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海军大型战舰介绍(九)-伊丽莎白女王级
1912年5月英国海军部决定以当时最新的技术建造一级在速度和火力上超过其他任何战列舰的高速战列舰。同年7月,新战列舰的设计方案敲定并被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级。

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是在铁公爵级的基础上全新设计的,其舰桥和三角形前主桅合并在一起,后面是2座直立式烟囱,再后面是宽敞的救生艇甲板,该级舰也是英国海军第一级安装15英寸(381mm)主炮的战列舰。该级舰共建造5艘:伊丽莎白女王(HMS Queen Elizabeth)、厌战(HMS Warspite)、刚勇(HMS Valiant)、巴勒姆(HMS Barham)、马来亚(HMS Malaya)。首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于1912年10月21日开工,1913年10月16日下水,1914年12月22日完工。1916年2月底,所有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全部服役并加入了皇家海军的大舰队,成为英国海军中的新锐力量。


舰员:950人
标准排水量:27500t
满载排水量:36500t
舰艇尺寸:196.82m×27.58m×9.19m
装甲防护:侧舷的主装甲带330毫米;指挥塔装甲280毫米,顶部76毫米;主炮炮塔正面装甲330毫米,侧面和后面280毫米,顶部114毫米,炮座152-254毫米
武备:8门双联381mm42倍径Mark I舰炮;16门152毫米Mk Ⅶ副炮(后取消);2门76毫米防空炮;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动力:24座巴布考特-威尔考克斯公司生产的大型三胀式蒸汽锅炉,4台帕森斯直驱式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75000马力;4轴
续航力:8500海里/10节
最大航速:25节

1915年2月25日伊丽莎白女王号参加了对土耳其苏都巴哈土军阵地的轰击。这次对岸炮击行动是英国海军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381毫米火炮,1916年5月22日进入干船坞进行大修。

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日德兰海战爆发,其他4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都参加了这次大海战。在激烈的海战中,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表现出了强大的火力和卓越的防御力。二号舰厌战号在此战中遭到了公海舰队主力的集火打击,但是却重伤不沉,安全回航。1916年11月伊丽莎白女王号接替了铁公爵号成为大舰队的旗舰。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接受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1924至1933年,针对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第一次现代化改造开始。改造包括了在舰体两舷增加防鱼雷突出隔舱、将两根烟囱合并成为一根、改造舰桥和桅楼、加装高射炮、安装水上飞机弹射器及起重机、增加搭载水上飞机。

1934至1941年,针对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第二次现代化改造开始。改造包括了安装新发动机、加强要害部位的水平装甲、增加防空火力、改进火控系统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已经服役近20年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依然具有强大的战斗力。1940年4月挪威战役中,厌战号率领英国舰队围歼了德国的一支驱逐舰分舰队。之后厌战号转战地中海,其更是在卡拉布里亚海战中击中了24000米外的意大利战列舰,创造了战列舰对决最远命中记录。之后1941年3月的马塔潘角海战,厌战号、刚勇号和巴勒姆号三艘女王级一起在夜战中击沉了意大利的三艘重巡洋舰。

1941年11月,巴勒姆号被德国海军U-331号潜艇击沉,成为了战争中唯一一艘被击沉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同年12月,意大利海军偷袭了亚历山大港,炸沉了在港内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刚勇号,后来英军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将两艘战舰打捞修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伊丽莎白女王号加入英国远东舰队并参加对日作战,厌战号和刚勇号参加了在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本土的登陆作战。当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始后,厌战号和马来亚号又前往滩头为登陆部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

二战结束后,历经百战的四艘伊丽莎白女王级在1947至1948年相继退役解体。

附动漫中的伊丽莎白女王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