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要药蔓荆子 蔓荆子,又名蔓荆实、荆子,为马鞭草科落叶小灌木植物单叶蔓荆和蔓荆
头痛要药蔓荆子
蔓荆子,又名蔓荆实、荆子,为马鞭草科落叶小灌木植物单叶蔓荆和蔓荆的果实。本品味苦、辛,性凉,入肝、胃、膀胱经,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具有疏风散热、祛风止痛、清利头目之功,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头痛及头昏、风热上扰所致的目昏、目赤肿痛和风湿痹痛、肢体挛急等。《本草汇言》言其“主头面诸风疾之药也。主通利九窍,活利关节,明目坚齿,祛除风寒、风热之邪,后世治温痹拘挛,寒邪脚气,入汤散中,屡用屡效,又不拘于头面上部也”。
相传在洪武年间,太湖县有位名叫刘焘的人在广西柳州做知府,回太湖县省亲时,带回蔓荆子种子,赠送给家人种植,其家人将种子撒在河滩上,后逐年生产繁殖。但当时人们对蔓荆子认识不够,对它的生长无人问津,结果还是寥寥无几。到公元1883年,几场大雨冲破了堤坝,淹没了万顷良田,时过水落,皆淤成了高低起伏的沙滩,蔓荆子才获得了生长繁衍的环境。如今蔓荆子主要产区分布在太湖县长河两岸沙滩上,此地气候好,雨量丰富,而蔓荆子适应性强,群集蔓生,耐干旱,适宜在土质疏松、通透良好的沙质土生长。
蔓荆子最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及头风头痛等症。因其味苦兼辛,有疏散风热、祛风止痛的功效,故可用于感受风热引起的头痛,临床常与防风、菊花、石膏等配伍应用;对于头风头痛病症,本品又可与藁本、川芎等配伍应用。因蔓荆子能祛风邪而清头目,故又常用以治风邪所致的目赤肿痛、头目昏暗,与菊花、川芎、决明子等配伍应用。但须注意的是,胃虚体衰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