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军统行动处战略特工,降服徐远举、保住半个海珠桥的程一鸣,跟郑耀先不是一个档次

1964年12月,原军统局行动处少将处长、保密局澳门站站长(后改为情报局澳门组组长,少将军衔不变)程一鸣从澳门秘密回归,带回了一批武器电台和大量情报,这时候他红色特工的身份才正式公开。
1986年6月29日程一鸣在广州逝世,追悼会的组织者是广东省安全厅与广东省政协,安全厅出面主办追悼会,说明程一鸣不是简单的起义者,而是在敌特内部潜伏了三十多年的红色特工。
有人说《风筝》中的军统行动处上校特工郑耀先的历史原型就是程一鸣,但是我们细看沈醉、文强和程一鸣本人的回忆录,以及《沉默的英雄·红色死间程一鸣》,就会发现郑耀先确实跟程一鸣不是一个档次:同为行动处高级特工,郑耀先要是有程一鸣一半的隐忍和智慧,至少能潜伏到1964年,而且也不用那么长时间不被承认身份。

“死间”在《孙子兵法·用间篇》中就有阐释:“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两军交战,战败被俘一般都有条活路,间谍被抓,基本就是十死无生了。像上校郑耀先和少将程一鸣、中将郭汝瑰那样的红色特工,只要暴露,就肯定会牺牲,所以几乎所有的间谍都堪称死间。
孙武认为间谍的作用极大、地位极高,在古代赏赐极厚,跟统帅的关系也最亲近,但是熟悉间谍史的读者诸君当然也知道,间谍的风险也最高,在刀尖上行走,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通过两件事来聊一聊程一鸣是一位多么优秀的特工,以及郑耀先为何跟他不在一个档次上——郑耀先跟程一鸣的差距,不仅限于军衔,更大的差距在潜伏技能,我们看一张图片,就会发现广州海珠大桥之所以能在毛人凤下令炸毁的情况下,仍然完整地保留了桥墩,后来很快修复,那就是程一鸣用了釜底抽薪之计。

郑耀先在军统(保密局)任上校期间有多嚣张,后半生过得多坎坷,读者诸君在电视剧《风筝》中都看到了,咱们还是根据相关回忆录(本文黑体字均出自上述回忆录)来看看程一鸣的隐忍和智慧。
程一鸣和吴敬中(历史上确有其人,原名吴景中,为保密局天津站倒数第二任少将站长,最后一任是李俊才,天津解放后自首,1966年特赦4月16日第六批特赦后入小学教书,后为副校长)都当过军统临澧特训班教官,程一鸣的任教时间比吴敬中和沈醉都长。
程一鸣潜伏归来,当年的报刊对他的履历有一个介绍:“程一鸣参加蒋帮特务组织达三十一年, 解放前, 历任蒋帮军统局临醴、 黔阳、 兰州等特务训练班教官、 总教官, 军统局西北区区长, 军统局本部第三处处长, 伪淞沪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 伪广州卫戍司令部保防处处长。 广州解放前夕, 程一鸣随蒋帮特务机关逃往港澳后,又历任蒋帮粤中指挥部第十六路军司令,中委会第二组(简称中二组)澳门派遣组组长, 蒋帮国防部情报局澳门站站长、 澳门组组长等职。”

程一鸣之所以在1964年结束潜伏任务回归,就是因为他做了一件大事,把蒋帮特务搞得灰头土脸,再不回来就暴露了。
据一位公安部老领导(姑隐其名)回忆,当年“中二组” 在香港密藏行动器材的六个仓储地点我方全部掌握,1963 年 4 月 20 日,“情报局” 副局长兼“中二组” 副主任沈之岳潜至澳门部署对大陆的行动破坏。他还没到傲慢,他即将潜藏的酒店房间号码,伪造 证件和本人照片以及进澳门的轮船班次、 时间等详细资料、入澳后活动任务、 接见人员、 与台联络的信件和电报等情报,早就经过我方华南办事处直送北京。
公安部将这些材料通过外交途径送交澳葡当局, 澳葡当局逮捕了一批特务, 将沈之岳驱逐回台 。
沈之岳回台后被撤职查办,再查下去,必然会查到情报是经程一鸣之手送出,所以程一鸣抢在蒋特动手之前果断回归。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沈之岳——此獠先后潜入延安和新四军,还曾在皖南事变前将新四军的行动路线密报戴笠,这次在澳门,他终于栽了一个大跟头。

