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展出 | 漫步“绘影清韵”,掩不住的东方气韵
“绘影清韵——萧平萧戈父子作品展”于2022年9月29日在德基艺术空间正式对公众开放。“绘影清韵”集结艺术家萧平的传统书画与艺术家萧戈的当代摄影,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兼具艺术和生活。他们既是父子,又同为艺术家,他们血脉相连又独具风格,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创作,而作品的理念又不谋而合。
二人之间的艺术对话将会产生怎样的奇妙连接?让我们一起漫步“绘影清韵”,感受两位艺术家描绘的东方意境。

展厅入口处,形似“眼睛”的窗景设计,未进展厅既可以透过“它”看到其中深邃静谧的景象,并由此开启观展的“序曲”。

萧平,《爱莲居读画图》,纸本设色
136 cm×68 cm,2004
初入展厅,首先看到萧平先生的至交好友谢舒女士书写的前言和萧平先生的作品《爱莲居读画图》。萧平先生的画室原名“朝华馆”,在不惑之年将其改名为“爱莲居”,艺术家萧戈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长大。
在开幕式上,萧平先生提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是他的偶像,“淡于功利,不依不傍,唯真、善、美是求”。以“爱莲居”作为展览的开篇,以此呼应前言中所赞叹的:“爱莲居”困厄中的坚守,焦虑时的稳定,动荡中的平静,更有那让人向往,令人襟开神畅的人文清境与自然清韵。由此开启了我们的观展之旅。

萧平,《西湖荷花有感》,纸本水墨,73 cmx368 cm,2022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近四米高的书法作品,用笔挺拔,笔势连绵不绝,墨随笔意,浓淡相间的笔墨书写出元朝于石的《西湖荷花有感》,清隽飘逸中翰逸神飞。诗中所言“夜深人静月明中,方识荷花有真趣”,与宛如“月亮”圆缺的意象相呼应,在深沉静谧的深蓝色氛围中,我们步入一个充满生机的莲池。

萧平,《莲池生涯》,纸本设色 ,144 cmx366 cm, 2022
展厅正中处一幅丈二作品气势十足,通观全作,萧平先生刻画了一幅氛围浑厚丰满而不失意趣的莲池景象,树上一窝雏鸟活泼灵动,一只白鹭在巢中守护,另一只白鹭在外觅食,温馨无比;几只翠鸟,或站、或卧、或飞,更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活泼生动的意趣。作品名称《莲池生涯》仿似诉说着萧平先生一直以来对莲花的尊崇和喜爱。

萧平,《蝶影》,纸本设色,32 cmx41 cm,2004

萧平,《莲池风物》,纸本设色,52 cmx45 cm,2022
萧平先生从小爱花卉,尤以荷花为最爱,他写荷、画荷,创作了很多关于荷的作品,展出作品不仅写出了他心中的荷莲,更抒发了他的审美理想。









在旋律轻快又典雅的“小步舞曲”的带领之下,我们闲庭信步地走入萧戈的摄影作品。与荷塘相伴的鸟儿,它们或孤芳自赏,或是悠然自得,或白羽化衣舞翩迁,或成双成对谱恋歌。
已成为父母的或温柔低首哺育,或如影随形追逐喂食。而长大后的小鸟,也有了自己独自生存的能力,可自己捕食,可捍卫家园……
每件作品都是独立的呈现与表达,当环绕着萧平先生的《莲池生涯》与《莲池风物》等作品一同呈现,又仿佛述说着从孑然一身逐步走向儿女家庭,一代又一代的成长为独挡一面的生命进程。


迎面仿佛莲瓣意象的展墙,预示着我们即将走入高洁的、娇嫩的、具有“君子品性”的莲花之路。
进入时的“眼睛”,呼应着“看见”和“瞬间记录”的摄影,意向性的表达则呼应着传统的叙事,在双面对照之间,直指展览的主题关系。

