古希腊思想家反思宗教神话对世界的解释,他们经过新一轮的探索和思考,对世界做出了理性统一的解释,由此产生了最早的学问。古希腊人将这种理性和统一性称之为 “ 逻各斯 ” 。逻各斯原始的含义是 “ 拢集 ” (采集和聚拢,以便妥善庇护和保存),受逻各斯的影响,世界在同一个理性的秩序下运转。后来,逻各斯也开始指 “ 逻辑 ” 或 “ 逻辑学 ” 。
古希腊哲学经过希腊化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最终与中世纪的官方意识形态基督教合流,形成了中世纪哲学。基督教用神的超越性冲淡了希腊哲学认识论中的理性色彩,认为神才是无限而永恒不变的超越存在,希伯来基督教思想与希腊哲学共同构成了西方哲学的两大源头。近代自然科学从之前亚里士多德式的关注 “ 个别事物的个别性质 ” 中脱离出来,开始探寻事物间的普遍规律。笛卡尔的二元论奠定了近代哲学的基础,也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哲学引导。
黑格尔认为人们在认识物质和精神、客体和主体的关系时,应该摒弃非此即彼的对立思想,运用 “ 辩证法 ” 的思维来理解。在黑格尔看来,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 “ 绝对精神 ” 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根据,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遵循 “ 绝对精神 ” 的自我运动轨迹而进行的过程。在黑格尔所建立起的完整哲学体系中,通过将主观性绝对化,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由 “ 绝对精神 ” 的运动发展来实现,黑格尔哲学既是西方近代哲学的最高综合。
黑格尔的事后性哲学,只能对已发生的事做事后的总结,马克思则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试图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内部矛盾,其矛盾分析的对象直指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马克思认为,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人类的主观意识,也就是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传统的“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将“物质”或“精神”设定为本原,然而,如果我们简单地以这种极端主义思维方式来看待马克思的这一观点,便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解。实际上,马克思充分意识到了与观念和实在交错在一起的复杂因素。其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资本论》,就是他集中分析构成人类社会历史的各种复杂因素,试图揭示其内部矛盾的集大成之作。
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 “ 世界上存在着多元化思想和立场 ” 这一事实,动摇了西方中心主义哲学观。尤其是中国崛起开始东方哲学的复兴,沉寂近200年的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根据内容"经史子集"分类可以归纳为"子",子部包含先秦哲学和上古时期流行六艺和杂学。剥离影响社会的功能去看。其实中国哲学更崇尚对"人"——关心自己的生命。
中国哲学的开端上古时代尧、舜、禹、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公被尊为"圣王"。王要有德行才有了"天命",获得部落氏族的推举,才能取得天下。哪个氏族可以得到天下,得到统治权,就是一个天命的问题,出现德性的观念,有德性的领袖才有天命。德性和天命关系我们的内在生命,因此说中国哲学是关心生命。
之后中国哲学典籍讲述是德行修身和总结社会的运转规律,尤其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涌现出儒家、墨家、墨家、黄老、医家、阴阳家、兵家的流派对于社会发展有了不同实践活动,总结出各类哲学思想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汉武帝选择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由此儒家一家独大,墨家消失,黄老和医家合并成为道家,东汉汉明帝起来佛家。儒释道成为自南北朝至今中国哲学三大流派。我们来讲讲定义和区别。
儒家讲"自省"、曰"仁"、指点生活规范,树立道德主体。
道家讲"无为"、"逍遥"否定的就是虚伪、造作、外在、形式的东西,不去规定、限制、束缚顺其本性自我生长、自由自在。
佛教非原始教义佛教,而是南北朝隋唐之后佛教讲"缘起性空"阐释因果律缘起:因果,性:本性、本质,性空,是本质是空的,因果变化不可思议,去掉实有的存在。简单而言就是因果律本身就是空的,不要强行追求,放弃执着。
简单总结:
西方哲学是向外看,对象是自然课题。发展出来宇宙论、本体论、形而上进步一开创了科学。
中国哲学从一开始的圣王的传统,就是向内看,重视生命问题,如何规范个体和群众生活的秩序,中国哲学中对于自然科学的认知是排在教化人群遵循秩序之后的,稳定大于进步。中国的古代发展科学的传统是少数人践行的,科学的土壤很容易被覆灭。(这一节再论述中国哲学和《文明的的滴定》再讲。)
心理学的定义与产生
心理学是一本科学,哲学与生理学的结合,人类开始对心灵的客观探索。心灵是什么?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开始了对于心灵的追问。神话传说便是人类心灵变迁的集中反映,例如,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便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灵魂女神psyche的名字。
心理学的起源也同样是始于古希腊的哲学家们。“理念说”的倡导者柏拉图和《论灵魂》的作者亚里士多德都坚信“灵魂”的存在,他们的一些研究与当今的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对于心灵的关注往往来源于宗教信仰,奥古斯丁时期的古希腊基督教神学,将心理学彻底神学化。
在科学心理学出现之前的心理学的延伸存在思想的探索,这段时期我们称为"哲学心理学"。知道人类对身体的探索才开启科学心理学的时代。
这篇文章我划分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哲学和心理学的范畴、心理学根据地区讲述心理学发展、尤其西学东渐的发展脉络,浅谈中国目前心理学的现状;还有心理治疗优势和局限性,对我有影响的NLP和中医心理学。还有我对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坠落的历史的梳理,和一些我自己看法。
第一篇结束阐述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哲学和心理学的范畴。参考内容:《通识——学问的门类》、《中国哲学十九讲》
预告:第二篇更新心理学根据地区讲述心理学发展、尤其西学东渐的发展脉络,浅谈中国目前心理学的现状;附带中国哲学向内看和西方哲学向外看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