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变“高危” 三伏天如何守护我们的心血管?
今日小暑,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转眼又到一年的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全国各地进入“高烤”模式。有研究显示,极端高温是所有自然灾害中的“头号杀手”,其造成的死亡人数比飓风和龙卷风加起来还要多。极端高温可能与至少17种死因相关,其中大多数与心脏和呼吸问题有关。
尤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每年的七八月份更是“高度危险”的季节。一项刊登在《环境与健康》期刊上的研究表明:最高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2020年7月,《今晚80后脱口秀》编剧赖宝因突发心梗离世,年仅39岁,2021年7月,国内著名药企—扬子江药业掌门人徐镜人突发心梗去世。多数人以为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夏日却放松了警惕。殊不知炎热的夏季更容易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缺氧从而导致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各种心血管疾病。
酷热天气给心血管带来哪些危害?
首先:三伏酷暑,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等脏器的供血就会相对减少。
其次,高温天气容易引起人体内循环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加之频繁使用空调,随着环境温度骤然改变,血管骤然收缩或扩张,使血管脆性增加,容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此外,夏天出汗多,人体的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梗等问题。加之受炎热酷暑影响,人们心情也容易烦躁、紧张,情绪波动造成血管收缩、痉挛,也可能引发意外。

还有一点容易被人忽视的是夏季由于天热,很多胸闷气短、头晕脑胀、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容易被人们当成中暑造成的不适,而忽略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一旦错过了这些重要的“预警信号”,就有可能错失心脑血管意外的抢救时机,造成严重的后果。
六招守护我们的心血管
补充足够水分
多喝白开水,也可以是淡盐水,分多次适量饮用,保证充足血容量。要主动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饮水,每次200-300毫升,一天2000毫升左右。这样可以避免因大量出汗而导致的血容量不足,稀释血液黏稠度,避免血液黏稠增高诱发心肌梗死。

保持良好心情
不良情绪会使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血压急剧升高、心率上升等。心情平静,交感神经张力就会下降,血压、心率也随之下降,从而远离心血管病的威胁。
保证充足睡眠
因为天气炎热,人们往往休息得很晚,或者休息不好,使得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中午抽时间午休20-30分,可以赶走疲惫,恢复精力。在夏天充足的睡眠是可以降低冠心病、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心衰等疾病的发生。

清淡饮食
夏季人体消化道功能减退,饮食方面可以增加瓜果蔬菜和豆制品,主食中加入粗粮,避免进食过于油腻或者高脂肪的食物。
合理使用空调
炎热的天气里,空调是必不可少的,也不能把空调温度调节太低,一般以26℃左右为宜,室内外温差最好控制在7℃以内。人体长久在空调房内会使全身毛孔闭合,身体热量无法散发,进而使脑部血管收缩迅速,引起脑供血不足。空调使用2~3小时后,应该开窗通风半小时,改善室内环境。
心血管的专项检测
重视心血管健康,除了以上日常生活中注意之外,也需重视心血管的专项检查。预防脑梗和心梗,首先要发现是否是高危人群。现有的证据和临床试验表明:常规心血管疾病筛查——血脂检查约有一半的漏检率。普通血脂,只能发现一半的高危人群,就是说高脂血症控制到正常仍然有风险,这也是高危人群。

即使普通血脂检查正常,也只有一半的好运是正常的,而另外一半的风险被完全掩盖,这也是心血管疾病越治越多的原因之一。很多血脂亚组分不正常,血管不健康的人群,因为普通血脂检测正常,自认为血管健康,没有引起重视,错过了早期呵护血管的最佳时期,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是令人感到惋惜和痛心的。
控制血脂亚组分指标正常是关键,血脂亚组分检测,准确预警您的血管健康!可预防,不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