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高中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英语语言知识教学
语音教学
内容
语音层次的语音教学
音标教学
听—看—模仿—正音—辨音-拼读
读音规则教学
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
单词的重读规则
语流层次的语音教学
句子重读
在非强调的句子中,实词一般都重读,虚词不重读
节奏
意群和停顿
连读和失去爆破
语调
语音练习方法
发音练习
认知练习
使用最小对立对
排列顺序
判断单词的异同
找出不同的发音
补充完整
产出练习
听并重复
填空
造句
运用有意义的语境
使用图片
重音和语调练习
使用手势
使用声音
使用黑板
词汇教学
内容
意义
外延意义=概念意义
内涵意义
词汇信息
词性
词缀
词的拼写
发音
用法
搭配
短语
习语
风格
语域
策略
调控策略-对整个词汇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等
资源策略-利用课外读物学习词汇
认知策略-记笔记、猜测词义、利用上下文等
记忆策略-记忆单词的策略
活动策略-讲故事、写信与他人交流沟通等
模式
PPT模式
Presentation-呈现
Practice-练习
Testing-测试
TBLT模式-利用词汇完成阅读、听力和写作的任务
呈现
任务
展示作品
评价与练习
方法
词汇呈现方法
意义的呈现
结构和用法的呈现
策略的呈现
词汇巩固的方法
贴标签
找不同
描述并画图
记忆游戏
单词串烧
单词宾果游戏
词语联想
找同义词和反义词
词语搭配
归类
词汇记忆策略
语境中记忆
联想记忆
词典辅助记忆
语法教学
内容
语言形式/结构
语义
语用
教学方法
演绎法
归纳法
指导发现法
练习方法
机械性练习
替换操练
转换操练
意义性练习
要求学生通过操练能在一定情境中用英语表意
看图片编对话、根据提示翻译句子等
交际性练习
以交际目的的意义输出或理解
讲故事、情景对话、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语篇教学-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教学
分类
会话语篇
段落语篇
教学方法
整体教学法
线索教学法
背景知识介绍法
段落提问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英语语言技能教学
听力教学
原则
注重过程与注重意义相结合
听力教学与其他技能教学相结合
分析性的听与综合性的听相结合
确定听力的适当难度
教学模式
自下而上的听力教学模式
在听力理解之前,安排适当的听力技能的训练以及词汇、语法知识的讲解
在上而下的听力教学模式
激活背景知识,组织学生对所要听的材料内容进行预测
交互式听力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听前阶段
帮助学生做好听力准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他们已有的图式、向学生展示话题、教关键词或句型以及基本技能训练
听中阶段
以信息理解和技能训练为主要目标
泛听-初步听材料并回答问题
精听-加深对文章系及内容的深入了解
听后阶段
通过听后说、听后写、听后填空、听后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输出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听力及其他技能
基本技能及教学活动
辨音能力
识别不同的因素
标注重音、节奏、意群等
模仿
重复
交际信息辨别能力
听并圈出信息
听并选出适当信息
大意理解能力
选择恰当主题
构思内容梗概
主题匹配
细节理解能力
填写图表
判断正误
回答细节问题
匹配
听写
画图
表演
词义猜测能力
词语替换
分析词汇结构
分析材料语流
推理判断和预测能力
判断说话人的意图
判断谈话者之间的关系
预测下文
记笔记的能力
听写填空,复合听写
填写图表
填写表格
口语教学
原则
平衡准确性与流利性原则
以语言意义为中心的活动原则
情景化原则
信息沟原则
激励性原则
发展口语策略原则
教学模式
3P模式
Presentation
对新课内容进行教学的部分
Practice
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训练与巩固的部分
Production
在熟练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提高的部分
TBLT模式
任务前
任务呈现
任务准备
任务中
完成任务的过程
任务后
任务的反思与评估
教学活动
控制性或机械性活动
结构化活动
阅读、背诵、模仿、重复等
类交际活动
编对话、分角色阅读、复述等
半控制性或半机械性互动
识别活动
发现活动
重组活动
开放性或创造性活动
角色扮演
辩论
问卷调查
小组讨论
即兴演讲
注意事项
要符合口语活动设计原则
设计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
口语活动要体现全员参与性
阅读教学
原则
读写结合,以读带写原则
泛读与精读结合原则
分层阅读原则
第一层次的阅读:略读
第二层次的阅读:寻读
