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服考研笔记-专题二十《古希腊与法国革命后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女装的服饰特点》

2023-10-09 09:13 作者:木鱼碎片  | 我要投稿

以下文章内容总结自《西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和《外国服装史》-袁仄、蒋玉秋、李柏英编著

古希腊与法国革命后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女装的服饰特点

(1)古希腊时期女装服饰多采用不经裁剪, 缝合的矩形面料, 通过在人体上的披挂、缠绕,、别针饰、束带等基本方式, 形成了"无形之形"的特殊服装风貌。从着装形态上服饰分为希顿和希玛纯, 希顿相当于连衣裙, 希玛纯相当于外套。也可以分为"披挂型"和"缠绕型"两大基本类型。披挂型的服装主要借助于饰针, 把矩形面料固定在人体的肩部、胸部、腰部等关键部位, 使宽大的面料收缩, 形成自然下垂褶裥, 人体在自然的服装中若隐若现, 服装被赋予了一种生动的神态。人体处于最自然的状态, 可以说布料与人体、主体与客体、形式与精神都取得了高度的调和。

(2)法国革命后古典主义女装最显著的变化即简朴志向和古典风尚, 人们以健康、自然的古希腊服装为典范, 追求古典的、自然的人类纯粹形态。大革命前期的女装类似古希腊的修长造型, 古希腊式的健康、自然的服装样式占据了新的时尚领地, 追求古朴、自由的着装趋向, 造型极为简练、朴素。主要代表有薄衣时代的到来, 服饰有修米兹·多莱斯连衣裙、肖尔披肩和斯潘塞短夹克。帝政样式的女装基本造型特点是强调胸高的高腰身, 细长裙子、白兰瓜形的短帕夫袖, 方形领口开得很大很低。衣服重叠穿用, 裙子流行两种颜色重叠,搭配肖尔披肩、斯潘塞短外套和普里斯等。

(3)法国大革命后古典主义时期, 考古兴起, 在艺术风格上, "优美但轻薄"的洛可可文化开始向"朴素而高尚, 平静而伟大"的古典文化转移。虽然当时的艺术家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 但此时的艺术绝非是对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简单再现, 也不是17世纪法国古典艺术的单调重复, 而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式的需要。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旧有封建贵族的衣着审美, 新政权在推行简朴男装的同时, 类似希腊的女性时尚风起。

文章内容为个人考研时期的笔记总结,仅供参考,如有需纠正补充的可在评论区留言。


北服考研笔记-专题二十《古希腊与法国革命后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女装的服饰特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