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常提及的历史(中国篇)(2)

2023-04-13 15:50 作者:阿基坦骑士  | 我要投稿

【娶了儿媳逼走儿】楚平王熊弃疾看上太子建的未婚妻,让太子建去城父

楚平王熊弃疾

【楚昭王的痛苦回忆】楚昭王熊壬在位时,屡次和以吴国为首的诸侯国发生战争。昭王十年冬,大败于吴国,吴兵直接攻入了郢都。昭王仓惶出亡,途中多次遇险,开始被云梦人射伤,继而差点被郧公的弟弟杀掉,最后逃到随国,也险些被出卖。

楚昭王熊壬

【王翦五次求田】李信、蒙恬所率20万秦军被项燕击败后,秦王嬴政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向王翦致歉,并答应加兵请求,王翦统领60万大军启程,王翦出征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

大将军王翦

作为一个统率大军、领兵在外的武将,为了不让秦王担忧自己犯上作乱,出关前,王翦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连部下也开始担心会不会太过份,王翦才说出了自己的用意:秦王生性多疑,如今秦国全国士兵尽交到自己手中,此时唯有向秦王提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这些行为都是向秦王表示恭顺,减轻秦王的猜疑。


【窦宪燕然勒石】汉和帝刘肇永元元年即89年, 车骑将军窦宪率军出击北匈奴 ,深入瀚海沙漠三千里,大败北匈奴于稽落山,之后在班师途中于燕然山刻石纪功。随后,北匈奴81部20余万人先后归降。

窦宪燕然勒石

【秦凉之变】270—279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发起的反抗西晋的战争,从泰始六年到咸宁五年年末结束,历时9年。

秃发树机能先后击败西晋将领胡烈、苏愉、牵弘。

咸宁三年(277年),秃发树机能受到名将文鸯攻击,兵败受损。

咸宁四年(278年),秃发树机能诛杀凉州刺史杨欣,攻陷凉州,纵横西北,威震天下。

咸宁五年十二月,秃发树机能受到西晋将军马隆攻击,兵败被杀。

秃发树机能

【贾充反对伐吴】咸宁五年(279年)冬天,司马炎发动灭吴之战,命贾充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总统六军。贾充怕会失败,反对出兵,但司马炎坚持,更威胁若贾充不肯,他会亲率军队进攻。贾充被逼接受任命,领中军南屯襄阳,为诸军节度。次年,东吴在荆州的诸将皆已投降,贾充被指命移驻项县。此时,贾充又上表要求罢兵,认为东吴不能一举覆灭,而战事一旦延续下去会有疫病在军中流行的危机。其时朝内的荀勖亦上奏与贾充相类的奏表,但不为司马炎所纳。

贾充

【官九代羊祜】外公是蔡邕,亲姨是蔡文姬,姐夫是司马师,岳父是夏侯霸。


【孙皓青盖入洛阳】280年5月1日,王濬最先到达,孙皓听从胡冲的建议,仿效刘禅的做法: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两手反绑),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率领太子孙瑾等21人来到王濬营门。孙皓决定投降后,为了让晋军顺利接收各地,广发劝降书信给臣僚。王濬接受孙皓的投降,亲解其缚,接受宝璧,焚烧棺榇,并派人将孙皓一家送到洛阳,孙吴至此灭亡。


【临淄王打马球】公元709年,长安梨园内正在举行一场大唐皇家与吐蕃使团的马球友谊对抗赛。几个回合下来,吐蕃使团一直领先。在这十分被动的情况下,临淄王李隆基奉旨出战,年仅24岁的他带着虢王李邕、驸马杨慎交、武延秀等4人迎战吐蕃使团10人队。只见李隆基首当其冲“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凭借着精湛的球技和凌厉攻势,连连攻破球门得分。很快便扭转战局,转败为胜。比赛结束后,唐中宗十分高兴,当场“赐强明绢数百段”。学士沈佺期还现场作诗祝贺,诗中描述了赛场精彩的场面:“宛转萦香骑,飘飖拂画球。俯身迎未落,回辔逐傍流。”


【大唐第一美人】安乐公主李裹儿《新唐书》:光艳动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门。唐中宗幼女,初嫁武崇训,后嫁武延秀。710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韦后及延秀、公主皆被杀。年仅26岁。


