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事之道【坏人基因31】后卡位处罚咬人的狗,最好由主人动手,既能不伤自己的面子,
故事1:教你识货 〖人都有“爱现”的毛病,岂知当你“现”的时候,也正是你弱点暴露的时刻〗 小周爱石成痴,倒不是爱钻石💎、翡翠🌿那些宝石,也非醉心端溪、歙(she1)县出的那些砚石🪨,而是特别钟情于“田黄”🌽、“鸡血”🐔这些用来刻图章✒️的印石🪧。
“田黄里面有呈网状的萝卜纹,鸡血的红色常是一丝一丝的,至于那些牛角冻🍦、角脑冻🍧、荔枝冻🍨,更是美得让人想咬一口🤤,哪像钻石、翡翠那么透明,一眼全看穿了,根本不耐玩嘛!”小周常拿这套理论讽刺自己的老婆👩。
周太太本来不以为然,但是眼看这几年,田黄、鸡血的身价连翻五六倍,也就不得不佩服自己丈夫的眼光👀。
“印石涨价的道理很简单!女人戴宝石💍,男人总不能也东挂一条、西带一颗闪亮亮的东西吧?!”小周分析,“所以有点阳刚之气🌞、又能拿来刻图章的石头🪨,自然成为男人的‘最爱’。男人比女人更有钱💰,所以印石价码节节高!”
正因为收藏印石发了财💰,小周动不动就往祖国大陆跑🏃。而且精明地不去大城市🏙️,转到小村小镇🏘️去搜罗。
“小地方🏞️,常能看到以前官宦人家的后代👑,把祖传之宝拿出来贱卖。他们不识货🧐,我可识货👁️!一块田黄能赚个几十万。”小周说。
当然,碰上不识货的人也惹气😡。有些店家连田黄、鸡血什么样儿,都没见过,只要黄色的石头🪨,就硬说是“田黄”;带点红斑🔴,就咬定是“鸡血”。
譬如今天这家,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店员💃,非说她那几块黄石头是真正的田黄。
小周终于气不过了,从贴身小包里掏出自己最爱的上品田黄:“你拿去瞧瞧👀,这才叫田黄!多温润!多敦厚!哪儿像你几块莫名其妙的东西!” 😤
“什么莫名其妙?”里面突然走出了大汉💪,怒冲冲地说,“你要买就买,不买拉倒!”说着把桌上的印石🪧全收了起来。
“喂!喂!喂!”小周急了,“你怎么把我的田黄也收走了呢?”
“什么你的田黄?这都是我的东西!敢情你想欺诈?” 😠
〖想一想〗 小周错在什么地方? 错在他“好为人师”👨🏫。
我有位开艺品店的朋友说得妙:“你知道吗?如果你雇个年轻漂亮的小姐💃,能多做不少男人的生意💼。我甚至发现,有漂亮的女人走进商店🏬,都会吸引男人跟进来🚶。他们装作要买东西的样子,问问这个,问问那个。这时候,漂亮小姐要是走了,他们八成也会跟着离开。如果小姐一直留在店里,我可就占便宜了。”他眉飞色舞地说:“那些男人不好意思光看不买,常能让我多做几笔生意。”有神秘兮兮地笑笑,“其实啊!女人也一样,爱现嘛!” 👗💄
人都有“爱现”的毛病,岂知当你“现”的时候,也正是你弱点暴露的时刻: “现”,使原来不知你底细的人,立刻知道了你的斤两💪;“现”,使你为了面子,不得不“内行装到底”,于是“打蛇随棍上”的商家,正好抓住机会,左一句“您当然知道”,右一句“想必您早见过”。你明明不知道、没见过,也强装内行,最后完全调入他的陷阱。
曾经有个人从北京带了幅画请我鉴定。画没打开,先吹自己多内行,从绢色🎨、印色和裱褙🖼️,就知道买得不会错。
听他这么说,我先猜到:他八成买了幅假画🖌️。
果然,那画才展开不到一尺,就知道是假东西了。
“怎么可能?”他叫了起来,“你看!这绢的颜色因为经过几百年,所以都变黑了,印章的颜色也不是鲜红的;尤其这画法,我在故宫见过,唐寅就这样画,连构图都一样;还有你看这画的裱褙,多老!织锦都破了。”
看绢色🎨,看印泥🖌️,看构图📐,看裱褙🖼️。
他说的样样都没错,错在他只懂三分,却要装作十分,错在那种假画是专为他这种人准备的-- 您不是要看绢色吗? 他这绢早染过了,用的染料是拿民家烧饭🔥,“百年老灶”上熏黑了的“墙纸和天花板”泡水调制的,不但颜色老,连味道都老。
您不是要看印色吗? 他的印泥🖌️是用朱砂加铅粉调色,再用熨斗🔥烫过的。不但像经过几百年的印色🖋️,而且老得都脆了。
您不是能看画风吗? 他是由行家照故宫真迹临摹改造的。
您不是会看裱工吗? 他是用不值钱的老画边上拆下来,在粘上去的。
您不是聪明吗? 他比您更聪明,您会看什么,他早料到了。
你可以想象,在古董店里🏺,这一位假行家🎨,一边看画🖼️,一边点头👤,一边指着分析的场面。
那旁边的店员👔,则不断鞠躬:“可不是吗?可不是吗?您真是行家,逃不出您的法眼。” 👏
最后,逃不出他的手心✋。
淹死的人🌊,多半是会水的🏊。那个“多半”之中,又有“多半”是“半会水”的。
买古董上当的人🏺,多半是内行人,那内行人之中,又有多半是“半吊子”。
古董就那一件,你无法“货比三家”,所以:如果你是外行🤷,最好别碰,碰了准吃亏💸。如果你是“半内行”🧐,最好别说,说了就露“黔驴之技”🐴。
至于你买一般的东西,记住! 你买的是东西,不是表现给哪位小姐(先生)或旁边人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