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孙殿英偷盗乾隆陵墓,被其扔掉的裹尸布,数十年后拍出上亿天价

2022-04-25 12:24 作者:无论文娱  | 我要投稿

提起孙殿英,相信大家首先想起的不是他的军阀身份,而是他作为一个盗墓者,盗挖清东陵的事,这件事当时在全国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使孙殿英成为了当时的“红人”。

说起清东陵,那里包括了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的定陵,而这两座墓陵也正是孙殿英盗挖的主要对象,因为众所周知,乾隆和慈禧作为清朝数一数二的领导者,不光生前风光万丈,死后也是坐拥无数的奇珍异宝用以陪葬。

1928年7月的夏天,孙殿英刚被蒋介石收编不久,被派去冀东剿匪,而当他途径河北马兰峪时亲眼目睹了清东陵的辉煌,也是从此时其他起了贼心。

在派出自己一个团的兵力赶走了当地准备盗挖清东陵的土匪后,自己带部队驻扎到了蓟县的马伸桥,因为这里与清东陵仅相隔一座山,若想盗墓那是轻而易举。

就这样,孙殿英准备进墓之时,谎称要在附近进行军事演习,于是派兵将方圆数十里都戒严了,自己带着一部分人进入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

当其进入乾隆的裕陵后,将残忍地将乾隆皇帝开棺曝尸,与其合葬的两位皇后和三位皇贵妃连遗骸都惨遭抛弃。

由于孙殿英及其部下都是些地痞流氓出身,所以只认得金银珠宝有价值,其他的连玉玺、书画之类的传世之宝都不屑一顾,比如唐伯虎的真迹《寒秋图》,在当时就被孙殿英随意丢在地上以致损毁的,其价值到今天足以亿计。

正因为如此,孙殿英还在乾隆棺材里发现了一块他的裹尸布,长约2米,其做工质地无与伦比。

但是“土包子”孙殿英一心惦记的只有真金白银,于是这也被他随意丢弃,可是,没人会想到就是这样一块裹尸布后来居然卖到了上亿的天价。

后人经研究发现,这所谓的“裹尸布”在当时称为陀罗尼经,是仅仅限于皇族下葬时使用的,一般大臣根本没资格使用。

不仅如此,乾隆所用这条裹尸布是西藏活佛进贡给乾隆的藏传佛教珍品,被藏传佛教的九位活佛共同开过光,由藏羚羊羊绒、獐子绒和真丝混合而成,再经由能工巧匠近3年的细心缝制而成,本是就是一件传世珍品。

孙殿英盗挖清东陵的消息不胫而走,举国上下一片哗然,无数人开始了对他的口诛笔伐,其中也包括以溥仪为首的前清皇室,但是由于此时的孙殿英投靠了蒋介石,在这一座靠山之下大家也仅仅只敢语言上讨伐而已。

无奈之下,溥仪等曾经的皇室成员只能忍辱前去墓陵收拾残局,按照规定墓里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带出墓,于是众人只是尽量保持着墓陵的齐整。

但是就在收拾打扫时,一个满清遗老发现了被丢弃在地的缂丝陀罗尼经被,以纪念祖先的名义带了出来,并将他缝进了自己的一套袈裟之中,至死没向人透露袈裟中的秘密。

后来几经辗转,这件袈裟2005年出现在北京的拍卖会上,被民间收藏家以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下,但是他自己却不知道自己还得到了袈裟里面的传世珍宝。

一位收藏家把玩这件袈裟时,终于发现了缝在袈裟里的秘密,撕开表面后发现了缂丝陀罗尼经被,而众人都深知其价值,于是作为拍卖品,它再一次出现在了世人眼前。

2008年拍卖到了7205万;2010年,再度刷新记录,拍出1.3亿天价。

孙殿英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这一次盗墓其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虽然盗得了不少真金白银,但是却与真正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失之交臂。后来孙殿英在东北浴血阻击过侵华日军,但是最后还是投降做了伪军副司令员,这使得他这位民国军阀既有“叛徒”的骂名,又有“盗墓贼”的绰号。

历史转眼已成过眼云烟,这条“裹尸布”之所以拍出天价,除了其本身价值外,其实更多的是因为他是乾隆。

这位封建王朝最后一位有着丰功伟绩的皇帝的物品,这样的天价背后也许也包含着对他所承载的“康乾盛世”的肯定与赞美。

对于乾隆和孙殿英,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交流


孙殿英偷盗乾隆陵墓,被其扔掉的裹尸布,数十年后拍出上亿天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