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国演弈与传统象棋的区别
在上回书说到,三国演弈实体版字体的演变以及本人对于字体的一些看法与建议,那么接下来,本人就要来简单谈一下由字体问题引申出的三国演弈与传统象棋的差异所在。

前情提示:本文绝对不是在引发对立与争论,只是阐述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下三国演弈与传统象棋的区别。


一、棋盘:三国演弈的棋盘,虽然是沿用了传统象棋的棋盘,但是他是将象棋棋盘的河界去掉,然后用8×8的64个方格将魏蜀吴汉四个部分拼接而成,其实这也是有深层含义的。魏蜀吴三方,虽然是互相对立的,但是其设定都是隶属于东汉王朝的地方割据势力,棋盘上所有棋子都是统一的东汉王朝的子民,没必要将棋盘用河界一分为五。魏蜀吴三方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乱世,最终又合并到统一的西晋王朝版图之中。整齐划一的棋盘,象征着魏蜀吴从一而来,向一而去。就好比三足鼎立,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鼎身之上。
而传统象棋呢?与其说河界两侧是同属于一个王朝的两支军队在互殴,不如说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对抗,互不相容,双方的斗争也是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殊死搏斗。因此,用河界区分开,河对岸就是敌国。
二、棋子:在前文本人提过了,三国演弈的棋子,之所以魏蜀吴汉都是统一的,是因为三国演弈本身在设定上就是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时代,所有势力都是在东汉这面旗帜之下的,各路诸侯的斗争,要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要么就是奉衣带诏讨逆。所以,在这种设定背景下,魏蜀吴汉的棋子,根本没必要进行区分,统一的車馬炮相士兵即可。
传统象棋的棋子,据说在古代时期,红黑双方也是一样的。到了后来才有的兵卒、相象、仕士、帅将的区别,而这种区别,其实就是两个国家之间武装力量的区分。就好比大多数国家的排、连、营、团、师,换做某些国家就是小队、中队、大队、联队、师团。以及大多数国家的校官,在某些国家就是称作佐官,这些都是一个道理,虽然叫法不一样,其实性质是一模一样的。而我们的传统象棋,其象征意义就与此类同。至于传统象棋的将帅,其实说白了就是古代的皇帝,只是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号,才用军队统帅将领代替。试想一下,有哪一支军队的将领统帅不是亲自带兵出征?整天缩在帅帐里的?只有古代的帝王,才会深居简出,被圈在皇城那弹丸之地。
至于士相的设定,三国演弈则是士——侍卫、护卫,相——谋士;传统象棋则是士(仕)——宫女、后宫嫔妃、太监,相(象)——文臣。两者在设定上也有不同。
三、定式:三国演弈,没有什么固定的定式可言,只有相对合理的招法,但是这种合理招法也是因人而异。在三国演弈对局中,任何情况都是有可能出现的。因为三人对局的不确定性,所以任何定式基本都是无效化的,就算一位棋手能计算出某些变化,但是另外两人会不会按照他所计算的那样走棋?又有谁能说的好呢。
而传统象棋,因为只有两人过招,所以存在各种各样的固定在招法与套路,每种局面、每种形势都有固定的应对策略,只要一个棋手背的谱招足够多、计算的步数足够多,那么他获胜的几率也是很大的。
四、对局决定因素:三国演弈对局的走向,是对局三方的心理因素决定的。正是因为这种复杂的心理作用,导致对局三方时而两两联合,时而互相为敌。其中就有恶意二打一、恶意杀汉、恶意结盟、恶意送人头、恶意认输等人性黑暗面的行为,这些也不是对局的其中某一个人所能控制和左右得了的,即便他棋力很高……
传统象棋对局,更多的其实是经验的累积在发挥作用,也就是实力!一位刚熟悉规则的新手,是绝对赢不过经验丰富的老手的。即便老手让先、让子,新手也是很难取胜的。也就是说,如果对局双方水平差别很大,那么这个对局,在最一开始,就是一边倒的战斗,对局如何进行,也是由棋力较高的人说了算的。
五、变化:三国演弈的变化,可以说是实在是太多了,光是第一回合,就有110592种变化,围棋的第一回合也就是129960种变化。三国演弈的第一回合,变化就有如此之多!几乎逼近围棋……这还仅仅是第一回合……更别提再加上杀汉结盟以后,东汉4子参战以后的变化。
而象棋呢?第一回合仅1936种变化,而且基本每一种开局都有固定套路和定式,变化相对比较简单。
三国演弈的对立关系,基本上可以分成以下六种:吴vs魏、魏vs蜀、蜀vs吴、吴vs魏蜀、魏vs吴蜀、蜀vs吴魏;而传统象棋只有1vs1的关系。
六、象征:三国演弈对局,其实就是分裂以后的再度一统的过程,是统一战争,棋局最后是要走向一统的;而传统象棋呢?则更像国与国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最终是要灭掉敌国的。
七、格局:如果传统二人象棋指代的仅仅是一场战争的话,那么三国演弈他所代表的则是政治局势乃至世界格局。战争只是政治的一部分,政治包括战争但又不仅局限于战争,还有国与国之间的权术斗争、外交关系等。综上所述,在格局方面,传统二人象棋已经远远逊于三国演弈。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