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机枪的灵感来源,1896年尼泊尔的手摇机枪BIRA GUN
这篇和大家聊个奇怪的武器,尼泊尔双管手摇机枪。
故事是这样的,1814-181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尼泊尔打了一场英尼战争,最后是以英国胜利告终,尼泊尔靠割地求和才维持了独立。
不过这场仗英国人打的很难受,3万人打1.2万还来回磨蹭了两年。这主要是英尼战争中尼泊尔的郭尔喀人战斗力暴强,所以英国人就寻思雇佣郭尔喀人来当兵。
郭尔喀人确实很猛,每次印度不老实英国就派郭尔喀人收拾他们,慢慢的,郭尔喀雇佣兵名气越来越大,英军把这票人称为高原打印机。
时间到了19世纪末,当时马克沁机枪开始流行,郭尔喀人和英方表示自己想要几挺,这样万一印度人闹事儿,他们收拾起来也更方便。不过英国人也不傻,万一郭尔喀人来个反水,加上尼泊尔的高原地形再配个机枪,想杀上去就难了,所以一直拖着不给。
那尼泊尔没办法,只能自己造
图中这位大佬叫冈德拉·舒姆瑟,尼泊尔将军,高中毕业后去日本留过学,主修机械工程,对枪炮武器非常感兴趣。当马克沁问世之后他就在寻思自家也得搞个机枪出来玩,不过马克沁这种退管式机枪就当是而言算个天顶星科技,尼泊尔的技术水平造不来,所以冈德拉就退了一步,用手摇把式原理,制造了一挺类似加特林原理的“手动机枪”,并以父亲Bir(比拉)的名字命名。
(英文一般叫它Bira Gun)
截止到1897年,尼泊尔大约生产了15挺比拉枪,发射的是亨利马提尼步枪那票.577/450步枪弹。
这么一挺带轮架的机枪总重量大概在400公斤出头,靠手摇把子实现快速射击。在文章前面我说这枪类似加特林,其实这不严谨,确切的来说这枪类似于美国在1870年代的加纳德机枪,我截个动图给大家展示下。
图中这是加纳德,和比拉机枪原理基本一致。手摇把子会带动两个传动轮,轮驱动两根充当枪机的连杆来回抽插,连杆前进时推弹入膛,转到一定角度时击针释放,点燃子弹底火。连杆后退时抽出弹壳,挂起击针,手摇把子转一圈发射一枚子弹。
不过加纳德机枪用的是竖弹匣供弹,而比拉机枪用的是弹盘,这个设计不错。
这弹盘分两层,一层60发子弹,弹盘外侧有一圈棘齿,每转动一次把手棘齿就会走一格,供弹口的子弹自动落入进弹区。它和后来刘易斯机枪的弹盘供弹原理极其相似,一个压满的弹盘大约18公斤左右。
机匣右侧一般会贴着一块红色标签牌,上面大致写着由印度之星骑士团司令冈德拉·舒姆瑟发明,还带有1897的年份。
机匣盖打开后的特写,可以看到连杆的位置,当左侧连杆关闭时,右侧的一定处于打开状态。
正视图细节,总感觉这准心是不是偏低了一些。还有这些铁链是方便换枪管的,毕竟它就两根管子,容易打烫,如果用手直接去摸容易烫爪子。
可以看到用来调节水平和垂直射界的调节轮,用起来不是很方便的样子。
这玩意到底起到了啥作用不好说,毕竟都19世纪末了,马克沁已经是秒天秒地的存在。而且尼泊尔工业基础很差,这批枪都是手动机加工,公差很大,零件都不通用,甚至弹盘都不能互换。
古董网站上拍30000刀~ 不过这货挂了快三年了,还是没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