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终结者:黑暗命运——NEVER BACK

2019-11-07 19:44 作者:顶荡顶顶荡  | 我要投稿

好像我的每一篇推文都是在写完之后两三天才发出来,这篇影评也不例外。其实大体内容在上周五看完莎拉.康纳和丹妮最后开车远去时就已经构思好,憋了这几天的原因一是想看下风评如何、自己的观点是否偏激,另一个就是实在想从一堆垃圾中找出些发光的金子,可惜还是没有找到。




《终结者》系列电影跨越了一代人最有活力、最有激情的岁月,当年20岁上下的年轻人历经30余年的沉浮如今是什么模样?他们看到了最后一部“won’t be back”的终结者又会是什么感觉?我不知道,因为对我来说,那是最初的“电影艺术”“欣赏水平”的启蒙。《终结者2:审判者》是笔者很小的时候老爸用电视放碟片看的第一部电影,用他的话说就是“平常坐都坐不踏实,看人施瓦辛格俩小时都没动窝”。小学时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的电影频道里放《终结者》的前三部只要有时间都不会放过。毕竟施瓦辛格是真正的男人、真正的硬汉的代表,一种力量、强硬的象征,帅的无可理喻。



《终结者》第一部推出的时候,经典的《星球大战》系列也才步入主流视野不久。而第一部的提出的概念放到现在也不过时:robot或者machine与人类的关系、人工智能的前景、时间穿梭的可能性以及平行宇宙、不同时间线的推演等等,在今天,与这些概念及有关的思考仍是科幻小说与科研内容的重要部分。可在1984年,卡梅隆把这些概念封装进一部电影中,即便受限于技术水平画面效果相当有限,他仍用简陋的技术(现在看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让这个故事深入人心。如果要推选出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卡车司机,提名最多的一定是他。


抛开第3、4、5这些与原作在故事线上无关的作品不谈,1、2、6这三部在内容上是可以自洽的,尤其是1、2部,形成了完整的时间闭环。在第一部里我们得知,美国军方的军用系统“天网”会在1997年具有自我意识,挑起世界规模的战争、组建了针对人类的机械军团导致我们面临绝境,而莎拉.康纳的儿子将会是人类抵抗军的领袖、是未来的希望。“天网”为抹杀他的存在利用时间穿梭的技术派遣人形机器人T-800回到过去“终结”莎拉,而抵抗军应对天网的措施是派出一名战士保护莎拉.康纳。


第一部的剧情就这样展开,T-800和抵抗军的凯尔几乎同时找到莎拉,双方后凯尔带着莎拉逃走,从酒吧的枪战一路到公路上的卡车追逐战(卡车司机没错了),莎拉逐渐了解到现状。但二人再次被发现,接着是又一轮的战斗和逃亡,而这次两人虽逃过一劫却被警方逮捕,凯尔因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和证实事实被审讯,莎拉则逐渐放松警惕并认为凯尔只不过是名精神患者。与此同时施瓦辛格为自己取出了子弹和左眼(当年不敢看,全片最R级的镜头),然后戴上墨镜闯进警局。最终以凯尔死亡的代价干掉了终结者。


电影节奏很紧凑,接连出现的大段打斗与追逐场面让观众迅速进入剧情,世界观也在不停歇的枪战里逐渐完整,人们突然发现自己对手的强大——它来自未来,知晓所有我们已知的事,同时拥有常规武器无法摧毁的身体,它还可以隐藏在你我身边,寻找、等待目标的出现,然后以压倒性的优势终结你。我们不清楚它能力的极限是什么,我们能够应对这种威胁的努力却如此不济,一方面我们没有足够强力的武器,另一方面注定没有人相信。如果不是凯尔.里斯,世界就此终结。所幸,我们的凯尔不仅舍身保护了领袖的母亲,还在无意中成为了领袖的父亲(我当你是手下,你却想当我爸爸!?)。



应该说那个年代机器人的理念逐渐被人熟悉,阿西莫夫不朽的科幻著作《基地》里机.奥瓦尔作为一名“机器人”却发展出“第零法则”(机器人必须保证人类整体不受伤害)并以近乎永生的形式影响着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它代表着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中“善意的”一面,而在《终结者》中,人工智能则代表“恶意”一方,两者从相反的立场表达了人类对“可能发展出更高智慧的造物”的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盟友抑或仇敌,工具还是个体,这些是人类绕不开的问题。