萧平,《映日荷花》,纸本设色,136 cm×68 cm,2019
萧平,《霞光》,纸本设色,136 cm×68 cm,2018
萧平,《白莲》,纸本设色,34 cm×34 cm,2005
萧平,《荷趣》,纸本设色,32 cm×33 cm,2003
萧平,《残香》,纸本设色,39 cm×39 cm,2005
萧平,《嫦娥坠玉香》,纸本设色,32 cm×33 cm,2014
本区展出萧平先生12幅荷花作品,或泼墨挥彩、或淋漓写意,彩与墨和谐地交融,形成浑厚丰满、充满情致和神韵的画面,整体氛围令人陶醉。
萧戈,《朝露同心》 ,油画布 65 cmx91cm ,2022
萧戈,《宝莲灯》, 油画布, 65 cmx97.5 cm 2022
萧戈,《心心相印 》之一,油画布 65 cmx91 cm, 2020
与之相对的是一组规整排布的荷花摄影作品,有娇嫩的,有同心并蒂的,有镜像的,有光影的,或含苞待放、或娇羞低首,或端庄宁静,妙趣横生,姿态千变万化的荷之美尽显眼前。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幅草书作品将中国式的对莲花品行的审美,通过书法作品极有张力的表达出来。与之呼应的是月洞门左右两侧萧戈或静谧、或典雅的摄影作品。
一个对照的区域,呈现的不仅有清晨的荷、月下的荷,也有在时光的流动中绽放着的圣洁的荷,历经时光流转,从凋零逐步成长为莲蓬的荷,花、影在水面相逢,“池花对影落”的荷。
荷花是中国文化中恒定的创作主题,不同的人对荷有着截然不同的阐述。周敦颐笔下的荷,是我们对高洁品质、君子品性的启蒙,李白笔下的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陈老莲笔下的荷花清丽高雅、娉婷舒展,八大笔下的荷离根飘零、身世孤凄……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荷是恒定于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只要看到荷,这些千古风雅和高贵的品行,都会扑面而来。
萧戈,《爸爸去哪了》,油画布,65 cmx97.5 cm,2022
萧戈,《爱情故事》,油画布,65 cmx97.5 cm,2021
萧戈,《莲之旅》,油画布,65 cmx115 cm,2022
萧平,《黎明静静的山林》,金笺泼彩,45 cmx38 cm,2022
萧平,《云山》,金笺泼彩,50 cmx60 cm,2022
通过作品,我们不仅能看到时间流动的意境,也能看到同为艺术家的父子间的对话与交融。萧戈的作品虽是摄影,却有画意,极致的中式留白的写意,精致入微得宛如工笔。萧平先生的书画,承于传统但又极具创新,宛如油画一般的泼彩,犹如幻境,意蕴悠长。
萧平,《新世纪的祈盼》,纸本设色, 34 cmx34 cm, 2001
展厅中一件萧平先生2001年创作的作品《新世纪的祈盼》,画中绘有三件时隔千百年的物品,唐代长沙窑的雏鸽、清朝景德镇的青花娃娃以及萧平先生的女儿在南京夫子庙买的并蒂莲花灯。
萧平在题跋中写道“这是十个世纪的文化承传,十个世纪的沧桑也不能改变这并无生命的生命和谐。”
传统于时间长河中流淌绵延,在文化基因中传承永续,是笔墨下的灵动描摹,是镜头中的惊艳定格。它是创造的起始,也是万化的归属,是文明底蕴的强力支撑,更是走向未来的坚定基石。
行至展览中段,父子间的对话与过往,以影像和堆叠的作品呈现。一幅《童年暑假》记述了萧平先生对童年的回忆,彼时还在父亲怀中抱着的萧戈,不知何时已有了自己的孩子。作品既有与家人、与朋友相关的有感而发,也有血脉传承之间传承点滴。
一位是80岁的集大成者,是一个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长者,依然饱含着蓬勃的创造力;一位是50出头的青年艺术家,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但还有着太多的变化和表达。他们的年龄不同、艺术载体不同,走着截然不同的道路,但对于艺术与美的执着,又是如此的一脉相同。
萧平,《童年暑假》,纸本设色 49 cmx49 cm ,2022

萧戈与老师马格南图片社前副社长帕特里克·扎克曼

萧平,《金湖莲池》,纸本设色,68 cmx136 cm,2005
一程莲之旅,是艺术家以莲为喻对于审美理想和人生追求的表达。千百年来熟稔的莲的品性和精神,又何尝不是来自每一个人的传承。
在这条莲之旅上,我们看到了莲,看到了万物生灵,而我们又何尝不是万物生灵中的一员。展览的第二篇章正是以人文为主题,呈现出艺术家对于人与时代的观察与感悟。


萧戈,《 你的眼神 》之二, 硫化钡纸,50 cmx70.5 cm ,2018

萧戈,《捉迷藏》, 硫化钡纸, 52 cmx75 cm, 2016

萧戈,《兄妹》之一,硫化钡纸,50 cm×68.5 cm,2017
萧戈作为摄影艺术家,他的人文作品尤为引人注目。他擅长瞬间神情的捕捉,他的作品从人物的步态、眼神、着装,到其所处的空间,每一处细节都使观看变得充盈而可靠。带着墨镜的小女孩清澈又戏谑的眼神让小小的脸上有了大人的模样,公园里捂住眼睛在玩捉迷藏的两个小姑娘一派天真可爱,旧高架铁路线下面一对玩耍的小兄妹纯净而美好。
他的作品充满了文学的叙述性,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无论是一袭碎花裙蹲下拍照的老太太,还是纽约街头身着时尚的摩登女郎,亦或布拉格广场穿着婚纱的新娘……

