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好”的亲密关系,都是从做一个“坏人”开始的

2021-06-19 17:12 作者:嘉鱼女侠  | 我要投稿

一段好的关系、好的感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是永远和风细雨、和颜悦色、和睦融洽、礼让有加吗?当然不是。


俗话说:舌头和牙齿还有打架的时候呢,何况是人与人之间?无论是夫妻、恋人、朋友,还是熟人、同事,无论双方之间关系多么亲近、相处多么愉快,都难免会有产生矛盾或是发生争执的时候。


尤其是夫妻之间,吵吵闹闹是必然的,不吵不闹反倒更加“危险”。就像某位学者在一次讲座中所说的那样:夫妻之间吵架是正常现象,从来不吵架才“邪门儿”。


而其他任何一种亲密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矛盾、有分歧才是常态,而所谓始终其乐融融、一团和气则不过是我们的臆想和杜撰。


很多人之所以很难展开或者维持一段亲密关系,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很可能一开始就“会错了意”,以为所谓亲密关系便是尽可能地去创造和保持一种“好的“、和睦的“繁荣景象”,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双方的矛盾和分歧。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那些真正牢固、真正长久、真正经得起风吹雨打的亲密关系,几乎无一不是建立在尽可能地暴露矛盾和分歧的基础上。


比如俗话说的“不打不相识”,在关键时候甚至比所谓的“一见如故”、“一见钟情”都要牢靠得多。


而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做一个“坏人”也往往远比做一个“好人”管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越早露出“底牌”,越能避免被挑战“底线”。


本着“以和为贵”的原则,很多人在与他人相处或交往的时候总是希望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自己的友好和善意,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展示和放大自己最好的一面。


更有甚者,为了博取他人的好感,竟不惜放弃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各种妥协让步、委曲求全,以为这样就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然而无数事实证明,这只会适得其反。


没有人会因为你的妥协退让而心存感激,他们只会觉得那是理所当然。


毕竟你的妥协、你的让步从头到尾都只有你自己一个人知道,别人又何从得知你的牺牲和付出呢?


是的,你当然可以妥协、可以让步。但前提是,你得“适度”。并且最重要的是,你务必需要一开始就露出自己的“底牌”,让对方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只有让别人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地避免“踩踏”和僭越。


比如有的女孩子总是抱怨自己的男朋友或者老公不够体贴、不懂得照顾人,经常自己一个人生闷气,而对方却莫名其妙,甚至以为她是在无理取闹。


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就在于,当她对男朋友或者老公的某些行为感到不满的时候,并没有及时作出明确的“反馈”。


没有“反馈”,当然也就没有“修正”。


而及时“反馈”,不但能够及时“修正”,更有助于“长治久安”。


对此,知名导演李安的太太林惠嘉女士可谓是一个极好的表率。


熟悉李安导演的人应该都知道,他可是出了名的“爱妻狂魔”。作为国际上大名鼎鼎的大导演、“奥斯卡”奖项的常客,李安却说,自己最大的幸福是太太能够对自己笑一下,这样自己就会放松一点,就会感到很幸福。


为什么如此“厉害”的大人物,在妻子面前也会表现得如此温柔谦卑呢?这除了源于李安自身的品质和修养,同样也离不开妻子林惠嘉对于彼此关系的引导和修正。


记得有一次参加活动的时候,李安走得太快,就忘了照顾很少穿高跟鞋的妻子。这个时候,要是换作别的女孩子,就算不太高兴,很可能也不会表露出来,或者直接选择忽略,毕竟也不是什么大事,何苦“找茬”呢?


