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随笔(11下)

2022-04-10 22:01 作者:Sakurai_Nozomi  | 我要投稿

各位,几日不见,甚是想念。

在上一篇,我讲了一下小米10还有小米11,并由此简单发布了一下我的看法,当然,那只是一个引子,毕竟只从两个手机的品质和销量,是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的,而且那也是不完整的。

所以我又专门准备了一个下篇,这次,要讲的干货,很多,会分成几个大板块来讲。

那么,废话不多说,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个人认为小米最顶级的系列,是那个系列?

Note?这个系列早已经死翘翘了。

数字?它们也是从10开始才渐渐往高端市场发力。

Civi?这玩意就是线下机。

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这个系列对于小米来说,曾经是一个有望冲击高端的系列,它也是“梦幻四系列”里面最先登场的一个(至于是哪四个我后面揭晓),但是小米却是“一副好牌打得稀烂”,如今这个系列,已经陷入了迷茫。

这个系列,就是小米mix系列。

而我们的第一个板块,就要从mix开始:

 

 


 

Mix1:全面屏时代前的惊艳亮相

 

时间回到2016年,那一年,还没有“全面屏”这个概念;那一年,各厂商都还在钻研16:9这个比例;那一年,追求高屏占比的方式就是追求更窄边框。。。

也正是那一年,小米发布了小米mix。

那个时候的mix,凭借着激进的去额头方案,将视觉效果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尽管因为此也付出了代价(超大的下巴;被移到了下巴底下的前置摄像头,你拍照需要把手机倒过来;没有选择主流的sony的CMOS而是选择了ov。。。),但是放在那个时候,这些改动为小米mix,提供了当时独一无二的视觉效果。

当然,我知道可能有人要杠精了:诶你那个小米mix“借鉴”了夏普的305SH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你真要这么说,我也只能“啊对对对”了。

不对,如果你真的就这么理解了的话,那你肯定没有get到最深处的含义,那我这么问你,那为什么现在一提起“谁开创了全面屏时代?”为什么那些数码博主,手机爱好者都会说是小米,而不是夏普?

要我个人的见解,夏普与其说是“全面屏”,倒不如说是“窄边框”,夏普那么做,只是为了追求窄边框的极致,而小米,则是追求“正面几乎握着的是一块玻璃”,请问哪个格局更大?

而且不要忘记了,当初让谷歌打破16:9的比例的人,正是小米(mix1的17:9就是专门去找谷歌谈判专门定制的)。

Mix好用吗?虽然它有着当时能拿出的最旗舰配置(骁龙821,6+256等),但是妥协了的前置和后置相机、还有接听电话的方式(简单打个比方来说mix使用的是相当于全屏幕发声),让它并不是一台好用的手机。

但是,作为一个概念机,它拿出了它足够的诚意,代表了小米对当时未来机型发展的探索和构想,所以产品本身好不好用,这已经不是重点了,就跟概念车一样,它展示的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Mix2:艺术与现实的平衡

 

2017年,全面屏时代正式爆发,各个厂商都发表了自己的全面屏手机,然而那个时候的安卓手机的全面屏,其实就是单纯的把比例提升到了18:9,也就是相当于拉长了手机,但是屏占比并没有多大的提升。

Mix2同样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比例,选择了随大流的比例同时,也做出了更多实用性的发展:中框换成了铝合金(但顶配仍然提供unibody全陶瓷版本)提高耐用性;将听筒融入到了边框提高拍照水平;摄像头也微微凸起,换取更好的拍照水平。。。

比起1代对于未来形态的极致追求,mix2选择了更多的妥协,但这样的另一个结果就是:mix,走入了大众市场。

从商业角度来说,这样做无可厚非,让更多的人接触这一产品,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如果你问我怎么看待mix2?我会说它是一个“中庸”的旗舰,但也正是因为中庸,让它在艺术和现实里面达成了一个平衡,如果普通版是为了单纯走量,那么unibody全陶瓷版本,就是小米对于艺术的又一次追求。

 

Mix2s:无奈的跟风

 

如果说二代是为了追求平衡而导致的妥协,这个附加的s,我只看出了小米无奈的跟风。

那一年,小米的全系产品,都是标准的红绿灯摄像头排列,没错,跟iPhone x一模一样的排列。

所以我个人是不喜欢它的后盖,因为从它用那个排列的那一刻,它就没有了自己的设计感。

相较于mix2,2s就只升级了处理器,以及影像部分,其他的方面,跟2没有太大区别。

或许正是那个时候,mix就已经有了开始陨落的趋势了,只是当时的我们都没有料到。

 

Mix3:“历史倒车”

 

谁能想到,mix3居然选择了滑盖这一方案,诚然,mix3放在当时,屏占比已经很高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机械结构的问题(滑盖这种本身就有一定的机械结构问题)、更低的电池容量(3200毫安,我的天)、更重的机身。。。

更何况论体验,我觉得真的还不如前代,我同学用的就是mix3,我上手把玩过,怎么说呢,作为一个探索的旗舰,为什么还要用后置指纹?先别说率先上屏下指纹的vivo,就连同样滑盖的荣耀magic 2都上了。。。

还有我有点好奇为什么连滑滑盖都成为了宣传要素?解压?是有点,但那个真的能当做宣传点吗?