沈之岳在澳门栽了好几个大跟头,但是他并没有怀疑程一鸣有问题,与沈醉并称“军统三剑客”的徐远举,也是由瞧不上程一鸣,变成了程一鸣的小兄弟。
徐远举这个人是很嚣张的,沈醉在回忆录中不止一次记录徐远举狂傲暴戾,还记录了一次行动处副处长徐远举与正处长程一鸣的激烈冲突: 四川有一个县发现有地下党在活动, 该县的军统上报行动处并请示可否秘密逮捕,程一鸣很“巧合”的称病不能办公,徐远举“代签”逮捕令,结果扑了空,程批评徐,徐很不服地揭了程一鸣是“叛徒”的老底。
徐远举的性格一向如此,戴笠和毛人凤欣赏的就是他这跟直肠子。程一鸣并没有利用官大一级(程是少将,徐当世是上校)来修理徐远举,而是在人后表扬徐远举:“他对特工理论钻研得很深, 对特工技术钻研最透。 凡我著的特工手册, 以及我平日搜集的世界各国的特工教材, 他应有尽有。(本文黑体字,除特别注明外,均出自程一鸣回忆录,下同)”
徐远举是属驴的,顺毛摩挲就会变乖:“徐当着戴的面一再尊我为师, 并倒地而拜。 徐离沪之前, 还邀请我去西服店做了一套高档服装,赠给我; 我则同他到国泰照像馆合影留念。”

收服了徐远举,就等于在军统(保密局)少了一双盯着自己的眼睛,程一鸣这一手,郑耀先显然是不会——郑耀先四处树敌,行事高调,成了中统高占龙、田湖,军统戴笠、毛人凤的眼中钉,这显然不是一个高明的潜伏者应有的风格。
郑耀先也在军统临澧特训班当过教官,但是手下却没有几个靠得住的“学生”,而程一鸣则不同,他走到哪都有一大帮学生登门拜见,1949年9月,军统局兰州训练班第二期学生胡凌影率领同学六人来到广州卫戍总司令部保防处(原稽查处)处长程一鸣的办公室,在“拜见程老师”。
程一鸣一看这帮专玩儿炸药的学生来到广州,就知道这里面有猫腻,他以老师的身份,邀请胡凌影到太平馆吃烧乳鸽,几杯酒下肚,胡凌影就啥都说了:“毛局长(人凤)曾告诫过,不可暴露此行任务。其实,我们要做的事,蒙不过老师。我带来的同学,是隶属保密局的技术总队,队长是杜长城,也是老师的学生,总队大部分人员多是同学,这次来广州,是准备在广州撤退时,进行彻底大破坏的,要炸毁广州的水电厂、交通桥梁和军事设备。(《广东文史资料》第31辑,程一鸣《炸毁广州海珠桥的经过》)”
即使胡凌影不说,程一鸣也知道这帮“学生”来者不善,而自己又不能公开反对,他能做的只是釜底抽薪:大破坏的计划,按照规定,应由作战部草拟,会同保防处执行,这里面是有文章可做的——我不给你们炸药,看你们拿啥炸!

