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将《艾思奇讲稿选》前九页浓缩为两页

2023-07-21 20:26 作者:和作业过节  | 我要投稿

《艾思奇讲稿选》

西洋哲学史

哲学史:科学的唯物论如何发生,发展起来的历史,如何经过几千年的发生发展,最后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

一,怎样学习西洋哲学史

  讲哲学史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 哲学史的规律是怎样的?

   日丹诺夫在西欧哲学史讨论会上的发言:哲学史是科学唯物论及其规律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唯物论与唯心论斗争的历史。

(1)唯物论是怎样发生,发展的?

     所谓科学的唯物论,就是唯物论的基础是科学的,唯物论是跟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自然科学每提高一步,唯物论也就提高一步。那么整个唯物论的哲学与科学发展的历史关系是什么呢,在最初的唯物论与科学是没有多大分别的,是结合在一起的(哲学家也是科学家)。后来科学发展了,科学和哲学就分开了,哲学成了一种专门独立的学问。现在辩证唯物论本身就是一种科学,但它也是各种科学的总结。然而在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就不成为科学,那是因为它和别的科学混淆起来了,有许多科学问题直接由哲学来提出解决,比如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等。(以前的哲学家喜欢根据几个简单的哲学公式,用一些主观的道理来说明这些问题,比如中国有阴阳两气,金木水火土等等说法)。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就是真正的科学唯物论,是我们做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思想方法。这种科学的哲学它的特点是能给予我们一套科学思维的方法。

(2)唯物论哲学的发展,为什么一定要通过一种斗争,为什么说哲学的发展是唯物论与唯心论作斗争的历史呢?这个原因在什么地方呢?

     哲学不仅是科学发展的一种总结,不仅是自然科学和各种科学的总结,而且也是人类社会实践(自然)斗争的总结,它包括阶级斗争。哲学是在阶级社会中产生的。

     原始社会里没有哲学,这是因为当时生产力低,文化低,不可能根据科学来解释世界,而是根据一种宗教的,迷信的形式来解释世界。而在奴隶社会,有了阶级斗争之后,才有了哲学。(西方哲学开始于奴隶社会,中国哲学的开始是在周朝,也就是封建社会)

     哲学是人的世界观,是人对于世界的一种看法。不同阶级就有不同的世界观。唯物论的世界观,一般来讲,都是进步阶级的世界观。是为进步的阶级服务的,但唯物论哲学家的出身是另外一件事,他可能是反动统治阶级出身的,但他的学说却是为进步阶级服务的。

     唯心论是为反动统治阶级(少数阶级)服务的。阶级斗争虽在各个时代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革命的和反革命的斗争(反动统治阶级总是用唯心论来为自己服务,革命阶级一般都用唯物论来为自己服务)。所以社会上存在阶级斗争的时候,也就一定有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反对资产阶级的唯心论。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盲目冒进等都是受唯心论的影响。

     而哲学之所以是唯物论与唯心论作斗争的历史,是因为哲学史也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人类世界观上的反映。

(3)以前的唯物论与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同:都是进步的。

      异:过去的唯物论不是辩证的,它只能形而上学地解释世界,不能帮助我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上的一些问题,因此它本身不能够成为科学的方法。过去的唯物论是少数人的哲学,与广大的人民没有关系,不关心广大人民,同时也不向广大人民作宣传,它只是关心某一个进步阶级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带有人民的性质,它关心人民的问题,同时也向广大人民作宣传。

2. 了解哲学史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历史

  可以参考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

  一般认为,整个哲学史上人类思想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朴素的辩证法时期,也就是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开始被人类所认识的时期。(相当于古代的时期)当时许多哲学家开始认识了辩证法,但只认识了大概,具体内容还搞不清楚,只知道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着的,甚至于了解到矛盾,但是就是不了解什么东西在矛盾,或者他自己以为搞清楚了,但实际上是错误的。这个时期为什么对辩证法认识不清楚呢?就是因为自然科学和哲学混淆在一起了。所以当时辩证法不能成为科学的方法,只是对世界的一种估计,一种比较粗糙的方法,大体上猜测世界是在变化着的。

  第二个阶段:经过了一个朴素辩证法时期,进入了形而上学的时期(十七、八世纪哲学)。这个时期的哲学,主要是受形而上学思想方法支配的,就是把世界上东西看成是孤立的、不会变化的,不能够从矛盾中去看世界。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时期呢?为什么人类的思想方法发展到十七、八世纪就进入了形而上学的时期呢?就是因为当时自然科学有了初步的发展,不是很高的发展(因为它只是在某些简单的部门完成了比较科学的系统)。这个时期研究社会,研究自然,开始注意研究世界各个部门的具体规律。有些科学家就具体的研究了自然界的各个学科,把各个部门从全体中分裂出来,单独地研究,比如数学、力学。因为这种研究方法就养成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习惯。习惯于部分的研究问题,不与各方面联系起来研究,把自己研究的东西当作是不会变化的,从而也就养成了片面看问题的习惯,所以哲学上就出现了形而上学的时期。而中国是没有这个时期的,十七、八世纪还处于封建社会,自然科学还没有发展,还没有这种哲学。中国的哲学可以说是在“五四”以前,辛亥革命时期,基本上是停留在古代状态,基本上没有超出朴素辩证法时代。

  第三个阶段:进入了更高的时期,也就是唯物辩证法产生的时期。《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样产生的,这里就不赘述了。

 

关于中国的哲学,大体上从“戊戌政变”起,一直到“五四”止,自然科学已被中国人民所注意了,这个时期可以勉强相当于形而上学时期。在“五四”以前,有一些人是把机械唯物论搬到中国来了,吴稚辉就是这样一个代表。

在西洋,十七、八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哲学上是形而上学发展时期。在中国,我们很多人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进入了唯物辩证法的时期。所以,不能够把我们中国与西方简单地加以类比,因为中国形而上学不完整,中国的资产阶级不行,中国的资产阶级没有这个根底,在学问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可是西洋哲学史,在十七、八世纪中,有很突出的进步,这也是所讲的中心问题。


将《艾思奇讲稿选》前九页浓缩为两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