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习观1.5】为什么有人擅长文科,有人却擅长理科?

2023-02-10 21:20 作者:五星大道出2  | 我要投稿

“前阵时间,后台有位读者问我:

L先生,很喜欢您的文章,想冒昧地问一下:您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这位读者很可爱,但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回答的。

我告诉他:你可以问我高中是文科理科,也可以问我大学的学位(大学已经不能按文理分科了,因为大陆的学位一共有13种)。但你问一个工作多年的人「文科还是理科」,这是没法回答的。

为什么呢?

当我们问一个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时,我们的期望是:他的专业出身,赋予了他一定的特质和能力,并且这种特征是二元性的。

但是,对一个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来说,工作所给予他的特质,远远超过学校和专业出身——因此,这个问题是无意义的。

也就是说,这个人是不能够用「文理」来衡量的,这是不恰当的维度。

这就叫做问错了问题。”(L先生《多想一步,可以少犯很多错误》)

文理科的差别可能更多是种整体差异,理科生物化学也有单背的,文科作文古文也有迁移的,具体也是各有各的情况。(所以视频无法解释所有文理现象,因为分类并不是那么分明。)

写作文久了会发现经常写的内容可以信手拈来,毕竟这就是你自己总结出的知识之一。

文科生中有抄词匠,理科生中有码农,艺术生中也有画画工人(@抖抖村),其实主要问题大同小异(计算机露出诡异笑容)。相对的大作家大科学家大设计师功夫大师等等,你会发现他们的都是会融汇贯通的人(都是准哲☆学博士(ಡωಡ))。

语句引至不同地方,公式用至不同问题,规律代至不同情景,其实不论文理学习都能靠联系与应用。

“跟读者和朋友聊天时,我会发现一个问题:

很多人的视野,往往都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面,太窄了。

实际上,哪怕你只是分出一点点精力,稍微涉足其他领域,所带来的收益都是巨大的。

为什么呢?正如我所说的,知识是有网络效应的。

简单来说:如果你的知识库里只有 10 个知识点,那它们之间链接的可能性就是 45 种。如果你的知识库有 20 个知识点,那它们组合的可能性有多少呢?190 种。

这只是两两之间的组合,如果把所有的网络可能性都算上,那差距会非常非常大。

(……)

这个世界,从底层而言,一切都是彼此组合、链接的,只是它们生长到认知和应用层面,才分出不同的种种细分学科、领域。

如果只是停留在地面上的部分,你就容易陷于片面,难以窥见世界的全貌。

不妨把视野拓宽一点,走得更远一些。”(L先生《这套工具箱,帮你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

[吃瓜]

据我所知,大多数一流的科学家文科都是一流的,达芬奇就不用说了,爱因斯坦写过《我的世界观》,杨振宁出过文集,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压根就没有什么文理脑的区别,只有你在学习的道路上,在经过一遍遍挫折后,是否丧失了名为“好奇”的初心。


如果在经历一遍遍挫折之后,你依旧初心不该,那到最后学什么都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那这世上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都只不过满足你好奇的工具,也就不存在文理的门户之别了。

【学习观1.5】为什么有人擅长文科,有人却擅长理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