Mix3成功吗?我不觉得,为了追求那么一点点的屏占比,选择了体验的妥协,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也正是这个时候,mix系列,迎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真空期,期间虽然发布了诸如mix α这样的概念机,但是那也是概念而已,基本上就是“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或许是人们对mix期待太高了,导致小米本身的实力支撑不起后面的研发,所以才停滞了这么久?

但是人们一直在期待,期待小米能带来更大的惊喜,结果。。。

 

Mix fold:电子垃圾

 

对不起,评价这个东西,我不得不要带有明显的主观情绪,恕我直言,它就是一个电子垃圾。

是的,请允许我这么称呼它,因为在我看来,mix fold,就是他妈的一个电子垃圾。

“就这?”、“年轻人的第一个教训”、“不配叫mix”。。。

时隔887天,Mix fold发布了,然而一经发售,便饱受争议。

我曾经去小米之家上手过mix fold,上手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他妈不就是三星那个fold的一代产物吗?

论品质,它在折叠的过程中毫无任何的质感,折叠的时候“垂死病中惊坐起”,就好比你熬了夜,第二天一早你想起来,但是又不想,然后你妈直接把你打醒了一样;折痕问题我也能理解,毕竟在更好的材质出来之前这是几乎无解的,但是就当时展示机那个折痕。。。一言难尽。

论硬件体验,外屏3:1的比例请问它能干什么?这就是个奇葩的比例,就跟遥控器一样,长,但是宽度却跟iPhone5一样?这样的比例,它就不适合刷信息流,不适合打游戏,也不适合视频通话。。。

它几乎什么都做不了。

内外屏的使用虽然因人而异,但是根据调研,更多的人选择的是外屏。所以如果按照这个标准,mix fold几乎就是被判了死刑。

但如果是为了内屏的体验,妥协外屏的使用,我也姑且能接受,那你告诉我为什么内屏要用60hz?更搞笑的是那个毫无用处的外屏居然上了90hz?

三星一代的fold那样设计,就是为了能够引导人们打开屏幕,享受大屏带来的好处,小米姑且也是借鉴了这套作业,但是它似乎没有搞懂这个作业的真谛,就你妈离谱,小米的工程师难道是不知道内外展开的时候那种割裂感有多难受?

硬件方面,mix fold搭载了高通骁龙888,12+512内存,搭配5065毫安电池,也就是中规中矩的旗舰机水平,仅此而已。

软件体验?12.5能好到哪去?更何况mix fold都已经是类似平板的玩意了,你软件适配再怎么说也要上去吧?

结果呢?先别说第三方了,连自己的第一方适配都是问题?很多都没有进行横屏适配,你第三方没有,我能理解,但是你自家的自带软件都不适配?啊?

还有更扯淡的,很多适配了的都只是表面适配,许多二级菜单都是直接竖屏?啊?

自研优势?除了那个澎湃c1摄像自研芯片,可变液态镜头,它还有什么优势?

价格?9999的价格,这个价位其实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已经不便宜了,但就是这么一个价格,小米却还在强调性价比?

恕我直言,当它说出“9999的价格需要一定的取舍”的的时候,mix fold这个产品,就已经输了。

难道Mix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性价比?

当一个已经上万了的手机,还需要用性价比来证明它的价值,这就是对它的潜在用户的最大的讽刺。

更讽刺的是,在后续这玩意出了一个虎年礼盒,价格直接掉到了6999?啊?首发用户直接黑人问号?

所以mix fold问题到底出在了哪?

于我而言,错就存在,它被冠以了“mix”的称呼。

这个玩意说难听点,就是一个半成品,但是为什么小米却要在那个时间点,发布这样的产品?

其实如果用写文来比喻,我觉得你们更好理解:假设赛马娘的同人圈举办了一个征文活动,然后规定了一个题材让写手去写,有的人是稳中求进慢慢写最后发布,但有人却是急匆匆的拿出了还没有修改完善的文直接发布。

Mix fold就是这个问题,没准备好。

它给我的感觉就是给众人宣布:诶,我们也出折叠屏产品啦。

但小米不会不知道这玩意有问题吗?不可能的,他们肯定知道这个产品有问题,而且是大大的问题,但是他们必须要在那个时间点发布,为了向资本证明“我们搞了个这么个玩意”,证明自己能搞。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你不准备好了再来发布?就跟有的人写文一样需要精心打磨般,为什么就不准备好呢?

