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学回忆录》有感02

2020-08-10 19:37 作者:人间行走又一天  | 我要投稿


接着上一篇,继续谈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

好喜欢这个比喻。将文化比喻成酒,很美很有诗意,也很有酒神精神。这段话的前一半,我很认同,希腊、罗马确实是西方文化的酿酒者、创造者,是千年来西方文化的摇篮、根基,返祖的地方。后半段,我部分认同。中国文化出场很早,一出手就是巅峰,《诗经》、《楚辞》高高站在山顶,接受几千年的膜拜。再后来,各朝各代都有酿酒者,虽说水准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最初的元气淋漓,但唐诗、宋词、元曲各领风骚,明清小说也有高光时刻,《红楼梦》更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瓶酒,怎能说到了唐朝就掉了酒瓶盖,到了明清散光了酒气。


至于“五四”,我从教科书学到以来,一直从正面的视角看待,几乎没有评判过,木心让我重新评估了“五四”的价值。从中国文化上讲,“五四”也是有利有弊的,若说是引入了西方的科学民主,解放了国人的思想,确实如此;但若说是倡导了白话文,可明清小说已经多是白话文了啊。“五四”一时产生了诸多文化大家,但从历史上看,并没有达到同等乱世,如春秋、魏晋时,中国文化曾经达到的高度、创造的辉煌。




过去看历史人物,更多是当做历史,而不是看做“人”。我认识的但丁,长期以来是写《神曲》的伟大诗人,是一个文学家,是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从未从人性的视角,从单纯把他当做一个人去了解、认识。看到了这段文字,我很受感触、感同身受。但丁也年轻过,也恋爱过,而且是这样一段无望的爱情。我也在经历一段无望的爱情,现在还没有但丁那么长的时间,但这段爱情同样主宰过我的灵魂。相比但丁,我是无能的,没有生花妙笔写下《新生》献给我无望的爱情。然而,我又是幸运的,但丁爱慕的她从未知道但丁的心意,而我曾经努力过、表达过、争取过,一度幸福在望,虽然终归无望,至少没有但丁那样留下更多遗憾。爱在心里,我说出了口,结果如何就交给命运吧。



这段议论我不赞同的,坚决不承认屈原、杜甫比不上莎士比亚。我没有读过莎士比亚的原著,一度想去读,但多是剧本,读起来确实很有难度。不过他的作品我还是了解的,《哈姆雷特》、《李尔王》、《威尼斯的商人》等等,很多故事都耳熟能详,有些台词、名句更是常常拿来引用,不得不说莎士比亚很伟大。但如果说屈原、杜甫比不上,我就不同意了。一方面两者不能同相比较,另一方面所谓的世界意义更是伪命题。何为世界意义?全世界都熟知莎士比亚,所以就是世界意义的诗人了吗?我想不能这样说吧。之所以全世界熟知,那是因为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称霸世界,将英国的文化、价值观传播到了全世界,所以世界熟知。如果当年中国是日不落帝国,那现在全世界将会熟知屈原、杜甫。




古人真的好有趣,因一本书、一出戏而着迷,很容易入戏过深。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故事,清朝时有人看《封神演义》太过着迷,看书看到一半突然跳出窗子,口中大喊道“吾乃姜太公,尔等妖怪还不束手就擒”。何等可爱啊。国外也有类似的故事,当年歌德出《少年维特之烦恼》,很多陷入爱情苦海的年轻人感同身受,一时间纷纷模仿维特而自杀,歌德不得不作序劝阻。好像现在类似的事情也不少见,一部电视剧大热,争得人人谈论。为什么人这么容易入戏呢,明明很多故事都是虚构的,偏偏还要为剧中人哭泣难过,甚至上溯千年,常常是听评书落泪为古人担忧。我想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吧,好的文学就是有这样的感染力、穿透力。



原以为只有中国人喜欢评四大,像四大名著、四大发明、四大文明古国等等不胜枚举,没想到外国人也有此爱好。纪德评选的四大智慧之星,我赞同木心的看法,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我是久仰大名的,早早就听闻他的超人哲学,以及一大堆不知是不是他说的名言名句。后两位,我不熟悉,不知有什么智慧输出,暂不评价。陀氏呢,我很喜欢,下力气看过他的《罪与罚》、《白痴》等大部头作品。最喜欢《罪与罚》,书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深刻,让人怀疑他就是人物原型。后来得知陀氏曾经得罪沙皇,被押赴刑场杀头,临死前改判流放。想来这一特殊经历,对他描写人物心理有极大助力。文章憎命大,陀氏作品很好,他又是苦命的人。

《文学回忆录》有感0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