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与斯特拉文斯基《四祭》——跨越东西文化时空的对话


从维瓦尔第到柴科夫斯基的《四季》,从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到谭盾的《夏之祭》、《秋之祭》、《冬之祭》,从过去到当代,从西方到东方,人类的生存欲望和灵魂深处的表达,都和大自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如果说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写的是人与神,那谭盾的《夏之祭》、《秋之祭》、《冬之祭》写的则是人与大自然。4月16日周五晚八点,谭盾携手贵阳交响乐团奏响「谭盾与斯特拉文斯基《四祭》——纪念斯特拉文斯基逝世50周年」音乐会,通过跨越东、西文化时空的二位作曲家的对话,和观众一起去探索人与大自然在21世纪的对话……

谭盾与斯特拉文斯基《四祭》
——纪念斯特拉文斯基逝世50周年
时间:2021年4月16日 周五 20:00
地点:贵阳大剧院·音乐厅
指挥:谭盾
打击乐独奏:林喆
曲目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大地的崇拜)
谭盾《夏之祭》
谭盾《秋之祭》
谭盾《冬之祭》
扫码购票

音乐,是人类最重要的信仰之一。它是人与大自然、人与神、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不可缺的言语和精神寄托。
大自然的声音和颜色,以及春、夏、 秋、冬四季的变换和交融,让人类听到和看到自己。而打击乐丰富的声响可以说是最适合用来表现大自然的灵性,《夏之祭》、《秋之祭》、《冬之祭》这三部打击乐协奏曲就是谭盾专为表达和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对话所创。谭盾在这部作品的手稿扉页曾写道:“与《春之祭》的对话,以及向现代音乐乐神斯特拉夫斯基的致敬,是我音乐里表达人与神、人与大自然的一种永恒情结。”

01 斯特拉文斯基 《春之祭》
《春之祭》是斯特拉文斯基的代表作与成名作。1910年,当斯特拉文斯基刚为戴亚吉列夫完成了芭蕾舞舞剧《火鸟》的音乐后不久,他幻想出了一个景象——那是俄罗斯远古时期的祭祖仪式:“我想像到一个肃穆的异教祭典:一群长老围成一圈坐着,看见一位少女被要求跳舞直至跳死,她是他们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祭品。”由此成为《春之祭》的主题。
《春之祭》的首演标志着“现代音乐时代”的真正到来。如今,距《春之祭》首演已过百年,但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听起来仍充满新鲜感。音乐的效果非常切合主题,表现了俄罗斯的萧索早春以及不加修饰的原始主义。有人认为它是向年轻人普及古典音乐的上佳选择,这部作品拥有完全超越传统和声规则的配器、复杂的节奏。因此,无论从技巧上还是从情感上,它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现代作品。

02 谭盾《夏之祭》
《夏之祭》(定音鼓协奏曲)——总谱上写着:“大自然的威胁”, 写作契机来自于谭盾心中不可磨灭、无可言喻的悲怆记忆:发生于2008年、夺走无数生命的汶川大地震。
曲中由定音鼓来描绘,表现时而温柔,时而充满爆发力威胁的大自然的不同神态样貌。定音鼓从乐章一开始就吸引了注意力:从使用鼓槌到只有手指手掌的轻叩与轮弹,展现了各种深具变化的不同技巧,象征着大自然的不同面貌。这首曲子献给所有在地震中,被大自然突如其来的威吓力、摧毁力所冲击的遇难者。

03 谭盾《秋之祭》
《秋之祭》(马林巴协奏曲)——总谱上写着:“大自然的眼泪”,源于作曲家从电视荧幕上看着那令人胆战心惊的2011年日本海啸的新闻画面时,所生发得巨大到令人无法承受的伤痛感。
每一次巨浪掀起,卷走了多少条生命?每一次海潮的起伏,又让多少生灵跟着消失?作曲家相信当大自然突然任性地闯祸之后,紧接而来的必定是悔恨——大自然悔恨的眼泪。在这个乐章中,悲欢般的马林巴独奏代表着因海啸而受苦难的生命;颤音奏法以及瀑布般连续下行的线条则象征着大自然里水的意象,也就是大自然的眼泪:雨水、河水,以及海洋。

04 谭盾 《冬之祭》
《冬之祭》(打击乐协奏曲)——总谱上写着:“大自然的祭舞”,来自于作曲家对纽约这座城市和居民的敬畏以及情感。
作曲家热爱纽约,因为纽约不沉溺于泪水之中。“桑迪”大风暴重创曼哈顿人,但是纽约却从不丧失活力与信心。前两个协奏曲的影子都在圆中隐约出现,之前出现过的所有音乐动机都被有机混合,并组成新的旋律。独奏家敲打着围成一圈的乐器,左论右转,像舞蹈的巫师。这个圆形的音环,象征着大自然和人类心灵共同起舞的四季轮回。谭盾说:“这令我想起纽约以及她那能够在失去的痛苦中仍保持崛起与舞动的能力!”

