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攝食行為
一項研究發現,蜘蛛和其他以食小爬蟲為生的昆蟲都會有目的地尋找一種均衡的飲食,以維持它們的健康。科學家發現,它們會用不同的方式尋找食物,以調整營養不良的狀態。這個研究結果刊登在《自然》雜誌上。研究人員在報告刊登出來之後補充說,其他一些比較大的食肉動物,比如美洲豹和鯊魚也會調整它們的食物以保証均衡的飲食。 來自英國、丹麥、新西蘭,和以色列的科學家組成了一支研究小組,他們對一種行動敏捷的地面甲蟲一只狼蜘蛛和一只結網的沙漠蜘蛛進行了測驗,觀察它們是否會有目的性地選擇脂肪和蛋白質。 首先,研究人員給這些動物喂食一種不均衡的飲食,或者缺乏脂肪或者蛋白質。隨後在喂食過程中給它們提供多種食物選擇,並進行監測。結果發現,先前在食用脂肪充足的食物後,結網的沙漠蜘蛛會選擇吃一些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以調整這種不平衡。而當一開始就被喂食充足的蛋白質時,相反的結果也會發生。 英國牛津大學的動物學家大衛-麥伊特茲表示,在狼蜘蛛身上也會發現同樣的事情。他說:『狼蜘蛛並不織網,它們總是坐等獵物的出現,然後捕食,所以我們一般認為,它們不能出去挑選自己的食物,而只是抓到什麼吃什麼。但是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它們所吃的獵物也依賴于獵物的蛋白質含量,以及它們的上頓食物內容。如果它們在前一天食用了高脂肪含量的食物,那麼第二天它們會吃更多的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麥伊特茲說:『結網的沙漠蜘蛛對其所食獵物類型的控制能力更差,因為它無法吸引含有特殊營養的特殊食物,而只能食用那些困在網上的獵物。』 然而,研究小組發現,這種沙漠蜘蛛會根據自己的上頓食物內容,有選擇性地從一種果蠅身上吸取營養。目前還不清楚這種沙漠蜘蛛是如何具體操作的,但研究人員猜測,可能是蜘蛛將一種黴注入獵物體內,然後吸收其身體的營養。 麥伊特茲說:『蜘蛛將黴注入獵物體內,先讓其發揮作用,然後吸收一半被消化的汁液。顯然,如果它們上頓食物缺乏蛋白質,它們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補給更多蛋白質。』 麥伊特茲的同事、牛津大學動物系的斯蒂芬-辛普森和大衛-羅本赫邁也在進行一項研究,他們對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根據營養需要而調節食物供給的可能機制進行了科學研究和鑒定。他們對食草動物蝗蟲進行實驗,發現了一種新穎的『味覺反饋』機制:血液中的營養水平顯示了蝗蟲的營養狀態,會反饋給它最需要的食物類型的味道。 辛普森說:『這表明蝗蟲對食物選擇的直接性,營養種類控制食物的選擇和需求,並給其味覺反饋,而不需要經過複雜的神經系統的綜合化處理。蝗蟲能將某些氣味和有利的食物聯繫起來,它們會被包含了自己所缺乏營養的食物所吸引。』 麥伊特茲說:『對於食肉小蟲來說,不同的食物也含有不同的營養價值。有些獵物可能含有臘腸一樣多的脂肪,但有的可能只像瘦牛排一樣。比如,生于谷物、麵粉中的甲蟲幼蟲就含有豐富的脂肪。如果一只食肉動物需要蛋白質,它可能會去尋找像蚊子這類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與人體脂肪相比它含有巨量的瘦肉,而且蚊子還吸血,而血中充滿了蛋白質。』 一些更大的食肉動物也顯示出對食物的選擇性,比如,對肉食性魚的實驗就表明,它們能夠根據營養價值而合理安排飲食。 麥伊特茲表示:『豹子能夠從畜體的某一部分得到某些特殊營養,如果他們無法一次吃掉一整只羚羊,那麼它們會選擇吃掉自己最需要的部分,然後將剩下的部分埋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