【假太监刘克明】帝更衣,烛忽灭,刘克明、苏佐明、石定宽于更衣室弑杀唐敬宗,矫诏召翰林学士路隋作诏书,命绛王领军国事。明日,下遗诏,绛王李悟(唐敬宗叔叔)即位。于时,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中尉梁守谦魏从简与宰相裴度共迎江王,发左、右神策及六军飞龙兵讨之,克明投井死,出其尸戮之。


【市舶司】唐廷虽介入了海外贸易事务,但并没把关税作为朝廷的一项重要税收看待,设置市舶使的初衷更多是为皇家采购海外舶来的奇珍异品,所以市舶使在管理上多“拱手监临大略而已”,唐廷规定“除舶脚、收市、进奉外, 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当时海外客商在广州的指定区域可“列肆而市”。


五代十国期间,割据在东南的各政权大体也承袭了唐朝的做法,设立有博易务、榷货务、榷利院等机构,职权与市舶使一样,负责管理和发展沿海一带的海上贸易,这样的做法一直延续到宋朝。


从北宋到南宋,经过多次整合、撤并,所设置的重要市舶司共有4处,其中广州市舶司设置最早,存在时间也最长,其他还有杭州市舶司、泉州市舶司和密州市舶司等3处。没有设置市舶司但同样较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则设市舶务、市舶场等,相当于各市舶司的下属机构。


市舶司的主要官员有4人:提举市舶司、监官、勾当公事、监门官


【免死铁券没有用】优伶景进还说:“河中镇有人告发李继麟与郭崇韬谋反。”后唐庄宗又派朱守殷将李继麟驱赶出徽安门外杀死,恢复其本名朱友谦。庄宗还令河阳节度使李绍奇诛杀朱有谦在河中的家人,朱有谦的妻子张氏率领家人200多口出见李绍奇,说:“希望别滥杀平民。”把家中外姓婢仆一百人剔除出来,剩下一百人就刑。临刑前,张氏拿着家族的免死铁券给李绍奇看:“这是皇帝去年所赐的,我是个妇人,不识字,不知上面写了些什么。”李绍奇接过铁券,看后也羞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但也不敢违抗诏令,只能红着脸把张氏一家杀得干干净净。


【用箭射母李彦珣】范延光叛乱,石敬瑭历时一年多才平息。期间,李彦珣xún担任步军都监,负责守城,很是卖力。招讨使杨光远没办法,只好派人到邢州把李彦珣的母亲接了过来,“置城下以招之,彦珣引弓射杀其母”(《资治通鉴》)。对此,《旧五代史·李彦珣传》也载,“招讨使杨光远……取其母至城下,示彦珣以招之,彦珣望见,自射杀之”。众目睽睽之下,李彦珣竟然悖逆人伦,一箭射死母亲。这一箭射出后,李彦珣也成为众矢之的,尽管他得到了石敬瑭“若降而杀汝,白日在上,吾无以享国”的承诺,得到了坊州刺史这个职位。不久,就有人对石敬瑭说,“彦珣杀母,杀母恶逆不可赦”,建议杀掉李彦珣,以息人怨众怒。然而,石敬瑭把头一摇,说了“赦命已行,不可改也”(《资治通鉴》)八个字。


【宰相须用读书人】平定后蜀之后,赵匡胤曾因年号问题产生疑问,便去问自己的智囊赵普,谁知赵普却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还是学士陶毂、 窦仪 给出了答案,赵匡胤感慨地说了句:“宰相须用读书人!”


【柱国太师潘美】回朝传令(让柴宗训禅位)、劝服袁彦、治理淮南3年、治理湖南8年、平定南汉、平定南唐、平定北汉、雁门关大捷。在雍熙北伐中间接造成杨业之死,他不敢站出来反对监军王侁shēn,不敢站出来支持自己的副将杨业。在杨业兵败于陈家谷时,他也未能如约应援,而是追随王侁撤兵。


【宋代文官铁饭碗】有宋一代,文官地位不仅很高,而且生活待遇之好更是现代人不敢想象的。除了工资薪水,还有茶酒钱、职钱、给券( 差旅费 )、厨料乃至仆人的衣食等各种各样的杂费,另外还有“ 职田 ”,依官阶高下可得田四十顷至一二百顷不等。哪怕退休了,也会给一个管理道教宫观的名义,借此还能领取俸禄。总之,宋代文官就算吃定朝廷了,是真正的“ 铁饭碗 ”