第三层次的阅读:细读
第四层次的阅读:研读
不同文体,不同教学方法原则
真实阅读,流畅阅读原则
教学模式
自下而上的模式-比较注重词汇教学
从字母,到单词,到句子,逐个进行解码从而理解全文
自上而下的模式-重视背景知识、上下文预测
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然后阅读、检验、修订自己的预测、进行新的预测
交互作用的模式
教学过程
读前阶段=阅读的导入阶段
激发学生阅读动机
组织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介绍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在语境中呈现新词,扫清阅读上的语言和文化障碍
读中阶段
理解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
略读了解课文大意
寻读捕捉具体信息
划分课文结构
将事件排序
回答事实性问题和推理性问题
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
推测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文章的深层寓意
读后阶段
根据所读内容开展一些评价或应用性活动,口、笔头巩固阅读成果
复述大意
讨论
辩论
角色扮演
讲故事
叙述个人经历
缩写
仿写
阅读基本技能及教学活动
略读
目的是了解文章大意
寻读
目的是从较长的文字资料中查询特定的细节内容
猜测词义
通过上下文以及所了解的词汇结构的一些知识来推测词性和词义
预测
借助逻辑、语法、文化等线索,对文章的主题、体裁、结构以及相关的词汇进行预测
推理
透过字里行间领悟言外之意及作者的语气、态度的能力
识别指代关系
写作教学
原则
模仿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原则
重过程与重结果相结合原则
写作与听说、阅读有机结合原则
学习性写作和交际性写作相结合原则
教学模式
重结果的写作教学模式-注重写作成品
重过程的写作教学模式
写前准备
打草稿
同伴或者小组编辑
修改
重内容的写作教学模式-主张通过不同渠道采集素材
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头脑风暴
绘制思路图
自由写作
写提纲
写初稿
修改:自改与互改
修订
校对
开会
教学策略
加强英语语言输入
加强基础写作训练
强化英语语言思维
练习形式
控制性写作-语言上进行控制,答案是唯一的
抄写
填空
完成句子
句型转换
指导性写作
段落写作
摘要性写作
基于调查问卷的写作
应用性写作
交流性写作
随意性的写作
叙述和描述细节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的安排
热身环节
课堂导入
复习导入法
背景知识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
话题导入法
故事情节导入法
新知呈现
课堂操练
课堂提问
问题分类
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
封闭性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开放性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答案
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
展示性问题:教师已经知道答案或者答案能在相关工具中找到,用于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字面理解
参考性问题:教师不知道答案或者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预设的答案,目的是让学生发散思维,获取更多信息
教师纠错方法
直接纠错
You should say...
间接纠错
重复法
Pardon?
重述法
先进行部分肯定之后用正确的语言重述学生的表达,不指出错误,而通过不同的语气(如反问句)、语调、眼神、动作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强调暗示法
重复学生的话,有意重读和拖长出错部分的发音或者用升调以表示特别强调
巩固拓展
总结与作业布置
教学实施与评价
课堂管理
活动形式选择策略
全班活动
展示型的活动
小组活动
单词游戏、小品表演、项目作业、访谈等
结对活动
复述练习、对话练习
课堂中教师的角色
指导者
控制者
对课堂活动的进度加以控制,使展开活动的时间与教案预计的时间要基本吻合
评价者
纠正错误
组织反馈
组织者
明确交代任务并使活动开展起来,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反馈
提示者
And...
Anything else?
Yes, but why...?
参与者
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资源提供者
提供教学活动所需要的背景知识、答案、范例等,时刻准备帮助学生
研究者
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