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禅
寺庙里常见在家人身影,疲惫的身心无处遁形,暂借寺庙,遁离尘世纷扰,获得一隅安宁。僧衣素袍,粗茶淡饭,俨然出家人模样;晨钟暮鼓,诵经面佛,虚心请教佛法精髓;扫叶拂尘,摘叶煎茶,好似化外高人。我跟大师说:
“很喜欢这里,到这后,整个人很放松,状态很好”,他反问:
“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说:
“这里环境优美,山峦叠嶂,清奇俊秀,香烟袅袅,尤其从山顶寺庙向下看,宛若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意境很美,突然觉得轻松了,呼吸通畅了,终于喘了口长气,而不是半口气”,他说:
“这些都是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暂且把自己置身于尘嚣之上,借助外在力量把症结搁置一旁,让新环境片刻麻痹了人世间困局;一旦脱离,一切回到最初,甚至适得其反,还未回去已计划下一次逃离。从正视内在自己开始,不要躲闪,试着跟心灵交流,单单撇去外部环境,还能如此这般吗,是否还有这样的感触”,我说:
“很难做到,总有无形压力,像张密不透风的网,时刻笼罩在头顶,伸手够却够不着,时间久了,人也丧了,类似肌无力症状,颓了,无形比有形来的更夸张”,他说:
“内心平静,即使身处闹市,亦能寻得安宁;忽略身处环境,关键要自我调节。单纯依靠环境影响心境,过程被动,稍有变故,前功尽弃。最终,还得求助内在力量,自我攻克。尝试寻找合适方法,让情绪思想平复。不要刻意躲避消极、负面,一切都是合理的情感波动,有时,越是积极克制,消极、负面越是任意滋长,最后,反而被负面掌控了,就像面前摆着手机,铃声响起时,你故意忽略,内心其实并没放下,在你说话时心里一直暗自揣摩,谁来的信息,说了什么,会不会有什么重要事情,此时,你已被手机控制了;如果当时拿起看了,自然也就不挂念了。学会接纳所有,一切自有因由,自有存在的解释。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操控每一种变化,当情绪被掌控,遍地皆乐土”,我说:
“掌控,调和内在矛盾吗?这是一场艰难的修行路”,他说:
“不要琢磨,这只是概念,痛苦的根源在于多虑;看看周边,很多在家人,大家都正在与自己斗争,多观察,看看他们身上的变化,有的手握佛珠,表情依然凝重,有的清扫浮土,可眼神飘忽;不过,一旦通晓一理,他们的状态立即改变,世间事原理相通,自然的,一点点平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