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科普
目前大家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普遍偏向于一种自己出问题后的补救和救命稻草,在此我想和大家强调一下,心理咨询还是有它的倾向性和局限的,它更倾向于在更新维护、日常修养等问题的前中期起作用,而到了问题严重的后期,它更多作为一种辅助存在。 实际上一部分心理、精神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带有生理病变性质的,我们拿现在说得比较多的抑郁症举个例子,在出现生理病变的情况下,有抑郁倾向的来访者并不是“不想”走出悲观情绪,而是“不能”,这种性质和断了一条腿差不多,只不过“受伤”的是脑部或内分泌系统的某些部分,而直接在这种情况下做心理咨询就和让一个两条腿被截肢或者骨折的人去做站立康复训练一样,意义不大,这也是为什么来访者可能有心理、精神疾病时咨询师一定会先让对方去医院开药,就是为了起码稍微恢复一下某些器官的功能,恢复了一些功能才能提高梳理、恢复的几率和效率。(实际情况当然复杂得多,这里是比较通俗的表达) 很多人会觉得我还能再“撑一撑”,等到真出了问题再来解决也是一样,其实这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拿癌症举个例子,在早期发现,治疗付出的或许是时间和金钱,中期就得拼体魄和意志,晚期主要看命,“日常维护”和“推翻重建”之间的难度会有多大差距我相信大家应该都能理解。 我们还是拿抑郁倾向来和大家讲讲,我也有不少来访者曾有抑郁倾向或者正有抑郁倾向但是通过服药控制住了,相当一部分走过抑郁时期的来访者对那个阶段有着非常近似的描述,“像是溺水一般窒息”“像是黑暗的漩涡”“仅仅是回忆就会带来强烈的不适乃至是生理上的躯体化反应”。对于没有那种经历或是获得过相关知识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人只要脱离那种状态,就会像一台崭新的机器出厂一般,充满能量、光洁完好,事实是,并不。ta们筋疲力尽,记忆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痕迹,就像一个穿越战场的老兵,ta们只能前进,因为过去的那段灰色记忆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触碰,一碰就像泥泽一般产生引力让人沉沦,每个能从其中出来的人都是勇士,但是并非每个人都幸运或强壮到能够自己挣脱,而且客观地说,粗暴的挣脱总是会带来更多伤痕。你曾经历过,就很难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古语有云:“上医医于未病。”而各位就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负责人,至于怎么发现自己的心理健康可能遇到了困境也有一些小的辨别技巧,比如如果感觉自己的情绪有些积压又没法处理,某些自己不愿经历的模式或者情况在自己的生活中反复上演,同时最近自己的生活大概率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又或者更可能向下走,也不太可能自己突然找到一些处理方式,那么大可以试一试做个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不是一次性,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发现的各种处理方式和调整过的模式是可以在之后人生中反复使用、生效的,心理咨询的费用稀释到一个人的整段人生中,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具有性价比的,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