说回电影,第一部的成功一半归功于动作戏的精彩与设定的引人入胜,另一半要归因于阿诺德.施瓦辛格的硬朗和迈克尔.比恩的英俊,施瓦辛格钢铁硬汉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到了《终结者2:审判日》里,施瓦辛格作为T-850型终结者出场、从玫瑰束中拿出霰弹枪,戴着墨镜向约翰.康纳身后的T-1000射击时,当原本属于邪恶一方却被人倾慕的终结者在正方阵营里出场时,影片前期因莎拉被关进精神病院和约翰叛逆期引起的压抑气氛一扫而空。当然T-1000液态金属型仍然实力强劲,相比第一部时一无所知、力不能及的状态已经改善太多。影片中期开始施瓦辛格获取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在那以后逐渐理解人类的思维与情感甚至一部分担任了约翰“父亲”的角色,这些和他从未改变的硬汉形象一起让T-850熠熠生辉。



第二部的剧情衔接首部。莎拉.康纳为保证约翰不会被终结者找到并能成为合格的“抵抗军领袖”而混迹在一些“不太正常的人中”,约翰小时接触到的教育就是“怎样把手雷扔出去”和“怎样从取款机里偷到钱”(话说我也想学,只不过四十年技术早就革新了)。。。后来莎拉被作为精神病患者被逮捕,约翰被人领养。T-1000和T-850先后来到这个年代寻找约翰,两人几乎同时发现并交火,施瓦辛格保护约翰.康纳逃出。约翰意识到母亲担心的是现实和施瓦辛格会听从他的命令(哪来的小屁孩居然让施瓦辛格这么帅的machine去做单腿站立的动作????),两人去救莎拉,正好赶上逃脱的莎拉.康纳和T-1000。又是一场公路追逐战,T-1000被甩掉三人得以休息、处理伤口。莎拉康纳仍然对T-850抱有敌意,试图毁掉他的核心处理器但被约翰组织。其后在莎拉的朋友处休息,决定制止塞伯坦公司的研发师即未来的天网的研发主管。在说服主管后,四人来到公司储藏有T-800残骸的地点将其毁掉,遇到T-1000,在激烈战斗后T-1000被摧毁,而施瓦辛格为了保证“终结者”的科技不会泄露,自愿走向毁灭。施瓦辛格在融化过程的最后缓缓竖起的拇指定格为经典镜头,即便约翰一遍遍的命令,这一次,T-850拒绝接受。

 


以上内容是与本部《终结者:黑暗命运》有关的回顾。按照主线内容,天网已经被摧毁,这条时间线上不会再出现judgement,审判日。但是在“过去的未来”(我终于理解英语时态中的过去将来完成时是多么的有必要)终结者们已经被派出执行这一任务,它们分散在各个时间点上,执行着已经不存在的命令。约翰.康纳被一名已经失去归属的T-850在阳光照耀的海滩枪杀。尽管未来已不会有审判日,尽管约翰.康纳不会成为抵抗军的领袖,他还是死了,死在曾经熟悉的也畏惧的T-850枪下。


但是,没有“天网”,就不会有其它机会让人工智能觉醒吗?像《蝴蝶效应》里男主一次次回到过去,仍然无法改变悲剧的底色。人工智能始终都在发展,始终都存在一定的几率让它具有自我意识,这是必然,而究竟何时何地人工智能会最终觉醒、会以怎样的态度与立场对待人类则是偶然。天网失去了机会,在这条时间线未来的某个时刻,“军团”出场,同样是以“机器”的身份向人类宣战。这一次未来人类的领袖则是丹妮丝.拉莫斯,而从未来回到现在的则是改造过后的战士格蕾丝。


丹妮和他的弟弟都是普通工人,但在事件发生的这天早上丹妮弟弟的工位被机器代替,放在电影背景下似乎是一种喻示:机器确实比人更有效率,但当人类逐渐被更有效率的东西取代时,人类是受益方还是受害方?这也是《终结者》系列隐藏在激烈的打斗下的内容,针对着未来的一场劫难发出的疑问。“军团”的终结者已经不再以T开头,而是RV-9.这一次终结者比T-X更为强大。