程一鸣将消息事先透露给时任广州市市长的李扬敬,所以在“特种会报会”上,李扬敬公开站出来反对特务的行动:“广州市的自来水厂和电力厂,根本与军事无关!我们在广州并没有为老百姓做过一点事,临走时还要炸毁他们日常需要的水电,给老百姓留下恶劣的印象。”
在广州搞大范围爆炸已经不太可能,广州卫戍总司令部副司令兼二十三兵团司令刘安祺密告程一鸣,说奉蒋介石的命令,他的兵团今夜集合广州黄沙车站,渡海向海南岛撤退,部队通过海珠大桥后,将大铁桥炸毁。
程一鸣当场表示反对:所有的撤退官兵并不通过海珠大铁桥,大兵团是向黄沙集中开往海南岛,卫戍总部的全体官兵是乘船向中山撤退,炸桥全无必要,而且也弄不到那么多炸药——现在我手里是一斤都没有。
程一鸣哭穷,广州卫戍总司令部司令李及兰只好让他去跟广州空军司令吴礼商量,再让后勤部主任谭南光向补给区淘换,结果程一鸣“空手而回”,补给区也是一两炸药不出,只是将几卡车废弃的炸弹、炮弹、手榴弹等运到卫戍总司令部来:就这些能爆炸的东西,爱要不要!

程一鸣回忆:“炸毁一座桥梁是根据这座桥梁本身的结构来决定用多少炸药和从什么部位才能破坏,胡凌影并没有照原定计划彻底破坏。未彻底破坏的原因,是由于炸药不足。从执行人员把大批废弹(包括各种炮弹、枪弹及手榴弹)堆在铁桥上爆炸而没有把桥墩炸毁这一点看来,显然是缺乏炸药。否则,铁桥本身和周围民房的破坏,它的范围还要广阔。”
作为代表保密局在广州卫戍司令部存在的程一鸣,釜底抽薪之策成功,保密工作做得也很好,以至于爆炸的时候,偏偏没有通知卫戍总部的办公室主任龚少侠和政治部主任谢镇南,他们好巧不巧地在爆炸时坐船从海珠大桥下面出逃:“他们撤退的船只在10月13日黄昏时通过海珠大铁桥下驶中山,当他们的船只刚离开大铁桥不远,大爆炸开始,他们差一点被炸死。可见当时李及兰也不知道爆炸的时间,所有卫戍总部的官兵都得不到通知。”
胡凌影何时炸桥,“老师”程一鸣当然是十分清楚的,但是他很守口如瓶,连李及兰也没告诉,所以后来二十三兵团副司令兼广州市警察局局长吉章简大骂毛人凤和李及兰差一点把他和整个警察局全体人员炸死,李及兰也是一肚子委屈:“当时李及兰也不知道爆炸的时间,所有卫戍总部的官兵都得不到通知。”
炸毁海珠大桥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胡凌影其他的破坏行动也是一事无成:胡凌影带领爆破队员准备进入自来水厂和发电厂安装炸弹,工人护厂队封锁厂区,防保处接到胡凌影请求派兵的电话,却又一次找不到程一鸣了。
与郑耀先的处处落不下截然相反,程一鸣是经常消失,毛人凤十分生气但绝不怀疑:“他就是搞理论的,爆炸前吓跑了,一点都不奇怪!”

郑耀先太能干,家里也没什么钱,甚至根本就没有家,这实在不像军统高级特工应有的样子,而程一鸣不显山不露水,稳稳当当到哪都能当一把手处长,工作有“失误”也不会引起太大怀疑,这就是潜伏特工与影视特工的最大区别:如果郑耀先能学到程一鸣一半的低调与隐忍,是不是也能潜伏到1964年?
有人批评程一鸣,说他没有消灭胡凌影的爆炸队,但是熟悉那段历史和特工纪律的读者当然知道,干掉胡凌影,毛人凤肯定会排新人过来,万一来的跟程一鸣没“交情”,麻烦可就更大了,而像郑耀先那样动不动就拔枪射击,根本就不是一个“战略特工”应该做的——像郭汝瑰、刘斐、程一鸣、吴石这样的将军级特工,手枪也仅仅是个装饰品而已,从这一点上来看,郑耀先似乎还算不上影子韩冰所说的“战略特工”,他跟程一鸣相比,是不是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