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观《回廊亭》有感

2023-03-18 21:22 作者:aft  | 我要投稿

这几天看了《回廊亭》,好是绝对说不上的。烂的那一方面真是一言难尽。

我没有看过东野圭吾的原著,只是通过b站的视频了解原作的剧情。虽然没有真正看过原作,不过从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原作明显是揭露人性之恶的作品,而电影居然变成了鸡汤电影……。而且原作最重要的诡计是叙述性诡计,理论上不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这都硬搬上大荧幕,只能说创造者头铁。

回到电影,电影的前半段还是还好,直到警察离开回廊亭,电影还是能吸引观众的。其实就是挖坑阶段还过得去,但开始解谜之后,电影就开始放飞自我了。女主表面身份就一律师,凭什么在房子里横行无忌,还能把二代关在房子里?之后在毫无铺垫的情况下,管家、男友就黑化了。整个故事里吸引人的都是原作的内容,电影自己加的都很烂啊。

电影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设计就是女主在读遗书时的那个背景。一个发光的长方形框着女主。如同神对罪人下达审判一样,也暗示了女主就是原先的受害者。接下来就是一家人吃饭,一帮演员扮野兽吃肉。我能理解导演的意思,想暗示这一家人都不是好人。但问题是看完后就觉得导演没有b数了。富豪那一家,看到最后就感觉是一家小丑。甚至都不用看到最后,看到儿媳挂了之后,富豪一家对尸体的反应,就有预感这一家人里面没有凶手了。

在立意上,电影和原作可以说是毫不相关。原作是人们对外貌不好的人的恶意,可以说女主的不幸都是由外貌引起的。而电影居然变成了心灵鸡汤。我能理解为了过审改变立意,毕竟原作的立意不太可能过审。但是“一个人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光,所以就算孤独都要好好生活”这立意好像不太站得住脚啊。本身人就是群居性的动物,孤独很多时候是无奈之举。而且电影的剧情也不支持这个立意。女主在电影中的孤独都是被动接受,最后之所以接受也是因为没有人愿意陪她。你追逐过,但人家不要你,你说“自己一个人挺好。”,这未免太阿q了吧。

下面是个人的主观联想。

文字和影像作品是两种完全不同表现形式。所以小说要改编成影视作品不是简单的按照文字拍,就可以的。再加上是外国的文字,还要考虑本土化。在考虑推理小说的特殊性,《回廊亭》这小说改编成电影的难度,其实是非常大的。

电影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推理元素,当然考虑到《柯南》每年的剧场版也是推理也来也少,但票房却越来越高,减少推理元素也正常。但是《柯南》有“炸炸炸”这些爆米花属性,你《回廊亭》只有个坑爹的狗血爱情。至于本土化,只能说主创有想过,但不多。中间警察进屋那段算是接地气的,问题是有钱无权的一家人居然敢藏尸体……。警察走后,主创开始放飞自我,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了。

观《回廊亭》有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