又一次,格蕾丝和RV-9同时找到了丹妮,在格蕾丝带着丹妮逃跑的过程中又一次让我们看见了卡车追逐战。丹妮的弟弟不幸牺牲,当两人以为无路可逃的时候,莎拉.康纳出场救下二人,然后格蕾丝偷了她的车跑了。。莎拉.康纳不清楚在天网毁灭之后的世界线,格蕾丝则不了解本应存在天网的过去的世界线,因此两人都对对方存有疑虑。其后三人来到提供给丹妮消息的来源处,迎接他们的是多年前枪杀约翰的T-850。令人惊讶的是,T-850在完成任务后因天网已经不复存在逐渐具有自我意识,为自己设定任务,变得越来越像人,为自己以前枪击约翰的事忏悔,四人决定去寻找“杀伤场”击败RV-9。从空军的朋友手里拿到武器后(这种叛国的罪行不是第一次了吧?)登上飞机,RV-9追上一行人,打斗过程中飞机坠毁,五人掉到水坝附近,在发电厂里最后的战斗中,格蕾丝以自己的能量棒为代价摧毁了RV-9的身躯,施瓦辛格与RV-9剩下的身躯同归于尽。


我必须要说,西方的政治正确已经严重影响了电影的水平。首先女主不能找一个好看些的吗?短发的格蕾丝反倒顺眼的多,漫威的惊奇队长就应该让她出演才对。而女主的身份呢?墨西哥人,混血,这也罢了,颜值还这么低,完全没有看下去的欲望。我们想看的是施瓦辛格耍帅,不是政治正确的产物。。而主角团正方4人里,三人都是女性。好吧,一名是未来人类的领袖,一名是改造过后的战士,一名是饱受丧子之痛与终结者战斗数十年的前领袖的母亲,战斗力确实比一般人要强。但是看他们强壮、蛮横的动作真的不会有一丝尴尬吗?莎拉.康纳一开始从车上下来向RV-9开火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施瓦辛格的出场。气势很足,但实际形象真的不搭——这又不是什么喜剧片?就因为莎拉提醒了丹妮她的弟弟被杀这一件事,丹妮的枪法瞬间提升到实战水平???诸如此类的槽点众多,还很明显的就是丹妮,她在自己弟弟死后表现出的感情未免太淡漠了些。还有,从逃跑到准备反击只用了“fight”这一个词,其它人还都没有异议。满屏的尴尬。她是一个被接力塑造出领袖形象的人物,但其他人接受她的领导只是因为故事需要,她本身并不具备领袖的气质与能力。


平心而论,《终结者:黑暗命运》在剧情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让四名不同时代的人物集合在一起对抗同一名对手。四个人本应属于不同的时空,具有不同的理由与对手战斗,不断出现的援军让战斗形势逐步改善,最终击杀对手。但是,从上帝视角来看RV-9确实很强,可从剧情发展的角度与正方对比并没有强大多少甚至还稍逊一筹——最后干掉RV-9的方法很简单,而终结者始终具有的性质也是相同的:不耐高温。直接引诱它到炼钢厂像第二部一样干掉它不是很简单的事吗?别人想不到这种对策也就罢了,莎拉.康纳你也联想不到吗?正方确实是一直被反派追杀,但给观众的感受却是一直“差一点,只差一点就可以干掉它了,它没死只是因为我们的运气不够好”。这种感受是如何产生的?终结者第三部里T-X被T-850同归了,RV-9是升级版,但无论如何也不必搭上两名T-850战力等级的角色吧?



尽管剧情存在硬伤,尽管细节上有诸多值得吐槽的地方,这部仍给了《终结者》一个最后的结局。即使没有了“天网”,也还会有“军团”的出现,这似乎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可是像凯尔说过的那样,像莎拉刻下的字一样“NO FATE”,命运并不存在,未来还可以改变。在漫长的时间线上会存在一些时间节点,这些节点上做出的抉择与行动会影响、改变未来的发展,在这些未来发展 走向的分歧点上,我们有能力决定自己家的命运如何。看电影前,我希望看到的是施瓦辛格带着墨镜开着摩托正面硬对硬的赢下对决,希望看到州长再将机器人的硬派展现的淋漓尽致。只是,我们最终看到的是T-850放下了拿起的墨镜,说出了“I won’t be back.”。自然,我们还看了每一部电影都会出现的开头穿越者抢衣服的情景,我们还看到了卡车追逐战,我们看到了州长总会断掉的手臂,可还是少了些什么,伴随系列的终结、不会在回归的T-850,还有我们对过去的怀念,对某些人、某些事的想念。


终结者:黑暗命运——NEVER BACK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