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看懂中国酒行业(二)白酒,啤酒的发展历程,为什么他们是龙头?谁还值得长期持有
线上抢茅台成为二零二零年电商中的一股小热潮,只要抢到转手就能最低赚五百元。同样的。白酒股在二零二零年的股市当中也是一枝独秀,就冲着二十一万才能买一手茅台的龙头劲儿。我们先来看白酒行业,二零一九年上市的白酒企业按营收排行依次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这行业前五的企业合计总营收规模达到一千八百六十三点七一亿元。到白酒行业总规模的百分之三十三,头部效应非常明显。到了这里,我们看到酒行业中有着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其中,白酒是酒行业中的绝对龙头。
而前五个酒品牌又是白酒中龙头的龙头,而最近上涨比较猛的酒鬼酒,其实营收只能排到第十五名,不过他的增速却好于其他企业。达到百分之二十七点三八。所以我们干脆直接聚焦在这五家龙头企业。我们对比一下他们的营收利润和他们的市场策略。在开始之前我们要大概先了解一下白酒企业在过去这些年中。他们都经历过什么?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白酒企业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龙头。从八十年代到一九九三年,这一阶段供不应求,属于产能的扩张期。谁的产能大,谁就是龙头。
而分酒则在一九八五年前后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全年分酒产量突破八千吨,占当时全国十三种名白酒产量的一半。所以这一阶段分久为王,到了一九九三年,因为前期的产能扩张太快,很快就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大量的库存积压占据了各家白酒企业的现金流。为了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各家企业开始在营销端做出改变,大力拓宽销售渠道。最典型的就是以五粮液为代表的酒企在一九九四年开始实行了品牌延伸策略。
即推出终端的五粮醇,并开始尝试品牌买断,由一家企业独家销售,这既让五粮液旗下的不同品牌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也让经销商有了足够的利润空间。这次营销端的创新让五粮液的销路很快就打开了。到了一九九四年时,五粮液在价格和规模上已经全面超过了此前的分酒,并一度成为当时的白酒市场上的新的龙头企业。此时,五粮液为王,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两千年前后。两千年开始,茅台开始凸显价值。
一来大力拓展军政方面的渠道。对茅台积累了很强的品牌背书。二来,茅台大力铺设专卖店,拓展销售渠道。三来开发年份酒,强调时间价值。从那之后一直到今天。我们都能深刻的感受到,其实茅台在那时候的策略开始更加注重品牌。二字。从两千年到二零一零年这十年前行业第一的茅台开始越来越大的和其他酒企拉开差距。并始终处于绝对的龙头阶段,如今我们也称为茅台为王。到了这里我们能看到茅台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第一的在只要生产就能赚钱的阶段。产能最大的分酒是第一,产能过剩之后销售渠道做的最好的五粮液是第一。但是随着供给端和消费端的逐渐饱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最后才逐渐演变成品牌为王。茅台第一,一定要记住这句话,不同时间点有不同的市场环境。正是因为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造就了不同的地域,其实很多市场需求都是如此演变的。
一开始市场要求的是能用,这属于行业的温饱阶段,后来会逐渐过渡到好用,甚至是好看和好玩。这时候是行业的创新阶段,但如果走到最后,往往都会过渡到只要买的这个产品,就可以代表身份,或者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的品牌阶段。今天白酒这个行业虽然已经发展到了中后期的品牌竞争阶段,但是我想说,其实今天其他的很多行业,比如新能源汽车、房地产目前都还处于前两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渡期。这或许也就意味着,今天这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可能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的发展当中,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行业龙头的这个位置。也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当然这种具体的就需要你自己去分析,或者等我之后的视频到了这儿,听懂了,在弹幕上打个了解,有疑惑的。直接在评论区提出疑问,我会用我的看法一一解答的。二、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的财报对比。一、整体对比茅台龙头凸显。截止到今天,写稿,各企业二零二零年的年报数据还没有完全出来。所以我就用前三个季度的数据做了一下对比。这三个季度代表的趋势基本也就是二零二零年全年的趋势。会有什么出入给大家看一下。茅台在五家酒企的营收合计当中,以六百九十六元占据百分之四十五点四九的份额,不仅如此,盈利能力更是高于营收的份额,以三季度三百三十八亿元。占五家企业利润合计的百分之五十三点八五。
