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刘慈欣《超新星纪元》后的一些感受
这时,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
这时,北京是地上的一座城。
——刘慈欣《超新星纪元》
上面这段话,出自《超新星纪元》这本书的第一页,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是觉得有点怪,但说不上哪里怪,总感觉蕴含着什么含义。而当我看完结尾附记“蓝星星”时,回头再看这句话,竟感动得热泪盈眶。在移居其它星球的人类眼里,地球是天上的一颗蓝星星。在大移民飞机上的孩子眼中,北京是地上的一座城市。刘慈欣通过运用这种前后呼应的表现方式,不仅为整本书的开头塑造了神秘感,又给结尾增添了惆怅感,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时间移民》的结尾,“在一切都结束以后,一切都开始了”,令人感慨万千。假设这篇小说的开头结尾都改成“啊!我爱你地球!”这类直接抒情反而会使读者觉得强硬,整本书所表达的特殊情感也会被标准化。由此可见,大刘真的是一位相当会写的作家,我看谁还敢说大刘的文笔不好!(哼!)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这本神作的结构。从整体来说,《超新星纪元》一共描绘了这样几个时代,它们分别是:“悬空时代”、“惯性时代”、“糖城时代”(个人认为超新星战争归属于糖城时代)、“创世纪时代”(个人认为大移民不归属于糖城时代)。小说中不同的时代间隔不同,特点也不同。
悬空时代:孩子们在失去大人后,社会秩序一度陷入混乱,幸亏有晓梦、华华和眼睛(严井)三名“超人”!最终靠“大量子”解决了问题(个人认为全书最可惜的点就是后期大量子几乎没什么戏份,假设在超新星战争中有关于大量子的内容,我觉得剧情会更加精彩)。
惯性时代:承上启下的部分,其实从这个时代的的高潮部分“全国大会”就可以嗅到“糖城时代”的味道,同时也再一次展现了“大量子”的神通广大,而且大刘还在138页(典藏版实体书,重庆出版公司,重庆出版社)的结尾埋下了一个超新星战争的大伏笔,只是很多人第一次看时没有注意到(包括我),文中是这样写的:“其实,就在这时,在两万米下那块广阔的国土上,眼镜所说的那种东西已完成了积累,就要显示出它的力量了。”只能说不愧是刘慈欣,他的伏笔总能埋在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糖城时代:这个时代作为整本书的重点时代,占据了整整三个章节,同时也可以分为对应的三部分:中国的糖城时代、美国的糖城时代、超新星战争。而作为整本小说的高潮,超新星战争无疑是相当精彩的。在这一部分,刘慈欣将战争的惨烈血腥体现的淋漓尽致,与孩子们“玩”的想法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带出了全书最燃的三个篇章:“一千个太阳”、“公元地雷”、“反击”。讲真的,“一千个太阳”中我第一次读到“东风101洲际核导弹一枚,最大射程……”这段话时,感觉自己身为中华儿女的热血之魂觉醒了!“公元地雷”与138页末尾的内容也有了呼应(前面提到过)。“反击”那种激动、在绝境中看到希望的心情体验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创世纪时代:随着超新星战争的结束,戴维被美国国会弹劾,全书也迎来了点睛之笔“大移民”。这段在文中有关于配角李智平的重点描写,离开前,他回到了家。家里的墙壁上有公元世纪的挂历,家里的空气有李智平熟悉的生活的味道,关于美好童年的影儿在李智平脑海里掠过,爸爸妈妈暗淡下去的影儿在他面前浮现,在这温馨的家中,曾经的噩梦仿佛从未存在……可是在移民之后,这里就不再是李智平的家了。想到这儿,李智平恍惚了,他不想走,文中描写的“取不出带不走的无形衣服”正如他的灵魂,已经被挂在了家里,带不走了。可是面对现实,孩子们必须顺从。移民登机时那几株细嫩可爱的小草,刚从机场地面的水泥缝隙中长出来,李智平想带小草登机,却被美国孩子阻止。飞机起飞后,一名小女孩偷偷塞给李智平一株小草,小草是女孩趁美国孩子不注意偷带上飞机的,李智平和女孩一对视,眼泪又偷偷地溜下……也许之后的李智平会一直保存着那株小草,也许小草会突然“失踪”了,孩子与中国的深厚情感就如同那株小草,虽被一张超新星协议隔开,但被永远地珍藏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