音乐家介绍
指 挥:谭 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亲善大使谭盾,毕业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并获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音乐艺术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巴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荣誉艺术指导。谭盾一直以传递世界和平、绿色环保为音乐家的修行,他的艺术和音乐对世界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并赢得当今世界最具影响的艺术大奖,其中包括威尼斯双年展艺术终身成就金狮奖、格莱美奖、奥斯卡奖、德国巴赫奖、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俄国的肖斯塔科维奇大奖、美国格文美尔大奖。
作为一名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中国作曲家,谭盾创作了很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音乐作品:其包括《敦煌·慈悲颂》;有机音乐《水乐》《纸乐》《垚乐》及打击乐协奏曲《大自然的眼泪》;多媒体协奏曲《女书》《地图》;网络交响曲《英雄》;歌剧《秦始皇》《马可波罗》《茶》《九歌》《Water Passion:马太受难曲》;电影音乐武侠三部曲《卧虎藏龙》《英雄》《夜宴》;以及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协奏曲和民乐等一百多部音乐作品。谭盾还受邀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中国世博会、2016年上海迪士尼开幕创作音乐,并在全球转播开幕式音乐会,获得了六千五百万人的点击量和收视率,刷新了世界音乐会转播记录,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2019年应邀成为贝多芬250周年全球庆典音乐大使;2020年疫情期间,他为全球遇难者创作《Prayer and Blessing:武汉十二锣》,连线武汉、上海、纽约直播并赢得全球7000万收视率。
作为一名和平的音乐使者和环保卫士,他曾指挥世界众多著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荷兰皇家音乐厅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法国国家交响乐团、日本NHK交响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团、慕尼黑爱乐、意大利圣切契利亚管弦乐团、美国大都会歌剧院乐团等。纽约时报曾评谭盾为“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并被全球最重要的十家华文媒体评为影响世界的十位华人之一,2014 年还被“中华之光”评选为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谭盾还曾担任美国卡内基音乐厅中国委员会主席,荷兰尼德兰交响乐团终生荣誉指挥,青岛交响乐团终生荣誉指挥,深圳交响乐团首席荣誉指挥,西安交响乐团荣誉艺术总监和首席客席指挥,长沙交响乐团终身荣誉艺术总监和首席客席指挥,中国青年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指挥,费城交响乐团巡演创意总监,英国BBC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与指挥,英国伦敦巴比肯中心现代艺术节总监,美国“Tanglewood”国际现代音乐节的艺术总监。
打击乐:林 喆

林喆,旅德国际打击乐音乐家,音乐与金融优异双硕士学位。曾获第五届世界马林巴比赛大奖,这是华人第一次获得最具影响力,级别最顶尖的马林巴大赛的初次认可,从而蜚声国际打击乐坛,并在59届德国国际音乐比赛打击乐获得第一名,中国国际马林巴大赛第一名,之后在奥地利Yamaha打击乐比赛再次夺得第一名,成为Yamaha奖的唯一得主,其他参赛选手包含了近两届的ARD冠军。
她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后放弃耶鲁全奖学金邀请,获得德国斯图加特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学士学位,奥地利布鲁克纳大学与伦敦女王大学硕士学位。林喆曾致力于斯图加特歌剧院的演出。
作为ADAMS国际签约艺术家,林喆经常获邀出席演讲大师班以及参与评委工作,秉承着中欧文化艺术交流使者的理想,穿梭于中欧之间演出,不断将自己的艺术才华呈现给观众。
近期音乐会



关注我们|Follow us
微信公众号|贵阳交响乐团
新浪微博|贵阳交响乐团
Facebook|贵阳交响乐团
Bilibili|贵阳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
官方网站|http://www.gyso.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