【头下军州】辽初,契丹贵族将所掠的州县、人口编为“头下军州”,这些地盘归王公贵戚所有,可建堡寨、安置奴隶,拥有一定独立性,赋税一部分交给国家,一部分交给头下领主。


【北宋富庶】宋真宗病逝前一年的1021年,北宋全国财收达到了15085万贯,岁入甚至比盛唐时期还要高出7倍。尽管国库因为多年的造神运动损耗巨大,但活跃的经济仍然在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而当年(1021)北宋全国的户口,也达到了867万户,比他即位前增加了416万户。


【曹利用30万两】宋真宗听说辽国愿意议和,马上派出七品小官曹利用前往同辽军谈判,随后双方基本议定辽军退兵、宋军则每年赔偿辽军银、绢来促成和谈,在前往议定最终条款前,曹利用向宋真宗请示最多给辽国每年赔偿多少银、绢,宋真宗犹豫过后说:“必不得已,一百万(银、绢)亦可。”


寇准在一边不便当面反驳,遂在曹利用面奏出来后迅速追了上去,特地叮咛曹利用说:“陛下虽有百万之约,但你去交涉,如果答应所给银、绢超过30万,那你就提人头来见我!”


经过反复谈判,最终,担心退路被截的辽军答应议和退兵,而宋辽则约为兄弟之国。同时,宋朝则必须向辽国“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曹利用返回面奏宋真宗时,宋真宗刚好在吃饭,于是先派宦官出来问跟契丹许诺赔偿多少银绢,曹利用认为这是军国机密,坚持要面奏皇帝,在被宦官追问得没办法后,曹利用只得伸出三根手指示意。


宦官误以为是三百万银绢,返回奏报,宋真宗吓了一跳,连忙说:“太多了,太多了。”但过了一会儿又自我安慰说,“能把事了了,也还行。”


随后,曹利用进入面奏,当得知赔偿款为三十万银绢时,宋真宗顿时如释重负、转忧为喜说:“才三十万,这么少。你很会办事,你很会办事!”随后,宋真宗重赏了曹利用。


【宋真宗东封西祀】封禅泰山,前后就共耗费八百多万贯;西祀汾阴,耗资更达九百多万贯;而为了营造玉清昭应宫,仅仅塑造三座神像就用了金一万两、银五千两,在这种大规模的造神运动折腾下,到了宋真宗晚年,北宋“内之蓄藏,稍已空尽”。


【仁宗朝人才井喷】在文学上,以明朝人评选的“唐宋八大家”为例,除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外,其他六位全是北宋人,并且全部是在宋仁宗朝开始被提拔任用的,他们分别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六人。


另外,柳永、梅尧臣等诗词大家,以及“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哲学家,还有范仲淹、富弼、韩琦、王安石、章惇、吕惠卿、司马光、吕公著、包拯、文彦博、种世衡、曾布、狄青等政治家和著名战将,其他如书法家蔡襄、科学家沈括、发明家毕昇等影响后世千年的英杰,全都是在宋仁宗时期被提拔任用或是创下成就。


宋仁宗曾经在《赐刘辉及第》中表示,他对俊杰辈出的局面颇为满足:治世求才重,公朝校艺精。临轩升造士,入彀得群英。


【种世衡离间计】野利旺荣听说种世衡不好对付,便派浪埋等三人前往宋营中诈降。种世衡知道这三个西夏人是卧底,就将计就计,“与其杀之,不如且款待之”,暂且给三位新同志安排工作。


之后,种世衡让一个叫王嵩的和尚带上亲笔信,打着大宋朝廷的旗号跟野利旺荣说:“浪埋等已至,朝廷知王有向汉心,命为夏州节度使,奉钱月万鋹,旌节已至,趣其归附。”种世衡还玩起文字游戏,在包裹里塞了枣和龟,暗示“早归”的意思。


