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容易忽视的感统误区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简称“感统”。

感觉统合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是很多家长在孩子遇到感统失调的问题的时候会犯很多错误,对感统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偏差,这也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生活中容易忽视的感统误区有哪些呢?
1、孩子感统失调不用管,长大后就好了当孩子出现如语言发展迟缓、胆小怕生、身体协调能力差等情况时,很多家长都会觉得是因为孩子还小的缘故,等长大之后就会变好。但其实感觉统合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孩子从小与周围的事物保持接触,接受周围环境的刺激,主动通过训练来促使感觉统合不断发展,如果家长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训练和学习机会,感觉统合能力便无从发展。
2、感统训练就是体能训练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做感统训练就是做各种游戏和运动,于是就觉得体能训练可以替代感统训练,其实不然,体能训练更多的是刺激肌肉和神经的发育,对于感官的刺激非常有限,而感统训练则是让孩子接受大量的、丰富的感觉刺激,以达到激活孩子心理、引发积极行为反应的目的。
3、认为学步车对孩子有利 有一些家长为了省时省事,在孩子学走路时,跳过了爬行这个过程,直接使用学步车来辅助孩子学走路,这样不利于宝宝四肢肌肉和感统的发育,容易导致感统失调。
4、认为感统训练交给老师就行了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参加了感统训练的课程,觉得老师给孩子上课了,自己就不需要再去费心了,其实孩子需要在更广阔的大自然环境中去获得更丰富的视、听、嗅、味、触、前庭、本体等感官的刺激,促使感觉统合的发展。家长作为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人,能给孩子树立很好的榜样,并且,家长花时间陪伴孩子也能增进亲子关系。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