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不焚强震不倒的山西应县木塔之谜
雷击不焚强震不倒的山西应县木塔之谜
精工的技术内涵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精湛的建筑构造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精美的文化价值华夏艺术博物馆
选自《中国地名》2012年01期武 敌 董 劭
目前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一座相当于现代20多层楼高的建筑,却屹立至今950多年之久,这就是山西应县木塔的传奇之处。随着人们对木塔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它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奇呢?
中国古建筑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应县木塔屹立近千年不倒。浓厚的文化底蕴,鲜活的历史画卷,应县木塔是一座五彩纷呈的艺术博物馆。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佛宫寺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距今已有95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现存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佛塔。木塔因其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精湛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天下奇观。
山西省应县木塔景区讲解员孙文英:
木塔上面的材料大部分是落叶松,也有少量的榆木,全塔用料1万多立方米,材料是本地的,距此地不远处有一大片原始森林,叫黄花梁,砍尽黄花松,建起了释迦塔。
木塔高67.31米,约相当于现在20层楼房的高度,总重7000余吨,塔身为楼阁式建筑,平面八角。全塔上下除了砖石塔基和铁制塔刹外,整体架构所用都是木材,找不到一根铁钉,数以万计的构件全靠铆榫互相咬合固定在一起。
古建筑专家山西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李世温:
我们中国古代搞了好多木结构的塔,但是能保存下来的就这一个,因为它就是存在极限,超过极限你就很难保存。
在近千年的岁月中,木塔不仅受到了风霜雨雪等天灾的考验,还遭受过无数人为破坏,但迄今依然巍然屹立。那么,木塔能够“雷击不焚、强震不倒”的奥妙何在呢?
作为一个接近千年的这样一个古建筑,塔的保存条件和保护措施,给我们很多启示,好多建筑几百年就完了,而它能保存接近一千年,而且到现在在这一千年里头没有经过落架大修。
近一千年没有经过落架大修的应县木塔,主要采用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的建筑结构。这种结构将木塔分为内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又分别有梁枋等纵向横向连接,构成一个刚性很强的套桶式结构。
就是从外槽到内槽一直到中心这个半径方向,是有完整的一个构架体系,既能够抵抗竖向的作用力,又抵抗水平方向的作用力。
应县木塔外观为5层,而实际是9层。原来,木塔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面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建筑处理极为巧妙。这些结构就像一节节竹节,类似于现代建筑的圈梁,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这些外部影响,能够很均匀而平衡地在它这个结构里头各个构件来分布或传递。
正是有了这些精巧的设计,使得木塔的强度和抗震性能大大加强了。
山西应县木塔文物管理所所长秦亮泰:
上至皇帝,下至县官,还有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登临木塔时都要留下很多珍贵的墨宝,这些东西至今都完整地保存在咱们的木塔上面。
1974年,木塔在维修时,在2层和4层的佛像腹部发现160余件辽代文物,对研究辽代社会的历史、宗教等活动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
这批辽代文物填补了国家辽代文物的空白,刻经、写经这个都是目前经过鉴定是咱们国家的一级文物。
木塔以它精湛的构造,历经近千年依然巍然屹立。然而,今天的建筑专家们却警告说,上了岁数的“木塔之王”很可能熬不过下一次大地震或者狂风的侵袭。如今的应县木塔塔体已部分扭曲变形。
山西应县木塔景区讲解员孙文英:
我们这里第一主要构件,柱子(最长的)就有9米,在底层。最短的只有2.8米,在顶层。能够建得起世界上最高的木塔都是靠小部件斗拱支撑起来的。
应县木塔高超的建筑艺术让人折服,而木塔所拥有的文化内涵同样令人惊叹。进入木塔,迎面是一尊11米高的释迦牟尼金身塑像,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高大的室内泥塑,佛像周围则是精美的壁画。在木塔内共有辽代风格的壁画、塑像40余件,这些作品线条流畅,比例均匀,色彩和谐,形象生动。塔上还保存并悬挂辽金至民国期间的牌匾、楹联6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