萧戈,《 拍》, 硫化钡纸, 50 cmx57 cm ,2013

萧戈,《范儿》, 硫化钡纸, 50 cmx72 cm ,2015

萧戈,《哈瓦那的早晨》,硫化钡纸, 52 cmx77 cm ,2014

萧戈,《布拉格 》,硫化钡纸,50 cmx68.5 cm ,2018
他的作品充满了文学的叙述性,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无论是一袭碎花裙蹲下拍照的老太太,还是纽约街头身着时尚的摩登女郎,亦或布拉格广场穿着婚纱的新娘……

萧平,《董其昌造像》,纸本设色,27 cm×24 cm,1995

萧平,《钟馗和其妹》,纸本设色,35 cm×46 cm,1999
萧平作为一个艺术集大成者,不仅在鉴赏上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也是书画史论研究领域的翘楚。他的绘画,山水、花鸟和人物并工,写意与工笔兼擅,既洋溢着新金陵画派诸家的生活情味,又具有宋元明清诸家的雅致和气韵。展览遴选萧平先生绘画作品20件,在展现其致敬传统的同时,也体现出他的开拓与创新,其中海内外写生之作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他用笔墨记述着所见到的那些人、那些事。无论是在美国、新西兰、英国考察或旅游时,或是小记或是创作,亦或他在敦煌、大理、丽江、高邮的笔墨。他对喜爱艺术家的肖像创作,他对传统文化中的突破性表达,畅快笔墨间,神态拿捏的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萧平,《大理喜洲民居》, 纸本设色 ,37 cmx45 cm ,2003

萧平,《美丽的英格兰乡镇》, 纸本设色, 31 cmx41 cm ,2008

萧平,《早春之泸沽湖 》,纸本设色 38 cmx45 cm, 2003

萧平,《摩登的模特》, 纸本设色 ,42 cmx31 cm ,2013

萧平,《塞尚》,纸本设色,49 cmx49 cm,2022
见天地、见人间、见万物生灵。
“绘影清韵——萧平萧戈父子作品展”展出的作品,只是两位艺术家丰富的作品面貌中的惊鸿一瞥,我们期待艺术家有更多的作品与观众分享,也期待有更多的观众能够来到德基艺术空间的展厅,与我们共赏这一程“有真趣”的荷塘。
关于艺术家

萧平
别署:平之、戈父。室名:爱莲居。
1942年生于重庆,祖籍扬州。
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曾任书画鉴定之职于南京博物院十九年。
1981年调江苏省国画院。
1983年以来,多次应邀赴美国及欧、亚各地讲学、考察。
现为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兼职教授(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西南大学等),江苏省美术馆鉴定顾问,南京博物院鉴定顾问,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西冷印社艺术品鉴定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书画鉴定中心主任,江苏省文史馆书画院院长,南京大美堂书画鉴藏社社长,江苏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苏民进江海书画会会长,江苏省政协书画室顾问,江苏省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等职。
出版《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人物画传统技法解析》《花鸟画传统技法解析》《龚贤研究》《倪云林研究》《娄东画派》《陈淳》《龚贤》《中国画》《鉴识傅抱石》《丹青论古今》等研究专著十余部。
出版《萧平书画集》《萧平书法集》《萧平人物画集》《墨缘·萧平书画集》《画坛儒风·萧平艺术人生》等书画集三十余种。
主编《龚贤精品集》《龚贤书画选》《世纪回声》《中国画名家精品集》等。参与编著《中华文物鉴赏》《珍宝鉴别指南》《六朝艺术》《国宝大典》等。

萧戈
别署小阁,独立摄影师、艺术鉴赏家。
1969年出生于南京,毕业于江苏大学,现工作生活于南京。
曾任江苏金陵美术馆馆长、中国科举博物馆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为江苏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香港爱莲居艺术出版社社长,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1998年始从事人文艺术摄影,受教于著名摄影家邓伟等先生。2017年进入马格南(Magnum)大师班,师从马格南图片社前副社长帕特里克·扎克曼(PatrickZachmann)先生。
2018年,先后应邀为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WBA世界拳王争霸赛等国际赛事进行主题摄影。2019年4月,作为影像艺术家受邀参加“华为未来影像之夜”,并使用其最新发布的旗舰手机P30pro拍摄样片。2019年5月,应蔚来汽车之邀,于南京蔚来中心举办《生活可以美 一 萧戈摄影作品展》。作品多次参加国际重要艺术博览会及拍卖会,并被美术馆、画廊和个人收藏。出版有《旅美猎影》《剎那》《锦鲤》《108 STREET PHOTOS BY XIAOGE》等摄影专集。2021年,著名学者钱文忠先生将其作品《并蒂莲》作为重要艺术作品赠与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先生。2021年10月,被加中文化传播协会授予“加中文化使者”称号。
主编:周昌
微信:德基艺术空间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