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杯超大杯的小米粥,对,还是1999
时隔半年,我又写了一期手机专栏。
120Hz超高刷+120倍最大变焦+120w超级秒冲=
360度无死角的超大杯

在品尝小米的新品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小米冲击高端的路线。

关于小米的高端路线,从米9开始尝试着踏出第半步,或者说仅仅只是尝试了一下但是却连半步都没有踏出去。
因为米9是一部旗舰机不假,但是它确实没有能达到我对“高端”概念的理解,不论是价格还是配置,都在向消费者诉说着它是一款合格的旗舰机,但是它跟友商竞品相比究竟“高端”在哪里了?恐怕它自己也不知道。


米10与米10 Pro,当时最强大的soc + 最高的DxOMark分数 + 最优质的存储组合。最后辅以不高不低的定价,让它坐稳了机圈王者之位。
至少,是当时的王者。
而这两款产品更大的意义则是,小米正式杀入高端市场。以后的小米再也不会是低端廉价的代名词。
虽然由于发布时间和定位的原因,米10 Pro在与友商超大杯的对抗中,并不能取得总体优势。
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米10 Pro,并不是超大杯……


恐怕不会有人想到,真正的超大杯,竟是在半年后的今天。
我对高定价的产品并不反感,前提是它对得起它的定价,而不是定一个虚高的价格来让消费者从心理上默认它的高端。
而米10 Ultra做的,就是将手机行业的拍照、充电、屏幕素质上限,都拉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因此5299的起售价不仅绝对合理,甚至还颇具性价比。
毕竟如果你想给这部手机换个logo,起码不得加价3000?

过去的我真的很难想象,高端机竟然能做出性价比的味道。
如今我不用想象了,因为它就站在这。
在“打开高端机市场”的这一步上,小米再一次双击了名为“性价比”的打开方式
并且这一次,小米恐怕,真的成功了。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第二款“超大杯”,Redmi k30 Ultra。

雷军说,这是一款“不留遗憾”的“超大杯”。
但是我们一定一定要秉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来看待产品,
和雷总的这句话。
首先单从没有任何附加因素的产品本身角度考量。
外观与k30 Pro相比没有辨识度。
内存闪存双双降低规格,用以压缩成本。
天玑1000+相比于骁龙865对拍照方面的支持更弱,导致总体的拍摄能力不升反降。
取消了极其先进的3.5mm耳机孔。
那么它可圈可点的方面都有哪些呢?
同时期下性能第一梯队的天玑1000+。
支持双卡5g。
保留了极具趣味性的微距镜头。
120Hz超高刷新率。
以及1999的定价。

十年辗转,拥抱初心;出走半生,仍是少年。
而这时,我们自然而然地就应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款产品了。
它或许仍有遗憾,它或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超大杯。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在1999的价位上,它没有对手。甚至放在2999的价位上也具有足够强的竞争力。
而从这一层面上,我看到了10年前的那个“没有设计”的小破手机的影子。

同样是1999的定价。
同样是同价位下的超大杯。
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这两杯小米粥之间,隔了10年。

第三个超大杯,小米透明电视,请翻阅我的专栏
《最不实用的超大杯,拉近了最远的未来——浅评小米透明电视》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如果喜欢本文内容,你的点赞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