虽然茅台是规模最大的,但是在增速上营收增速最快的是五粮液和山西汾酒营收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未来可能有更好的市场份额。同时,在利润的增速上,山西汾酒更是以百分之四十三点七八的增速遥遥领先于其他的四家企业。二、增速对比山西汾酒快速成长。山西汾酒的利润增速大幅高于营收增速,往往证明着市场对其品牌的认可。如果复盘山西汾酒在二零一六到二零一九年的财务数据。会发现这几年的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为百分之三十九点二。从利润端来看,同期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百分之四十七点四。也就是说,山西汾酒这家企业已经连续多年出现利润增速大幅高于营。增速的情况,即使这家酒企每一次提价,市场对其也依然是买单的,这就是品牌的力量。虽然茅台和五粮液的品牌力更加强势。
但是这些企业正分别处于不同的阶段,山西汾酒恰好处于高速成长期。效率。二哥,泸州老窖看这五家企业的这些关键指标当中,我会把比较亮眼的数据标成了黄色。黄色越多的企业说明质量越好。茅台显然是整个行业中规模龙头和效率龙头。增速龙头就是山西汾酒,但是泸州老窖这家企业每个指标都还可以,虽然没有是第一的,但是利润率和毛利率只在茅台之下,而且利润增速也仅处于山西汾酒之下。这家企业常年以国窖和老窖双品牌运作,主打的也是高端球系列。所以虽然营收增速没怎么增长,但是利润增速却大幅的提升,也证明了。
虽然我的单品少,但是我都是强势品类。关于财务数据的对比,咱们就说到这里再多说,你们就容易犯困了。咱们今天主要还是从宏观视角来看整体的行业。关于独立的企业就得下回分解。大家可以把你想了解的九起名字打到弹幕上,我后续会选一些大家关心的企业,用我的视角带你看一看这家企业。关于白酒行业未来会如何发展,我们一会儿再说。现在我们先说酒行业的另一个大品类。啤酒从一九八零年代初开始,啤酒和白酒一样,也正是处于行业的扩张期。
全国啤酒产量从一九八零年的六十九万吨到了一九九四年已经增长到了一千三百七十八万吨,增幅二十倍。这期间,大批量的啤酒厂建立起来。就好像是早些年的团购市场和共享单车市场一样,啤酒企业遍地开花。到了一九九三年,行业前十名企业的市场占比仅占到整个行业的百分之十五。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中,啤酒产业开始逐渐分化,出现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大品牌挤压小品牌,小品牌自己经营,还不如高价卖给大企业。此时也开启了行业的第一轮并购潮。一九九九年,青啤收购了汉斯家酿。
二零零一年,华润收购了大连啤酒厂四川蓝剑啤酒、安徽蚌埠圣泉啤酒厂、合肥康泉啤酒厂等等。二千零二年,行业前十名企业的市场占比上升到了百分之四十三。由于啤酒多属于薄利多销的品类,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也偏低。到了两千零八年经济出现动荡的时候。很多啤酒厂熬不下去了,出现了批量的关停潮,一些还算优秀的小企业在这个时候被大企业并购,仅零九年到一一年这三年时间里,九起的并购案就高达二十次。到了二零一三年,行业前十名企业的市场占比上升到了百分之六十七点七,到了后来仍旧有不断的大企业去并购小企业。比如二零一五年青岛啤酒收购三得利中国的百分之五十股权。
二零一七年,百威英国收购上海精酿啤酒拳击猫。二零一八年,华润啤酒收购喜力部分业务等等。总之,啤酒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头部越来越聚集的现象。如今,行业前十名企业的市场占比已经上升到了百分之八十五,而行业的前三名正是华润啤酒。青岛啤酒和百威啤酒这三家企业的市占率更是超过了百分之七十的市场份额。所以这时候我们再综合看啤酒企业在a 股中的企业。是少之又少。
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重庆啤酒、珠江啤酒、惠泉啤酒。在选择面本来就不多的情况下,行业集中度就越来越高。如果真的选择啤酒企业。基本上你的选项只剩下一个白酒的利润率较高,所以各家企业都更热衷于做自己的品牌。但是啤酒利润低且消费频次更高,品牌则分化的更快。就像a 股的啤酒龙头,青岛啤酒。净利率只有百分之十二点七四,但是白酒的龙头茅台却有着百分之五十三点三四的净利率。
即使行业第五的山西汾酒,净利率也比青岛啤酒多出了一倍的空间。到了这里,我们看啤酒相比于白酒市场发展周期有所类似。但是由于啤酒品类的薄利润属性,在马太效应逐渐显现的过程当中。最终企业的发展比白酒更多更快的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超级并购潮。但是如果我们今天眺望未来,白酒和啤酒却殊途同归。都能看到一些相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