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M丨对决TLV!1/64全开F40详评

时隔多年终于有厂商推出1/64的法拉利F40,虽然没有授权,但是全开+合金+64确实是非常难得了,不知道几十年会出一个的东西,这里就暂且放开授权问题不谈了。
先锐评一下:虽然确实是不错的产品,但是这台PGM的F40在与号称1/64巅峰之一TLV F40的对比下,就能够看出国产厂商在64模型设计上一些经验的缺失。
另外关于这台F40的造型,很多人说前盖造型做错了,后视镜位置错了之类的。


其实PGM这台的造型是基于LM的原型车1989年在蒙扎赛道进行初次测试的样子,也就是历史上第一台LM。真车在外观上,使用了保留原始灯组的空力前盖;加装了前铲;换了赛车推窗;改装了赛用规格的油口;更换了独立的可调式尾翼;尾端加入了扩散器。
BBR也出过这一款,名为F40 LM Press Version 1989(所谓1989发布版),比较罕见。
但是PGM也没有完全还原这台LM——它省略了推窗,赛用注油口,前铲拉杆,以及尾部的赛用扩散器。同时引擎舱也直接用了民用路车的造型。
前三个估计是实在太小没法在64上还原,而扩散器这个是做错了。所以以后别逮着前盖啊后视镜说做错了,其实做错的地方是少了车尾的扩散器和用了路车的引擎舱。
【包装】






PGM这个木头底座我是真的想吐槽,和老TSM的深色底座一样,严重影响车辆的发色。
而且这个木纹也很不高级,想要逼格用黑色或者白色亚克力(主流设计)或者哑光金属就行。
这个不深不浅的木质搭一搭250GTO还能看,搭F40这种90年代的车就很怪了。
【造型展示1】










低机位走一遍。
先说两个问题吧,照片右边的跳灯不能完全合上,我看了别人也是这样,估计是模具修得有问题。
后盖缝隙控制还行,但是转角肉了,而且整体稍微偏后,导致轮拱造型不圆,有断裂感。
没!有!卡!钳!PGM甚至都做出了前大后小的刹车盘,却没有做卡钳。设计师你出来,仔细想想哪个更重要?一个是细节上的还原,一个是造型上的完整,哪个重要???
这些是硬问题,还有些小问题,比如轮胎的橡胶成型后向内收缩了,导致滚动面中间凹陷,轮边点地。
但是造型上,整台F40还是比较还原的,比例和整个车身大概的走势,是没什么毛病的,特别是前盖中央末端微妙的上扬,很贴近车身剪影的前轮拱,比道路版F40更低的车身高度等等,没有犯基本的造型错误。
这个细节还原VS造型还原,其实就是小比例车模设计的终极问题——取舍。设计上处理好这一点,能决定高度的就只剩QC了,比如完全平衡了三者的京商,多美卡以及MINIGT,当然还有更加极限,常年游走于超低成本控制线下也要努力玩出花的风火轮。
【造型展示2】










这个红色的发色还行,漆面比较平整,边角的积漆几乎没有。
F40标志性的黑色饰条是画线,比较工整,没有溢出,但是我的有1个断点,拿黑笔涂一下就行,无伤大雅。车身有两处不是很明显的边角掉漆。
前转向灯,后刹车灯都是独立透明件,后网是镂空的蚀刻片,后窗的镂空居然也是真的,精细度爆炸。
排气管是独立黑色件,不过没有上银色。其实我认为用银色件会好一点,因为玩家入手之后只要点个黑色就能是完美分色,比在黑色上银漆方便太多。

【全开展示】





这个跳灯我觉得...不跳也罢,这种没法做好的地方,不如不做。
为了跳灯牺牲了前盖平整度,不值得,车的造型完整是永远高于趣味性结构的,因为这是汽车模型。
前盖其实有固定阻尼位,刚好是最大值的样子。再开的话,因为加了前铲,会把前轮顶起。
当然其他的可开F40也是这样的,不可避免。




中控台的细节非常立体,观感很好,各种仪表还原得很丰富。
座椅红面黑背,涂料模拟了植绒的哑光感,配以水贴安全带。





【PGM VS TLV】




PGM,它没有卡钳!哈哈哈哈!
PGM实体转向灯,TLV是点色;PGM的马标大小还原,TLV的马标大小比较饱满。

PGM的油漆配置也挑不出啥毛病,但是过多的开合结构,边角肯定有会掉漆。

PGM在车顶的开口大小控制上超过了TLV。

PGM这波在平流层,然而TLV这波在外太空。


而PGM使用的是真实车窗结构,后盖内直接嵌入了一个黑色内壁零件,而且这个内壁还是还原了真车结构的...

