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印度次大陆》书摘记录-03

2021-09-23 16:48 作者:小鹰不挑食  | 我要投稿

告别神秘的印度河文明,雅利安人的时代来临了,或者说,吠陀时代来临了。

吠陀是雅利安人的经典,广义的“吠陀”文献包括很多种性质不同的经典,即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

吠陀本集有四部:

1. 《梨俱吠陀》(歌咏明论)

2. 《娑摩吠陀》(赞颂明论)

3. 《夜柔吠陀》(祭祀明论)

4. 《阿闼婆吠陀》(禳灾明论)

梨俱吠陀,其他3本受其影响很大,无论是内容,格式等等

《梨俱吠陀》推测创作的时间,在公元前1500至1200年之间。描写的众神,以男性神居多,天神,地母神,火神,风暴神等等,形象众多,关系复杂。因陀罗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和崇敬,他是一个英雄的武士形象,战胜了魔神阿修罗。后世印度教的两大神祇湿婆和毗湿奴,极少出现在吠陀众神中,而且形象也和印度教的大相径庭。

宗教献祭
通过宗教经典,推测当时的社会情况
雅利安人从哪里来的
吠陀文明的发展
吠陀文明的发展
宗教的发展,祭司职能的分化
宗教流派之一,神秘和沉思流派

所谓的“中间国家”地区,指的是雅利安人向东扩张时期,有两个影响力很大的部落的所在地区,即今天的德里地区。

宗教流派之二,实用流派

碎碎念,“劫波”,“经”,虽然不懂宗教,这感觉,佛教的意味可就出来了。

吠陀时代的祭祀太复杂了,看的头疼……


抽象出来的祭祀步骤


抽象出来的祭祀步骤
祭祀的两种种类
天启祭的内容

天启祭祀有很多在我看来,奇奇怪怪的仪式。比如“1000年才能完成的仪式”,“609种祭品的仪式” 等等。大概就是仪式越多,越复杂才越虔诚,当然祭司这个职位也就越重要。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印度的哲学就是从这些祭祀理论中而来的。、


通过家庭祭祀仪式,可以一窥雅利安人的家庭结构。

这个家庭结构很熟悉啊

家庭祭祀虽然比较简朴,但是在我看来太频繁了。每天要进行5次祭祀,婆罗门,祖先,众神,众生和人类。真是一个都不落下,还心胸宽广,人类情怀。“祖灵祭”(shraddha),每月一次,很重要,祭祀家主的父系先祖,他们虽然已经死去,但仍然是家庭成员。

一个雅利安男孩子降生,有出生仪式。入法仪式标志着进入宗教生活和婚姻。死亡就举行火化仪式。其中入法礼,很重要。意味着第二次出生,象征着灵魂和精神的诞生。首陀罗可没有资格。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吠陀社会的四种种姓(瓦尔那)。

婚姻制度。雅利安人不能近亲结婚,女孩嫁人要有婚礼,象征着脱离原生家庭和其祖先崇拜,如果她的丈夫是家主,还要协助丈夫进行家庭祭祀仪式。只有已婚成年男子有资格担任家主和献祭者。

婚姻

碎碎念,大抵看来,其家庭制度很像我们印象中的中国古代宗法制大家庭。不过我们的大家庭没有那么多的宗教祭祀,当然祖先崇拜都有。


部落及其组织

吠陀时代,是部落的时代
经典的种姓制度

吠陀时代,部落之间征战不休,但是却没有形成大型国家,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把被征服人群排斥在外,无法整合大量敌人。但是无论如何,当吠陀时代接近尾声时,吠陀文明几乎传遍北印度,影响程度虽不深,但吠陀国王统治下的人民以及与其结盟的部落都打上了吠陀文明的印记。


吠陀时代的伟大史诗

吠陀文献本身不是大众文学,但是吠陀时代是英雄的时代,征战的时代,无数的诗人,说书人,歌者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传颂着伟大的武士的英雄事迹。这些口头文学最终形成了《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和《罗摩衍那》(Ramayana)。

英雄史诗


《印度次大陆》书摘记录-0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