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 2023赛场上的冷门干员,也许是下一个宝藏?


随手写写,一些上过比赛但是因为BP没到5%基本上不了统计的一些干员(新版Bandit在哪里)
说明
像Grim、Sens、Kali这样从未成为主流,从未强过的进攻方“三巨头”不提,毕竟育碧就没想好好做这些干员。按照育碧内部的做法,估计也没想如何加强这几个干员到一个可堪一战的级别。
本篇主要专注一些曾经热门,但是由于莫名其妙原因变成冷门的干员,有一定潜力的干员。

Vigil(Cryn)
Vigil曾经在测试服喜提过一个加强,K1A拥有1.5倍镜,然后被取消了,而现在的Vigil属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被Solis干废,碾压,做上了冷板凳。
从次要装备上来说,Vigil和Solis都是摔炮+防弹摄像头。主武器上面,估计大部分都认为Solis副武器SMG11完胜Vigil的SMG12或CZ75,主武器P90肯定也比K1A更泛用。
区别在于技能,Vigil毕竟是一个早期干员,有很多设计得过于理想的地方。曾经Vigil的理想环境是想办法躲过小车侦查,隐藏起来伏击进攻方。但是随着地图开发的深入,和实战经验的累积,Vigil纯靠骗小车(骗自己)然后偷袭进攻方的成功率越来越小,Vigil变身成一个来回打小车,消耗进攻方小车,让进攻难以第一时间判断Vigil站位,逼迫进攻方1换1的防守方干员。但不幸的是,K1A这枪,进攻方都能欺负一下。
(更为尴尬的是,现在也没多少人拿Vigil绕后了)
然后我们看Solis,理论上Solis和Vigil的技能没有太多重合点,也就Solis也就在打小车方面和Vigil有那么一点相似,但这就是压死Vigil的最后一根稻草,Solis能干的更多,更泛用,更有主动出击的能力,而Vigil他好像就能打小车。至于躲Lion——还是先忘了吧。
实际上在SI上面,印象深刻的Vigil使用者也就Cryn——拿,就硬拿,效果基本很差。
补充一下,Kheyze在决赛中也在某几个回合使用过Vigil,但是效果都不好。Vigil这种干员的问题恰恰是育碧容易忽视的。Y8S1的过度保守非常的抽象,属于改进行积极改动的时候选择躺平,不应该进行积极改动的的时候突然就很劳模。
只能说育碧需要重新考虑一下Vigil的定位和作用。

请输入图片描述
Zero(Astro)
本质上Zero和Iana没啥太大的区别,技能都偏向于辅助和信息获取,只是倾向的点不一样,但是两位的出场率天差地别——原因也很简单现在Iana有手雷,Zero没有。充分体现了R6S的突破手正确——只要进攻方被育碧认为或者默许是突破手,你就青云直上,出场率和胜率步步高升。
如果现在两位轮流拥有手雷,那么两位轮流拥有吊打另一方的出场率。(至于都有手雷的情况,现在环境下还是Zero好用一点。况且都有手雷的环境,路人Iana出场率还不如Zero)
因此Zero现在的定位更像是一个辅助和切位,操刀Zero的选手定位也在3-4左右摇摆,比较经典的出场地图是银行。也和Vigil一样属于BP没到5%,查无此人的存在。
但是并非没有队伍考虑过把Zero融入进体系之中,相反有些队伍还是积极尝试的。比如FaZe之前在庄园和银行都祭出过Zero。庄园之中,可以在依靠二楼外窗打入摄像头至强化墙内,引导进攻方进行地板雷;银行之中,还是一个打桩的效果,某种程度上起到小车作用。这两个都是常规的备选战术,就算到目前阶段,也是偶尔拿出来用一用进行试探的战术。但本质上还是存在问题——操控技能时间过长会导致进攻方的脱节,从而错失进攻窗口。这也是为是什么不太看好Brava这类干员的本质原因。
然而现在的版本变动是向Zero有利方向。一速的Zofia虽然强度没什么变化,但是泛用性降低,毕竟不是所有地图都是小图,因此不能频繁出场。这样原本Zofia作为一个万金油的阔剑人选择就被空出来(当然Zero大部分时间也不带阔剑),还有一点是切位的枪械,Zero的SC3000K就是目前进攻方拿得出手的最好武器之一。说起来也有点讽刺,几年前进攻方的门面武器是F2、R4C、C8,而现在变成了G36C。
而那个将要实装的Zero修改,可能让Zero的出场率更推进一步。但我依然认为育碧的设计师不太清楚进攻方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如果单看进攻方列表,不说一半,至少1/3的干员强度是不如小叮当。这种操控技能时间过长的干员,在攻防双方都不吃香。
什么你说小叮当枪不行,1倍镜L85和1倍镜ARX200有很大区别吗。

Maverick
以一个莫名其妙理由拿掉手雷就直线下降的干员。
Maverick以前针对什么?针对是没有EMP情况下,通电的外墙和顶板。
而现在的环境是什么?是因为小型EMP的出现,导致了进攻方可以在准备阶段换成有小型EMP的干员去针对电爪。在电爪容易被针对的情况下,禁用Thatcher就可能没有太大意义,因此Thatcher从一个Ban位居高不下的干员,成为一个板凳奇兵,随时能拿出来针对防守方的特化干员。
即使这样,育碧为了路人和白金排位,又要重做Thatcher,可见育碧是真的重视玩家社区啊
在这个环境下,Maverick的战术价值就直线降低。Maverick依靠6%禁用,4%的出场,成为进攻方数据统计上的倒数第一。Maverick上场也不是切大墙——而是变成了烧小洞用视角差不讲武德的偷袭。本质上Maverick就是属于有雷来,没雷滚的典型,拉开和其他切位干员的地方就在于手雷。育碧对于Maverick的削弱过重,设计师笔记的内容过于矛盾。
个人的看法是,育碧的平衡从来不是靠数值上的增或者减亦或者重做完成的,往往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机制才能平衡。小型EMP的加入,即使小型EMP本身的登场了不高,但是也变相解放了Thatcher。
我发现Maverick问题上,很多自以为是的人喜欢以为其他人【过于愚蠢】、【懂不懂Maverick切墙】、【我玩的菜不代表没有】这种话术,自封专家之后对观点进行反驳。仅仅在小黑盒我就看到类似【Maverick需要熟练度,玩家不熟练】、【Maverick切CCTV外墙比EMP辅助切还快】这种语句。一方面这群人是谦卑的,会抱着【我不会总有人会】的态度,另一方面这群人是傲慢的,经常自封专家然后对反对观点指手画脚却又难不成实际证据只能以抽象概念加以论述。这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如此,实际上大部分游戏都有类似的一群人存在,最为典型的是去年韩服研究员刚刚介绍星蚀剑魔,就有各种重拳出击。
大部分玩家都会站在自己主观的角度去先下结论,然后对持不同观点的人赶尽杀绝。
至于你说设计师懂不懂R6S,不好说,懂的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