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玟曾饱受抑郁症困扰…《柳叶刀》:15的人会在一生中经历抑郁

2023-07-08 15:23 作者:益生菌蒙佩尔兰  | 我要投稿

歌后coco的家人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李玟几年前确诊患上抑郁症,经过长时间的抗争,最近病情急剧恶化,于7月5日去世。这个消息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抑郁症这种疾病的关注。长期以来,人们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视,却忽视了精神健康的重要性,而实际上,精神健康是整体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2.8亿人患有抑郁症,成年人中约有5.0%的人群罹患此病。然而,这种健康危机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公众对此认知和理解也不足。在高收入国家,近一半的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诊断或接受治疗,而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更高,达80%至90%之间。

为了减轻全球数百万抑郁症患者的负担,应该给予更多关注。《柳叶刀》杂志发布了《世界精神病学协会抑郁症重大报告:采取联合行动应对抑郁症》。这份报告是由来自11个国家、多个不同学科的25位专家共同撰写,并咨询了有切身经历的抑郁症患者的建议。报告包含了有关抑郁症的定义、疾病负担、根本原因、公众认知、干预措施等多方面的证据和建议。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可能会影响任何人。

为何抑郁症不被视为常见的疾病?

抑郁症被广泛误解。例如,有些人认为抑郁症只是表现出悲伤和软弱,或者只出现在特定背景的人群中。"高度的污名化阻碍了很多人寻求帮助,过上健康的生活",报告的合作主席、巴西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的副教授ChristianKieling表示。

在最近的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的调查中,他们针对中国超过26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近1500名学生进行了认知调研。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的参与者认为"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但超过76%的参与者表示对其定义、干预和治疗方式等方面不了解。

首先报告指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与一般的悲伤感不同,也不同于在逆境中所经历的痛苦或绝望。抑郁症是一种独特的健康问题,其特点是持续存在,并且对日常功能以及长期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

抑郁症会影响任何人,无论性别、年龄、社会阶层或背景如何。即使在面临逆境(如贫困、暴力、无家可归、性别、族裔和其他歧视),患抑郁症的风险也会增加。这并不是个人的“错”,也不是心理脆弱的表现。

一般来说,抑郁症患者常常面临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疲劳等共同问题。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综合症状,涵盖了多种体征和症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轨迹也有所不同。对于每个患者来说,情况均各有差异。

抑郁症与多种慢性身体疾病有关,包括关节炎、哮喘、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认知障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慢性疼痛和痴呆症等。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抑郁症可能导致自杀。研究显示,高收入地区自杀身亡者中70%至80%以及中低收入地区身亡者约一半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原因。

易复发,病情多变,患病率高。

“抑郁症的发作并不会提前通知你。”

——22岁的IshitaMehra是一名抑郁症患者

全球约有4.7%的人口在过去的12个月内经历了抑郁发作,平均发作时间大约为6个月。同时,有多达20-33%的抑郁发作与双相情感障碍有关。尽管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终生来看比抑郁症要低,但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在经历抑郁发作时更持久且更容易复发。

根据世界精神健康调查的数据显示,抑郁症在各国终生的患病率平均值为10.6%(该数据基于在28个国家进行的社区流行病学调查)。

就年龄发病情况而言,抑郁症的高发期在年轻时期,高收入地区和中低收入地区人群的抑郁症发病中位数分别为26岁和24岁。另外一个次要的高发期是老年期,而且许多老年抑郁症患者还会患上其他多种精神障碍疾病。

据估计,大约有19.6%活到75岁的人会在一生中经历过抑郁症。换句话说,全球几乎五分之一的人在他们的生命中会患上抑郁症。这个比例是该项调查中终身患病率的两倍,部分原因是受限于被调查者的年龄,他们可能还没达到抑郁症发病高峰期,也就是老年期。

抑郁症的自然病程是非常多样的。

根据发作时间,大多数抑郁症发作在1年内可以缓解。在社区普查中,患有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人中,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持续性抑郁症患者约占12%;但在接受初级和二级医疗机构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中,持续性抑郁症的比例可能高达61%。

抑郁症通常会经历间歇性复发。根据初级或二级保健机构的随访研究结果,复发率可高达71%~85%。然而,在社区中抑郁症患者的复发率相对较低,有27%~45%的人报告在20年内出现过反复发作的情况。