野利旺荣一看这封信就慌了,赶紧押着王嵩去见李元昊。此时,李元昊已对野利家族心生猜忌,他把野利旺荣撇到一边,让亲信李文贵假装成旺荣的使者去见种世衡,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李文贵到宋营后,种世衡当着他的面把李元昊祖宗十八代差不多都骂了一遍,却夸野利旺荣是个明白人,之后赐予厚礼,并对这位使者嘱咐道:“回去告诉你的主子野利旺荣,快点儿来投,不要迟疑。”


李元昊听完李文贵的报告,二话不说就下令诛杀了野利旺荣。1042年野利遇乞也身陷种世衡的离间计,被李元昊赐死,这哥俩都悲剧了。


【嘉佑二年龙虎榜】1057年进士:章衡(侄)、苏轼、章惇(叔)、苏辙、曾巩、张载、程颢、曾布、吕惠卿,等等。


【赎买式和约】在双方边境贸易的带动下,北宋反而实现了巨额的贸易顺差,以澶渊之盟为例,北宋每年要向辽国进贡“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但北宋通过开放与辽国的边境贸易,每年仅仅河北一地,税收就达“四十万贯”。宋仁宗总是说:“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


【司马光拒当翰林学士】

宋神宗找他来问话,说:“古之君子,要么有学问没文采,要么有文采没学问,爱卿二者兼得,为什么要推辞翰林学士的职位呢?”

司马光只好说,臣不会写四六骈文,无法草拟诏书。

宋神宗说,按两汉旧制即可。

司马光又说,本朝没有此惯例。

宋神宗知道他故意推辞,就说:“爱卿进士及第,怎么可能不会写四六骈文?”

司马光依旧坚持推辞,跟皇帝道别后,拔腿就跑。皇帝只好派宦官追上去,硬是把诏书塞到他怀里,一定要他做这个翰林学士。司马光只好认命。


【都勃极烈】金朝官名,实际上是大酋长,即金国首领。都勃极烈一词第一次出现在《金史》是《太祖本纪》中说1113年10月(阴历),“康宗即世,太祖袭位为都勃极烈”


【姚平仲劫营失败】姚平仲担心战功归种师道一人所有,于是极力主张速战速决,跟宋钦宗说:“士兵不得速战,有怨言。”宋钦宗同意,命他率步骑万人偷袭金营,这比种师道春分日出兵的计划提前了整整8天。


之所以提前8天,是皇帝请道士占卜算出来的,朝廷为此还在城中四处修路,竖立三面大旗,上书“御前报捷”四字,城门摆设天子御座,静候姚平仲劫营凯旋的捷报,好像唯恐金人不知此事。


结果,姚平仲的军队惨遭大败,主将遁逃,不知去向。


【李纲不去吃饭】赵构知道李纲跟主和派闹矛盾,就让黄潜善负责设宴款待,并由汪伯彦等人陪同,希望他们尽释前嫌,修复一下关系。可李纲不按套路出牌,他见过赵构后,上奏请辞此宴,直接回家,把黄潜善等朝中大臣直接晾在大门外,也不打声招呼。汪、黄早已备好筵席,等了大半天也没见着李纲人影,得知真相后怒不可遏。


【大骂金人李若水】靖康二年二月七日,徽宗等人被迫前往金营。当金人逼迫徽、钦二帝脱去龙袍时,随行的李若水抱着钦宗,不让他脱去帝服,还骂不绝口地斥责金人为狗辈。金人恼羞成怒,用刀割裂他的咽喉,割断他的舌头,至死方才绝声,可歌可泣!


【王全骂赵构】金朝海陵王上台后,再启战端。他派遣使者王全传达金朝索地的要求。王全见到宋高宗,竟然开口骂他。王全向赵构通报了宋钦宗的死讯。赵构听闻后是哭着离开的。


【秦桧驱赶南迁子民】为此,秦桧不惜强行驱赶追随宋室南迁的子民。当时,郑著、赵彬和杨宪等30多户大臣后裔追随宋室南下,但秦桧却残酷地驱赶他们回到沦陷区。郑著一行人不愿返北,边走边哭,连路人都为之动容。当时金人所任命的宿州知州赵荣、寿州知州王威献城归宋,但秦桧不念两人献土回归祖国的忠义,相反还强行将两人遣返回金国送死。对此韩世忠极为气愤,写信责骂秦桧说,赵荣和王威为了归顺祖国,以致父母妻儿都遭到金人杀害,而秦桧竟然还忍心驱赶两位大宋的旧臣,实在让人寒心。


