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莫直播录像-2022.11.22-一起看阿根廷VS沙特阿拉伯

一. 世界杯中攻守平衡与层次的重要性
1. 以阿根廷VS沙特为例
沙特的紧凑性与攻防平衡:沙特防守阵型形似4141,实际上类似442,三线压缩,纵向距离在20-25米左右。右侧的边前卫会深度回防限制阿根廷插上的左后卫,这样能够在防守时形成不对称的菱形结构,既保证后防线的宽度与紧凑性,也能让左边的两个前锋减少回防,更多投入进攻去冲击防守不稳定的罗梅罗。此外,沙特用一群灵活且有爆发力的矮个包裹住一个有高度但移动较慢的中场,能打出紧凑阵型的效果。这种“小防线”的机动性也能保证造越位的效率。
阿根廷的攻守失衡:阿根廷锋线上保持四个进攻手+两个助攻的边后卫,表面上进攻人数很多,但 (1) 中场缺失,缺乏边中联系的手段。(2) 边路缺乏速度,难以击穿沙特边路。(3) 中路缺乏力量,冲不开沙特的密集防守(这本来是沙特“小防线”的弱点)。最终导致中场被紧密阵型绞杀
阿根廷后面还是应该回归三中场。双中场对于球员的覆盖能力、爆发力要求太高,不符合这种要求的球队很容易攻守失衡。
2. 以德国VS日本为例
上半时日本队的攻守失衡:德国使用劳姆插上,聚勒内收的伪三中卫结构,在上半场压制了日本队的442防守体系。此时日本虽然和沙特一样采用两排4人防线,但人员缺乏沙特的爆发力与前顶能力,不能像沙特那样保持防线紧凑。右路本应该冲击纵深的伊东纯也被插上的劳姆牵制,需要深度回防进而丧失了进攻锐度(可以和沙特的不对称结构对比)。同侧边后卫酒井弘树缺乏边中卫的防守意识,收进来当边中卫反而会更乱,屡屡被德国队向这一侧的转移打穿。
下半时日本队的调整与平衡原理:下半场森保一做了两个改变:一是变阵三后卫,解放伊东和酒井进入前场冲击纵深,二是派上攻击手打边翼卫,尤其是三笘薰有效地冲击笨重的聚勒。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阵型结构类似5前锋的325(古典WM),后场的风险很大,但换来了更多的机会。一般来说这种激进的变阵很难维持球队的整体性,但日本足球培养的特点使得前锋也具有主动保持整体性的意识。
下半时德国队的攻守失衡与边卫的灵活性:弗里克在下半场的应对很失败,不仅没有撤下聚勒这个高大笨重的点,还换上了同样高大笨重的格雷茨卡,让防线的弹性大大下降,只能向后不断收缩。换下京多安和穆勒也使得德国队完全失去了中场控制,前后完全脱节。
德国队后面如果要打伪三中卫的后场结构,笨重的聚勒在边上是会被灵活的对手针对的。机动性强的克雷尔和吕迪格在左右包裹住聚勒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二. 如何实现攻守平衡与层次平衡
如果你的球队面对对面有优势,但没有巴西那样的爆发力与机动性,那就应该注重球队的“厚度”。
正面的例子是葡萄牙,上半场踢加纳看起来像是433,但本质上是一个41212的菱形结构中场,牺牲了一定的冲击力与宽度来强化控制能力与流动性。虽然没出什么机会,但也切断了加纳前后场的联系,很好地保护了后场脆弱的坎塞洛与达尼洛。下半场上莱昂后,葡萄牙虽然获得进球,但后场也被大空间下长传的一对一打爆。所以葡萄牙这种先用厚度控制比赛节奏,后用冲击收割的思路在面对加纳这样的对手时有一定道理。
反过来说,弱队面对强队一味龟缩,像伊朗、哥斯达黎加首场那样,也会因为无法释放压力而失去攻守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