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古罗马军营到中世纪城堡,坚不可摧之堡的时代变迁(后世完结篇)

2019-10-14 13:20 作者:Pad13ofCK  | 我要投稿

后世篇


在前篇的最后我们提到,中世纪的城堡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自身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原本的核心主楼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城墙上并立的塔楼,以及越修越高的箭塔。对于弓弩一类的武器来说,高塔不仅能够提供攻击上的便利,再防御上也更加难以被攻击到。因此到中世纪晚期时,城堡普遍被修的高塔林立。

但是随着火药技术的传入并迅速普及,城堡也不得不适应使用火器的潮流。不过与一些人印象中想的不同,城堡在遭到火器重创之前,实际自身首先将火器运用到了防卫上。一方面是因为早期火器十分笨重,无法由单人携带。而借助城墙上的一些支架,能帮助单兵完成射击操作。另一方面,由于工艺还不纯熟,这种火器的造价也十分高昂,只有那些拥有城堡的大贵族才可能负担得起。于是到了14世纪的尾声,在一些城堡的城墙上,首先出现了专门用于防御的小型火器。并且随着这类小型火器逐渐代替了投掷类武器,一些传统的结构设计,比如城墙上的堞口和垛口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到了15世纪,更大型的火器成为了攻城器械的常规选择之一。与中世纪时期惯用的配重式抛石机相比,这种大型火器的射程更远,威力也更大。到了1450年后,大型火器如射石炮,已经基本成为了攻城的首选。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正是这种新式武器在面对传统城墙时十分有效的证明。而为了面对这种新的威胁,城堡也在不断升级。首先,城墙上的高塔由于目标太大,很容易被火炮命中。而且细长的塔楼本身也相对脆弱,很难承受重型火器的攻击。因此在火炮被广泛使用后,城堡很快放弃了高塔的设计,转而将其改成和城墙的高度大致相同。

1460年的沙吕城堡,类似的高塔设计很快被火炮轰出了历史舞台

城堡为适应火炮的第二点改变,是其外墙被进一步加厚,以期减弱炮弹的威力。而对于那些历史悠久的老城堡,由于一时难以改造,只能在城墙的内侧堆上土堆来辅助吸收冲击。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安置新的大型火器,老城堡在城墙外围,也增加了新的掩体。如下图所示法兰西的哈姆城堡,便是其中的例子之一。

哈姆城堡的周围,修建了十分复杂的防御工事

到了1500年左右,有角的棱堡(bastion fort)开始在意大利地区流行开来,并建立了永久性的炮兵防御堡垒。随后通过进一步复合强化,又形成了更加难以攻破的星堡(star fort)。这种新型防御工事,不仅采用了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模式,武装上使用的也是新型的武器,已经不能再用传统上的城堡来定义了。而随着棱堡和星堡的普及,城堡在军事防御上的作用,也将逐渐被这些新式的火炮堡垒所替代。不过关于棱堡和星堡的内容,已经超出了本系列的标题,故而这里就不再多言。

星堡与棱堡的基本结构
梵蒂冈博物馆星堡壁画示意图


话又说回来,当新型火炮堡垒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后,作为中世纪标志之一的城堡就站在了自身命运的十字路口上。选择转型是必然的,但究竟是为了保持军事防御功能而向新型火炮堡垒靠拢,还是转向去重点城堡的其他功能?前面提到了,一些城堡选择了第一条道路,但是它们毕竟在最早的设计上与新的时代要求并不匹配,终究很难与专门为适配火炮特点的新式堡垒相匹敌。

因此更多的城堡选择走向另一边,即着重发展城堡的其他特性。在前面的篇章中提到过,城堡的军事防御和驻军属性,是其与带围墙城镇的重要区别。但同时城堡也还拥有其功能属性,比如供城堡主及其家庭的日常居住、进行地区统治以及身份象征等。那么当军事属性不再重要时,这些特征就将进一步凸显出来。很多城堡在外观上变得更精致,建筑逐渐偏向文艺复兴式的风格。同时其内部也转向巴洛克式的装潢,使得城堡在上也变得更加

比如英国王室所拥有的温莎城堡,就是个很好例子。这座城堡是“征服者”威廉在诺曼入侵后修建的,起初是一座典型的“丘顶-堡场”式的城堡,由中心小丘上的主楼和周围的堡场组成。后来历经亨利三世、爱德华三世时期的几次扩建,温莎城堡内建起了当时英格兰最奢华的宫殿,并逐渐转变为政事和外交活动的中心。其后温莎堡又经过数次重建,并始终仍以奢华的巴洛克风格进行内饰。如今的温莎堡,仍然在以其新的面貌,承担着新的重则。

温莎城堡航拍图,除了两侧的宫殿,城堡中仍能看出很多中世纪时期的影子,比如中间高出地面的土丘,以及其上修建的圆形主楼

实际上城堡像这样的转变,在中世纪晚期时已经开始。而且引领该潮流的并不是那些大贵族,因为他们掌控的城堡普遍位于战略要地,军事职能不容忽视。但是对于一些新获得城堡修建权的富有小贵族来说,他们并不一定需要防御大军的进攻。因此这些小贵族所修建城堡,更多是作为他们的居所使用。而且能从国王处获得城堡的修建许可,这本身就是小贵族在该地区地位的象征。像这样私人居住为主要用途的城堡,或许称作花园城堡或庭院城堡更合适一些。例如爱德华 达林格里奇爵士修建的博迪亚姆城堡,就是一座处于过渡阶段上的城堡。

博迪亚姆城堡外观

这座城堡建于14世纪晚期,但从外观上来说,前面提到过的城堡典型特点,在博迪亚姆几乎都有体现。前、后门的门楼,城墙上的塔楼,城墙上的垛口和堞口,这些石质城堡常规的防御工事一应俱全。但同时也必须承认的是,博迪亚姆的防御工事几乎都是微缩版。例如城门没有吊桥且只有并不算厚重的木门,堞口与陷坑也完全是象征性的。因此与其说这些工事是为了防备敌军的进攻,到不若说是为了看起来气派一些。

另一方面,博迪亚姆内的设置也完全考虑的是生活起居方面。城堡内的建筑基本都是依外墙而建,中间则形成了类似天井的花园庭院,并有一条屏风通道穿过其中连接前后门。虽然如今没剩下什么完整的建筑结构,但是通过对地基遗迹的考察,发现了大量的壁炉和盥洗室,意味着其中大部分房间很可能都是客房。除了这些房间,大厅、厨房、储藏室、私人小教堂等也占了相当大的空间。总的来看,像博迪亚姆城堡这样的设计,完全是为了方便主人在宴会后留宿宾客的。

博迪亚姆城堡平面图

如果说博迪亚姆城堡还算具有中世纪城堡特征的话,再后期的城堡就更加像是普通的大房子了。领主与贵族们居住其中,饮宴于此,只是很难再看到曾经的金戈铁马。不过就像古罗马军营随着罗马帝国的陨落而退出历史舞台,中世纪式的城堡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但是城堡这一词仍旧流传了下来,并且始终寄托着一个时代的浪漫与想象。


(完)

从古罗马军营到中世纪城堡,坚不可摧之堡的时代变迁(后世完结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