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执法证据保全系统-RFID执法证据保全系统
监狱执法证据保全系统(智物证:DW-S404)是一套成熟系统,依托互3D技术、云计算、大数据、RFID技术、数据库技术、AI、视频分析技术对涉密载体进行统一管理、分析的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的系统。
公司是业界率先把物联网技术和3D可视化等先进技术应用到物资装备管理领域,产品在军队、武警、公安、应急、消防、水利等应用领域均有成熟案例,拥有3000+行业案例,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结合司法部和省监狱局对智慧监狱和执法证据保全工作的相关要求,应用物联网无线射频技术、信息化技术、移动侦测技术、物联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推出了“执法证据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规范管理执法证据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使原本繁琐的执法证据管理工作变得简单、规范、公正且信息可追溯。执法证据管理系统的应用可有效确保执法证据合法性,增加管理透明度,提高司法机关的公信度。
东识科技执法证据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模块如下:
1.保管室建设基本要求
(1)监狱执法证据保全中心应设置在办公区域独立场所,远离易燃易爆、污染源和湿、热寒等区域,防止有害环境对证据保全工作的影响。
(2)监狱执法证据保全中心建设坚持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原则,落实档案管理“九防”要求,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日光直射、防紫外线照射、防高温、防尘、防有害气体、防有害生物(虫、鼠、霉等)。
(3)监狱执法证据实行分类保全、分类保管,所有证据物应编号登记,编制证据查询目录、索引,参照档案管理要求规范保存、管理。各类证据分别按照“物证”“书证”“电子证据”等分类保管,张贴醒目标识,并定期盘查清点。
2.规划阐述
监狱执法证据保全中心面积应不低于20平方米,设置保管区和受理区两个功能区,根据情况可设置查阅区。保管区和受理区(查阅区)之间应使用隔断隔离,加装隔断门,保证证据存储环境相对独立。
2.1受理区
受理区是执法证据管理人员办公区域,应配备以下证据采集、管理设施设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高拍仪、照相机、录像机、光盘刻录机、移动硬盘、档案消毒机、档案装订设备、碎纸机、办公桌椅、空调、文件柜及其他辅助设施设备。
管理员在这里进行执法证据基础信息登记工作,包含电子标签分配、打印、拍照、密封,二次包装,以及存放位置分配等操作;同时,执法证据日常出入库,查阅等流转手续办理工作及其它执法证据保全保管规范要求的日常工作,均在管理区进行。
2.2查阅区
部署查阅台1套,用于执法证据原件的现场查阅,办理查阅手续的证据,只可在查阅区进行查阅,如带出保管室,会触发报警,并调动摄像机进行抓拍记录。
2.3执法证据保管保全区
在执法证据保管上根据执法证据属性进行各类执法证据的保管存放,执法证据保管区可分为常规物品保管区、大型物证保管区、异型物证保管区、生物物证区、电子物证区、化学物证区、DNA物证区特殊物品保管区。根据本单位保管室现有规模与实际要求,保管区可分为:
B综合物证保管区:配置1台防磁柜存放光盘等证物、1台保险柜存放贵重物证、1台防潮柜存放电子产品、一台档案消毒柜,用于文件类物证及档案的消毒处理。
C智能密集柜区:配置40组电动密集柜,单组尺寸1000*800*2500mm,共计80立方,用于常规物证的存放。
2.4环境控制
保管中心按面积配备相应功率和数量的环境设施:防爆照明系统;遮光窗帘;空调;除湿机、加湿机;吸尘器;环境消毒机;温湿度仪。室内温湿度控制应符合档案管理要求(温度14C ~24C ,相对湿度45% ~60% ,昼夜波动幅度2C和+5%),可配备智能温湿度控制装置。证据库室内线路铺设应为暗线。
根据本单位保管室现有规模与实际要求,部署2匹空调2台,1台安装在查阅区,供受理区和查阅区使用;1台安装在保管区;消毒机1台、紫外消毒灯1台、除湿机1台、灭火器1个、电子驱鼠器1个、火灾报警器1个。
2.5门禁监控电子围栏
证据保全中心应装配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安装乙级以上防盗安全门,加装防盗窗。证据库安装烟感报警器等消防报警装置,配备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安装不少于2台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保证监控无死角、全覆盖,并与监狱指挥中心联网,监控视频保存2个月以上。
在保全中心主出入口设置RFID智能采集设备,包括物联网服务器、射频采集终端以及高清影像采集设备,用于执法证据出入自动识别与监控。
监狱执法证据保全中心统一悬挂“证据保全中心”标识牌和“重要涉密场所”“禁止带入手机”“禁止拍照摄像”“禁止携带烟火”等警示标识,室内悬挂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管理人员职责等制度牌。
五、系统特点
1.保管安全无死角
1.1保管区和接收区分隔并设有门禁,只有授权人员才可进入,确保物品长期安全保管。
1.2系统通过射频采集设备,能自动识别经过的电子标签并记录,对于未经授权的物品,系统将启动声光报警装置,同时对出入情况进行录像和拍照。
1.3保管区、查阅区和出入口部署6部实时红外监控设备,对保管室及其
周边环境进行24小时不间断录像和监控。
2.全程智能化管理
2.1实现物物联网,精细管控。该系统独创了对物品“一登记二拍照三分位置四写签”的模式,每件物品有严格的入库流程;承办人保管清单上的电子标签是开启物品存储柜的唯一识别码。系统对物品存储进行分配和管理,实现了对每件物品、每个存储空间、每个进出人员的精细管控。
2.2实现无线盘点功能。智能物联存储柜每一个门上加装了钢化玻璃,可供近距离无线信号穿入(密集柜需开启状态下人员进入),使用手持盘库机可轻松实现物品的盘库工作,自动生成报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远程管理,信息共享
3.1经过授权的领导或者经过授权的办案部门,可以从内网上远程查询到保管室里的每件物品信息、照片和状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联网的“执法证据信息平台”。
3.2可实现省监狱局、监狱、监区三级联网,上级部门通过系统可直接查看下级部门相关物品保管情况,实现信息化、规范化、透明化的管理。
3.3系统预留数据接口,接入内网后,在开放接口的情况下,可与监狱现有业务系统及智慧监狱平台进行对接。
4.执法证据信息数据化存储
物品拍照留底后,该系统为物品选择存放柜,并录入物品名称、型号、规格、来源等,物品及案件的所有信息都会录入系统数据库内。系统能按物品类别、性质、时间等自动生成统计分析报表,方便实时掌握物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