【宋金首次议和】金天眷元年(1138)、宋绍兴八年,熙宗决定与宋讲和。五月金使乌陵思谋、石庆充至杭州议事。宰相赵鼎问及所割地界时,金使竟曰“地不可求,听大金所与”。


六月丁丑,秦桧、赵鼎导引金使见高宗,递交《国书》。内容计有:送还赵佶棺木;送还赵构生母韦氏;原属伪齐的黄河以南、淮水以北的地区一律拨归南宋政权统治。但南宋必须向金主称臣纳贡,赵构必须自动取消帝号及宋国号,只作为金的一个藩属。


尽管当时众大臣包括赵鼎坚决反对,最后高宗与秦桧还是接受了以上条件,同意讲和。


【秦桧贬胡铨】宋金首次议和(1138年天眷和议)的消息传出后,南宋举国哗动。枢密院编修胡铨不顾安危,直接上疏请求宋高宗下令处斩负责议和的秦桧、孙近等人以谢天下。由于胡铨不是主政官员和台谏官员,这种直接的上疏也将胡铨置于险地。为了光复大业,胡铨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将文章副本散发到民间,以博取广泛支持。


对于胡铨的勇敢,当时举朝为之震动,这不仅让宋高宗下不了台,也深深得罪了秦桧。碍于宋朝不杀文臣的祖训,秦桧以胡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的罪名将其除名,并下令将胡铨贬黜押送到昭州(今广西平乐)管制。在户部尚书李弥逊、侍御史郑刚中等大臣的多方劝阻和营救下,秦桧迫于公论,不得已才将胡铨贬放到广州去监管盐仓。


由于对胡铨恨之入骨,此后,秦桧又下令将胡铨贬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接着又贬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州)。即便如此,秦桧仍不解恨,他在家中的一德格天阁中,特地写上了赵鼎、李光、胡铨三名主战派官员的名字,必欲除之而后快。


但即使历经磨难,胡铨仍然不改初心。秦桧死后,胡铨有幸得到宋孝宗启用。临死前,他跟子孙们嘱咐说,抗金大业不可遗忘,他即使死了,也将化身“为厉鬼以杀贼,死亦不忘”!


【秦桧迫害赵鼎】由于主张抗战,赵鼎先被秦桧下令贬放到福建漳州,然后再贬至广东潮州,最后又被贬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尽管屡遭贬黜,赵鼎还是向宋高宗上表说,自己光复故土的决心始终不改。秦桧看到后恨恨地说:“这老头还是这么倔强。”为了不连累家人,赵鼎决定绝食,临终前他对家人说:“秦桧一定要杀我。我死了,你们没有忧患,不然,祸及一家。”最终绝食而死。


【乱箭射死宋钦宗】绍兴31年(1161年)春,金主完颜亮命宋钦宗与辽末帝耶律延禧出赛马球,比赛中金主完颜亮先令人射死耶律延禧,宋钦宗赵桓见状大骇,跌下马去,之后被乱箭射死,尸身也被乱马践踏。在金国活了34年,终年60岁。


【陈宜中谈判】南宋宰相陈宜中派出使者柳岳前往蒙古大营谈判,以无比卑下的姿态摇尾乞怜说:“希望贵国能够怜悯我们、班师回朝,我们肯定会每年进贡,修好于大元。”蒙古军的统帅伯颜倒是回答得干净利落:“如果想让我军停止前进,你们是想效仿当初吴越国国君钱俶,向我们纳土称臣?还是效仿南唐的李后主出降?当初宋人得天下于小儿之手,今天又失之于小儿之手,这是天意,不必多说了。”


【范文虎逃跑】1281年范文虎以日本行省右丞之职领兵10万随忽必烈第二次征日本,史称“弘安之役”。八月一日至日本一岐、平户等岛,遇台风,临阵脱逃,竟将十余万远征军将士遗弃在海岛上,报称败状,并归咎厉德彪、王国佐等。忽必烈透过3位幸存者得知真相,范文虎被革职查办。

经常提及的历史(中国篇)(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