这一波处理,PGM完完全全秒杀了TLV。


引擎内构,两台车不同设计思路的体现。
对比真车的话,TLV零件都偏大,或者说,巨大,每个组件都经过了大幅度的夸张。
PGM的零件大小和比例才是基本正确的。
TLV的结构设计直接借鉴自90年代塑料无胶合全开大作——Herpa的1/43 F40,其分件思路如出一辙,使用多种成型色射出件零件进行夹组,来实现丰富的层次感。
PGM则使用了直接开模+贴蚀刻片以提升整体精度。
总的来说,TLV经验更为老道,玩的是结构,而PGM玩的是细节。这是两个车的根本性偏差。
TLV简单几层纯塑料件就做出了丰富的层次感;
PGM这个内饰,说实话,零件精度真的不低,但是由于分件设计太散,
(一个引擎舱的零件数是TLV的好几倍,还要再贴蚀刻片),装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歪曲。
还有一点,PGM的喷涂的银色漆面,颗粒巨大,大得和蚀刻片的花纹一样,这点我完全无法接受。
而TLV不整花活儿,直接就是银色闪粉塑料材质的射出件,当场就平衡了质感,精度,以及装配问题。人家比你多搞64十几年不是白搞的。
这就是个设计上的取舍问题,我一直认为64小车,造型的完整性和规整感,是要超过细节表现的。开模再精细,蚀刻片贴再多,最后装配,歪了,那就是全都白费,因为要细看才能发现的细节,是可以被忽略的;而一眼就能看到的歪,是忽略不了的。

还是让PGM的整个尾部观感,特别是紧密感,大幅优于TLV。



PGM的前窗其实不是很贴合,我没研究结构,但是好像是外贴的?水口在窗边上,非常迷。
最近国产的那个MR2,车窗也是单片贴合的,根本不跟车身边沿...
人家在小比例用了几十年的过顶窗设计,不是没道理的,虽然牺牲了内顶的造型,但是好歹窗户能贴合。
说实话64车谁会在乎内顶是啥样啊?外窗的贴合,和内顶的造型,哪个更重要?
还是为了追求没必要的细节而舍弃了基本造型完整性,以后少整这些幺蛾子了。




前盖本身就是很松的。
【造型展示3】









【总结】


总体来说,抛开授权这种有得没得的事情,PGM全开是国产一次蛮不错的尝试,最后东西整体来说瑕不掩瑜。
我好像一路在喷,产品确实也有几个莫名其妙的缺点(我卡钳呢?),但是说实话真的还算是可以的,我喷只是因为他并不完美而且其实差一点就能完美。
但是该夸的还是得夸,大的造型没啥毛病,驾驶舱细节完美,各处的网和孔基本都是真镂空,动力舱的表现(特别是后盖)甩了TLV好几条街。
国产厂子总是会犯老毛病,一心想整活儿,堆细节,以为做得更精细,就能吊杀那些老厂。
结果分件越分越多,装配工序跟着变多,QC越来越不可控,最后变成了一堆精细零件拼出来的破烂。
殊不知TLV的火热从来都不是因为零件有多精细,而是人家三分精细七分工整,最后装出来所有零件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看起来也确实像车,仅此而已。
还是希望国产车模越做越好吧!
【后话】
如果我来设计...?
直接把可动跳灯先抹了保证前盖的平整性;前窗直接做过顶窗起码保证水口不在窗框上,还能加点儿装配精度;缩刹车片细节保卡钳;引擎舱分件直接搬TLV的同时把比例缩正常点;剩下的那几张蚀刻片用来做尾翼...
虽然很希望PGM这么改改但是估计是没戏,蹲一个银色的刷色款式应该还行吧?
银色漆面薄,BBR MU 和 京商的银F40都是神作。
PGM如果刷银色,锐度+,缝宽-,说不定整个车的造型能更加完整。


比如京商的1/64 F40,同模下,银色起码比其他款式锐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