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魏晋风骨称奇,文人傲气为基,虽仕途不顺但才情留千古!

2021-06-23 08:22 作者:洪都烟客  | 我要投稿

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十分悠久,这种经过历史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让不少人都为之深深吸引。在中国的历史上,不同时期拥有不同的特点。秦代大气、宋代雅拙、、唐代雍容、清代精巧,与时代的不同特色息息相关的是这个时代的文人风骨。时代的风骨不同自然带来了不同的气韵。在中国历史上,魏晋时期看似不起眼却有着别致的文人风韵。竹林七贤可以说是魏晋风骨的代表。

编辑

魏晋时期战乱不断,但是也才人辈出。正是才气的突出才使得魏晋的独特气质如此别致。竹林七贤正是如此。这七大贤人特指嵇康、阮籍、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这几位在文学艺术领域颇有造诣之人,又因为他们在战乱年间仕途不顺,所以常在竹林中饮酒作乐,固有竹林七贤之称。而这些文人以傲气为底蕴,塑造了流传千古的魏晋风貌。

编辑

在魏晋时期,由于少数民族向内部转移以及南北方人民的互融,所以文化整体展现出大融合的特点。无论是文化还是当时的艺术也都有多元化的倾向,可以说是文化氛围比较自由的年代,这也就为七贤自由洒脱的艺术创作风格创造了机会。但是自由的艺术氛围不代表文人的仕途光明,当时的统治者司马氏并不重视文人,这就导致即便七贤才华横溢也不愿意入朝为官。但是后来七贤因为司马氏的拉拢和离间,结局也并不完好。

编辑

竹林七贤与酒的关系紧密。其中最能喝的要输阮籍和刘伶。阮籍曾经为官正是因为当时的官营内有好久,而喝完了酒他便离开职位了。而且为了躲避司马氏的拉拢更是干出了大醉六十天的荒唐事。这也就和司马氏结下了梁子,也预示了最后悲惨的结局。而刘伶更是无论到哪里都拿着酒,被人称为酒鬼,正是这酒陪伴着七贤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熬的夜晚。有才而无处施展,时代之不顺让人才就这样埋没山林之中也是让人为之唏嘘。

编辑

竹林七贤的结局并不好,前文我们提到了司马氏为了拉拢七贤用尽了手段。最先是山涛接受了司马氏的拉拢,入朝为官,随后拉拢嵇康也来做官。但是嵇康非但没同意还给山涛写了一封绝交书。这绝交书传到司马氏的耳朵里便给嵇康带来了杀身之祸,一首广陵散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

编辑

七贤大多被迫为官,阮籍被迫接受官位后装疯卖傻,能躲就躲,以消极避世的方式回避世俗。而向秀也是被迫为官,刘伶则每天喝酒,靠着酒劲儿来躲避司马氏的命令,以此避免助纣为虐。阮咸装作虚浮之姿态躲避司马氏,也因此不受重视,逃过一劫。但也少为世人说识,王戎则在拉拢后沉迷功名利禄,身为七贤却如此而遭到世人的嘲讽。

编辑

竹林七贤或许有过那么一段快乐的时光,从中国古代的思想中我们不难看出七贤这仕途之路本想走到老子那里,出世的自由洒脱,随性的文艺创作,在仕途不顺,天下难以兼济之时,这种自保的归隐山林又何尝不快乐呢?而且七贤本不是要为功名利禄头破血流之人,在昏庸君主的胁迫下即便为官也是如履薄冰,步步算计。这样的辛劳实在不是他们所愿意的。换句话说,如果那时的统治者是个明君,那么七贤也是愿意赴汤蹈火,走向官场的,毕竟古代的文人并不好活,或为官或是贫困一生,全看自己的选择。

编辑

根据一些古代圣贤的思想我们也不难探出一些古代才华之人的想法。比如说孔子,他周游各国,仕途相对顺利,所以其话语所述说的对象是那些得以入朝为官,侍奉明君的文人臣子,他的思想可以说是入世之道。而老子则是竹林七贤这般的出世之道,无论哪种方式,有才之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名流千古。魏晋如此动荡难安的时代依旧有七贤留下千古名作,也有王羲之的传世书法,所以时代与文人的关系似乎非常奇特。有时候并不顺遂的时代好像能够造就大家的诞生。在今天我们看竹林七贤,不妨吸取一些正能量,当你不能改变世事乱道之时不妨改变自己,让自己去找到能活出自己的方式,然后再逆境之下为自己的本心留下一份空间,坚守自我便是竹林七贤给予我们的一份智慧之宝。


魏晋风骨称奇,文人傲气为基,虽仕途不顺但才情留千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