是,写文的时候你是可以精心打磨,从而为看客带来许多优秀的作品,但是手机不一样啊,手机的迭代是非常快的,但凡你晚了那么一步发售,你就很有可能错失那一份蛋糕。

所以有的时候,在科技圈里面,慢下来,更需要勇气。

但即便如此,小米mix fold,仍然是一个失败的产品,它不配叫做mix。

 

Mix4:勉强合格的迭代

 

去年下半年,mix4带着炎龙888+来了。

但这代给我什么样的感觉呢?两个字:妥协。

要说Mix4最大的亮点,可能也就是那个屏下摄像头了吧。

确实,为了追求极致的全面屏,小米这次选择了屏下摄像头,乍一看,正面那种真全面屏的感觉,又回来了。

但是阿尔丹,这代价是什么呢?

代价就是屏幕素质的妥协,这次mix4的屏幕提供商是华星光电,分辨率1080p。

是的,1080p,这对于一个旗舰机来说,一点都不好,先别说其他家的,这个屏幕连自家的米11都打不过。

而且屏下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成像,我承认有那种不在意自拍的,但那只是少数,一个事实是,mix4的前置效果,非常糟糕,就这一点,相当于抛弃了部分女性用户,可能会有直男说:诶我就不在意。那如果有一天需要身份验证或者因为工作需要进行人脸录制的时候,我希望你还是能保持那个态度,至少我是见到一个up因为mix4的前置问题导致错过了一次重要的活动。。。

最主要是它自己的定位,在发售后的没过多久它就迎来了一波大跳水,啊?笑死?这是一个顶级旗舰的价格表现?而且它自己的硬件素质跟米11 ultra一比,它还有什么优势?

所以这也是为啥我只觉得它就是一个“合格的迭代品”,而不是“顶级旗舰”的原因。

回顾整个mix系列的发展史,mix本身就是一张好牌,但是小米却把它打得非常稀烂,作为“梦幻四系列”(分别是荣耀的magic,小米的mix,OPPO的find,vivo的nex)的先驱者,mix其本身的优势已经很越来越渺小了,如今nex已经gg,find与之前相比几乎是在摆烂,只有magic是在高歌猛进。

而mix?我个人觉得是陷入了迷茫,它现在是不清楚它自己现在的定位,米11 ultra和它自己的比较就能看出来了。

说到这里,其实我想你们也看出来了吧,mix原本是有能力作为小米的一张王牌,冲击那个高端市场,但是小米却自己给玩废了。

而且,在很久之前还有一个因素,客观意义上来说也对小米造成了冲击高端的束缚。

那就是已经“独立”了的红米(Redmi),为什么我会这么说,一会你们就知道了吧。

提到红米,你们会想到什么?性价比之王?低端机之王?小米的带孝子?

红米这个牌子有点特殊,因为在很久之前它可以说是小米这个的牌子的出货绝对主力,关于它的历史我们又可以再写一篇专栏,故不在这里叙述。

我们重点要谈的,是红米的k系列,而一切的起点,得要从它独立的那一天开始说起。

时间回到2019年,那一年,雷军正式宣布红米正式独立,并且请了新的掌门人卢伟冰(对就是那个被戏称“卢十瓦”的卢伟冰),也正式从那个时候开始,红米便开始了它的高歌猛进之路,而它的起点,要从k20系列开始。。。

 

 


 

Redmi k20 Pro:“干翻小米”,出场即巅峰

 

2019年5月28日,k20 Pro横空出世,作为红米系列第一个搭载骁龙855的手机(老实说我当时还很惊讶红米居然上了855),k20 Pro一出来就便得到了所有人的瞩目:

1080 三星OLED,真全面屏,骁龙855,第七代屏下指纹。。。

当时这个配置一出,所有人都感慨:小米9被干翻了,再加上“我们是在我们ko我们自己”这个梗的加持,k20 Pro是彻底的火了。

我自己也是个k20 Pro尊享版用户,所以你要问我它的感受?它确实是个好手机,但你要说它是旗舰?乐。

但是毋庸置疑,从某种方面来说,它确实干翻了小米9,即便综合质感不如它,阉割了几个4g频段(针对国外),但是论体验,小米9已经是被它无情的碾压了。


Redmi k30 Pro:向米10妥协的“尴尬产品”

 

2020年初,K30 Pro发布,2999的价格与其说是震惊,倒不如说是,“为了2999而2999”。

作为k30系列的高端产品,Pro版本居然没有高刷,要知道k30也有120hz高刷,并且卢伟冰还专门强调高刷的重要性,结果自家的Pro版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但是为什么k30 Pro要阉割高刷?是真的如他们那样说的“有些人可能不在意高刷”?