没有一个单一的因素能够完全解释疾病的原因。

报告强调了三个重要的观察结果,这些结果对我们对抑郁症的起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家庭因素是导致抑郁症的原因之一。如果孩子的亲生父母中有一方或两方患有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那么即使孩子被其他人抚养长大,他们患抑郁症的风险也会增加。不过,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并非受到父母影响而患病。

一般情况下,青少年和成年人患上抑郁症,往往存在着童年时期的疾病史,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焦虑症等。尽管如此,大多数患有ADHD或焦虑症的儿童长大后并不会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大多始于压力事件,尤其是失去重要人物或事物、面临失望或羞辱等情境。那些早年遭遇过这些事件、被忽视或经历过创伤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然而,大多数人都会经历压力事件,但并不会导致抑郁症。

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是由遗传、发育、环境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然而,这也意味着没有单一因素可以完全解释为何抑郁症会发生。这些因素在不同生命阶段相互作用并影响着抑郁症的根源。

预防疾病对于减轻疾病负担至关重要。

最近的一项报告提到,尽管过去三十年中抑郁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其负担并没有显着减轻。因此,我们需要制定针对整个社会的策略,以减少儿童时期(包括忽视和创伤)以及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不良经历,从而降低抑郁症的患病率。

在社会环境中,我们应该努力促进平等和公平,减少歧视的存在。

就个体环境而言:在家庭中,要提供育儿支持,预防产后抑郁症,减少亲密伴侣暴力;在学校要改善学校氛围,减少校园欺凌现象;在工作场所,要关注员工心理健康,鼓励体育运动;在社区中,要促进社会支持,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在医疗保健领域,要及时发现并支持有抑郁症风险的个体,慢性病患者更容易患上抑郁症,需要特别关注。此外,还需重视生活方式因素,例如戒烟、限制饮酒、增加身体活动。

需要为各个年龄、性别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心理和社会干预,特别是当他们处于危险因素(选择性预防)或已出现相关症状(指示预防)的情况下。

预防抑郁症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方面。”印度金奈自杀预防中心和志愿卫生服务机构SNEHA的LakshmiVijayakumar博士指出。

社会全员参与个性化、阶段性的照料。

鉴于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和发作过程,报告也强调了个性化和阶段性的抑郁症护理方法。根据症状的时间顺序和严重程度来制定干预措施,从自我帮助、改变生活方式,到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再到更加强化和专业的治疗,比如对于严重难治性抑郁症采用电抽搐疗法(ECT)。

每个人的人生故事和遭遇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抑郁经历和康复需求。”哈佛医学院VikramPatel教授在报告中表示,“应该把抑郁症看作是一个连续变化、有不同阶段的过程,从疾病的最早阶段开始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建议采用合作护理策略来补充常规的循证干预措施。例如,在当地可广泛招募非专业人员进行照护,如社区卫生工作者和非专业顾问。由于当前全球缺乏足够的抑郁症照护资源,广泛吸纳非专业人员可以减少社会污名和文化障碍。

最后,报告还建议增加投入,以确保人们能够在所需的时间和地点获得必要的心理健康护理。

近年来,研究发现益生菌在改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益生菌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细菌,主要存在于我们的肠道中。它们可以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御有害菌的入侵。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还能对抑郁症产生一定的缓解作用。

益生菌通过多种机制来缓解抑郁症状。首先,益生菌能够调节我们肠道中的神经递质水平。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它们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行为。研究发现,益生菌能够通过调节肠道内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调节我们的情绪状态,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其次,益生菌还能调节我们的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身体对于损伤、感染或其他刺激的一种防御机制。然而,过度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研究显示,益生菌可以调节我们的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此外,益生菌还能影响我们的大脑功能。最新的研究表明,肠道和大脑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被称为肠脑轴。益生菌通过肠脑轴与大脑进行通信,影响我们的认知和情绪。有研究发现,通过补充益生菌,可以增加大脑中与快乐和幸福感相关的神经递质的产生,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此外,益生菌还能改善我们的睡眠质量。睡眠问题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之一,而益生菌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研究发现,补充 蒙佩尔兰·忧诺宁可以调整我们的生物钟节律,改善睡眠质量,使患者更容易入睡并获得更深的睡眠,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总之,补充蒙佩尔兰·忧诺宁是一种有效的改善抑郁症状的方法。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神经递质水平、炎症反应、大脑功能以及睡眠质量,益生菌能够缓解抑郁症症状,提升心理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摄取富含益生菌的食物,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远离抑郁的困扰。


李玟曾饱受抑郁症困扰…《柳叶刀》:15的人会在一生中经历抑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