然而林惠嘉女士则不然。她不但不高兴,而且还当即直截了当地对李安表达了自己的不高兴。她责怪李安说:“你怎么回事啊?你这个人很奇怪诶······”李安闻言,于是赶紧停下来陪着太太一起走。


不但如此,她还曾经对李安说:“不管你捧了多少个小金人,你还是那个李安;家不是片场,你该做的家务还得做。”


约法三章,才有“规矩”和分寸;“丑话”说在前头,才能有效防止在亲密关系中不经意“埋雷”。


所谓有一说一、直言不讳,及时表达自己的不满,对于亲密关系来说不但不是低情商,更是一种高级的智慧。




2、尽可能地暴露自己的缺点,才不至于制造盲目的欣赏和过高的期待。


人与人之间一开始交往和相处的时候,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点“伪装”的成分。这倒不一定是某些人有意为之,而是因为人都会本能地想要展示或者虚构许多的优点去吸引别人、争取别人的好感。


然而这点“自作聪明”的小伎俩非但无益,更是容易给我们制造出许多难以预料的尴尬和麻烦。


就像有人在讨论婚恋关系时常说的那样,恋爱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结果一结婚就全成了缺点。


难怪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然而婚姻本身又有什么错呢?真正错的,分明是双方的相处模式啊。


恋爱时只管展现优点,结婚后就拼命暴露缺点,这难道不是“自作自受”、自己“坑”自己么?


聪明的人,往往会一开始就毫不掩饰地暴露自己的所有缺点。这样的人,虽然看上去没那么“好”,但却比毫无瑕疵的好法真实得多。而真实的事物,也才靠谱和安全得多,故而也更加经受得起生活的各种考验。


而那些极力粉饰和“乔装”自己的人,即使一开始的确成功赢得了别人的青睐,却终究将不得不承受自欺欺人所必然带来的苦果。


俗话说,纸是包不住火的。任何事物的真相都只能被掩盖一时,绝不可能永远被掩盖。


就像生活中那些闪婚闪离的人,很多时候就并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而仅仅是因为相互之间的缺点之前暴露得不足、之后却又暴露得太多太快。


更何况掩盖自身缺点这种事,本质上其实无异于是一种欺骗——就算这不是自己的本意,在对方眼里也必定如此。


有人说,爱一个人是爱他的最低处,而不是最高处。其实这句话也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不要只爱一个人的优点,而是要先看清他的缺点,再确定是否还愿意爱他,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3、不囤积情绪,才能防止突然的“爆破”。


有些人在遇到令自己不舒服的情况的时候,并不会当场发作或者当场翻脸,而是会出于种种考虑,而将自己当时的情绪勉强按捺下去。自己则美其名曰给对方机会,以观后效。


可情绪虽然暂时按捺下去了,但却并不代表着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事实上,他们往往会不经意地把这件事记在自己心里的某个“小本本”上,就像记账那样。而一旦这个“小本本”上面的内容囤积到某个时间点,那后果可就严重了。所谓老账新账一起算,你怕不怕?



试想,就算每次只是攒下一粒沙,天长日久,那也能汇聚成令人惊惧的“沙哈拉”啊。


又好比是吹气球,刚开始吹进一点气体的时候丝毫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可一旦所吹的气体达到了某个临界点,那么接下来发生的,除了“砰”地一声突然爆破,还会有什么别的惊喜呢?


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遇事有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藏”起了自己的情绪。


要知道,就算我们的心是一个海量的容器,如果不及时倾倒,它也终究会有被填满的一天。


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我们自己蓄积的情绪,终有一天也将会湮没一切、淹没自己。


更令人悲伤的是,这不但不会获得他人的认错和同情,而且还会招致他人的愤怒和诧异。


他们会感到莫名其妙:以前这样的时候你不好好的吗?你也没说有什么不对啊?现在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你神经病啊你?


可见一个人若是一味委屈自己,除了铸就更大的委屈,是不可能有任何于人于己的有用之处的。


别人不可能因为你的沉默去理解你,更不可能因为你的隐忍而主动反省。因为你不说,就没有人可以知道。


千万不要等到一切都无法挽回了才后悔当初的软弱和迟疑。因为在所有亲密关系当中,你只有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坏人”,你才有机会更好地做一个“好人”。


END

“好”的亲密关系,都是从做一个“坏人”开始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