其实,你如果看了小米10的发布会,你知道雷军说了小米要冲击高端市场,你再看看小米10的配置,你再看看k30 Pro的配置,再回看k20 Pro的经历,联合起来想想?

我想你应该明白了吧?小米,不会给红米任何试图“越界”机会。

这很扯对吧?但试想你是一个小米的高管,你要让米10冲高端,结果自家的k30 Pro比自己还要好,你会怎么处理呢?

再看看当时k30 Pro的价格,变焦版顶配快要杀到了4000,这个价位,我为什么不加点钱,上米10?

所以k30 Pro的刀法非常精准,这也是为了防止它有哪怕一点点的篡位机会。

但这样也弄的k30 Pro的地位有点尴尬,而且相对于k20 Pro,升级感知又不是那么明显,所以,懂吧。。。

 

K30至尊纪念版:失败的k30系列机型

 

小米十周年发布会,除了听雷军的吹牛,小米10 ultra的发布,还有,k30至尊纪念版(简称k30u)。

这个机子怎么说呢,说它是超大杯?我觉得有点欠妥。

虽然搭载了同价位非常优秀的三星 e3 AMOLED,加上了120hz高刷,以及天玑1000+,但是实际体验下来,却是非常糟糕的。

高刷问题不说了,当时的MIUI 12虽然不像12.5那样问题多,但是糟糕的优化导致其掉帧非常严重。

还有天玑1000+的表现,我是好奇小米哪来的勇气说“跟骁龙865媲美”?我同学之前用的就是k30u,我问他天玑表现怎么样,他只是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换了小米10 ultra。。。

所以k30u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失败的红米机型。

 

Redmi k30s ultra:小米6的灵童转世,865的最后狂欢

 

其实我个人一直觉得k20 Pro才更像是小米6的精神继承者,但怎奈杀出一个k30su,当然我没有它,所以只能简单介绍介绍了。

144hz7档变速LCD屏幕,高通骁龙865性能三件套,k30su这两套组合拳一打,直接在同价位竖立了“无敌”的姿态,更何况还有5000毫安电池加持,让你完全没有续航焦虑。

前提是,只要你能抢得到。

 

Redmi k40 Pro/Pro+:迷茫的一代

 

为什么要说迷茫呢?因为它的定位比之前的k30 Pro还要尴尬。

跟自己的小弟k40相比,论性能,几乎是Pro了个寂寞(888什么表现你也懂);论摄像,提升也没有多大的地方。

最关键是价格,k40 Pro+的价格也来到了3699,这个价位不是说不值,但是加300我就可以上米11了(虽然也是888好不到哪去,但是那块2k屏幕还是很值得的)

所以k40 Pro/Pro+销量不如自己的小弟k40,也是非常正常的了。

 

Redmi K50/K50 Pro:欲响起腥风血雨

 

这次,卢伟冰带着重磅级产品来了。

这场发布会,我是全程看完了的,看完的感想就是:红米要杀疯了

在2000到3000的这个价位全系标配三星2k OLED,再加上天玑8100这个重量级,只能说,红米牛逼!

考虑到k50的这两个机型才发布没多久,要等市场的反馈,所以我这里也不再多加叙述,当然,有能力我会搞一台来玩玩。

好了,红米我也讲完了,其实你也该明白我为什么会说它是小米冲击高端的一个束缚了吧。

早期的小米基本绝大部分的出货量都是倚靠红米,带来超大利润的同时也间接限制了小米的发展,所以小米为了冲击高端,就必须要让红米独立,自己就去主攻高端,至于剩下吃不到的利润,就交给红米,但是这期间也似乎发生了一点小小的意外(比如k20 Pro干翻小米9)。所以后续红米的刀法越来越精准,目的就是为了给小米冲高端让路。

但一直这样会不会给红米带来坏处,我不知道,这个只能交给时间来证明了。

最后,来聊聊之前没有详聊的问题:小米为什么冲不了高端?

其实不止是小米,包括ov,都在面对这个问题。

我们不妨换个思路:为什么现在国产品牌,目前就华为成功了?

高端品牌的塑造,真要说有什么秘诀?其实说简单也简单: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成功的营销,渠道建设的成功,品牌的价值对得起你的产品的溢价。

但如果真的就这么简单的话,那为什么只有华为做到了?小米为什么不行?

很多人都说:小米就是一个组装厂而已,怎么可能会高端?

这是一个理由,但绝对不是核心理由,因为真要这么说,大家基本都是同一供应商提供货源,用老罗的话说就是“都是一个供应商的,装什么孙子?”

所以核心问题是什么呢?我觉得这个也是值得去思考思考的。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支持小米冲击高端,只是不要忘了回头看看中端市场。

毕竟,高端市场是决定了你的高度,中端市场决定了你的宽度。


随笔(11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