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兰特号的燃气轮机,到底有没有在底仓?


昨天推文中瀚海狼山谈到了维克兰特号飞行甲板已经封闭,而燃气轮机还没有安装。于是有人提出质疑,说三哥再不靠谱,也不至于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关于这个问题,有必要再深入的说一下。三哥确实是一个大国,也有一定的国力和实力,但是因为他是一个大国就成为做航母工程不会不靠谱的理由?这理由本身就不成立!谁能想到,一个大国的首艘“国产”航母工程,会因为给民船让路而被硬赶出干船坞,而且因此下水三次?这本身在其他大国,或者说任何一个造过哪怕中小型航母的国家出现过船体建设到半截,被赶出干船坞的状况吗?因此维克兰特号航母工程从一开始就不靠谱,到现在没安装燃气轮机,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当然,到底安装没安装燃气轮机,不是外人说了算。也不是一些人脑补的,燃气轮机一定已经在底仓里了。到底安装没安装,认死理的人可以自己去联系三哥海军总部查询。

不过今年第三季度才安装关键的燃气轮机,是三哥海军主管海军装备的中将大人的原话。从维克兰特号早在2011年就第一次下水,一直到目前的卫星图来看,维克兰特号已经安装上燃气轮机的概率确实不高。因此这艘船大体成型以来的8年间,从来都是被拖船牵引推拉移动,从来没见他自己航行,也没见什么主机甚至辅机冒过烟。更关键的是,从这艘航母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不同角度拍摄的图片来看,确实是一直为主机安装预留了通道,这本身是符合工程规律,即舰体大体成型后,再把主机吊入。因此在2011年第一次下水时,除了尾部严重缺失,外飘部分也没焊接上外。船体中部,还同时预留了两个巨大的方形口,而且通过在机库建造阶段的图片来看,后部的方形口是直接穿透机库地面甲板的,前面的另外一个设备吊入通道,被机库墙壁挡住了,看不到。其实到此时这都是正常的。

真正的不正常,其实是出现在维克兰特号的第二次下水之后,或者说是第三次下水之后才出现。到第三次下水时,这艘航母已经舰体大体成型,飞行甲板基本完整。外飘也有了,空壳的舰岛也有了。此时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在飞行甲板中部,有两个像倾斜的防雨棚一样的装置。很明显,这还是机舱设备的吊入口,不过已经比第一次下水时的巨大的设备吊入口缩小了很多。看上去不超过8米乘以8米的见方。这个尺寸,其实如果把LM2500燃气轮机倾斜吊入,也是可以进去的。但是留下这两个口,已经是大约6年前的事情。谁都知道三哥的雨季雨水是很大的。而且经常有高层人士上航母“参观指导”。留下这两个设备吊入口,显然有碍高大上的外形。而且一旦上层人士问起这两个大口子是干啥用的,估计若说里面还没主机,三哥海军肯定也没面子。另外若真有上层人士参观时不小心一步踏空掉下去,这事情就大了。于是乎最近几年,卫星已经拍摄到,这2个设备吊入口,都被焊死了,这样对外也好看。因为这艘航母大概率本身就是个长期的、吓唬邻国的摆设。

至于有人说把航母翻过来,从船底切两层钢板吊入,都是在故意开玩笑。有人说可以侧面切船壳吊入,因为有驱逐舰就这么换过燃气轮机。但是4万吨的航母,也是航母,其侧面的钢板层数和设计不是驱逐舰可比的。从侧面开口的破坏性比2次垂直开口大的多。还有人说可以从升降机进入。再通过机库地面向下。这样确实可以,但是前提是机库以下口子也留着。而且运输过程并不容易,高概率会严重磕碰主机,工程量还不如甲板重新开口。
还有人说,可以拆散了零件进入底仓组装。这最不现实,尤其是燃气轮机。燃气轮机其实就是涡扇发动机的变形。谁见过民航客机的发动机在机场拆卸组装?何况这是美国原装货,除非原厂有大修车间。否则谁也不敢现场拆装。现场拆装的要价,比买一台新机的价格还高。

实际上如果有过工程外包经验,就知道没装发动机就焊死设备通道,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船体建造,和LM2500的供货根本就不是一个单位。何况三哥这种国外协作厂家有200家以上的项目。在前2次下水以前,造船壳的厂家还算是“厚道”,一直给燃机留着设备吊入口,但是二次下水3年过去了,燃机还没来,如果甲板再大开着口,建造船壳的工程款如何结算?先焊上,不但上级视察好看,而且船壳合同履行完毕,好了,打钱!否则鬼知道这设备口要预留到哪一年?燃机真来了再切开,那是合同外追加的工程量,另外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