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魔鬼经济学(其一)

2018-09-12 02:46 作者:小小的垠  | 我要投稿

适度思考,有益大脑

这是一本众所周知的思维科普读物

研究对象包罗万象,结论总是让人直呼有趣,比如:

1.堕胎合法化降低犯罪率

2.砖家常受动机和利益驱使

3.一掷千金难易选举结果

注意:x因素与y事件若是相关,不仅仅可能是因果关系,也有可能是根源z作祟,请找准万恶之源




底特律:动机选择的优与劣

理论基础:

——经济动机(违者罚款)

——社会动机(公共场所禁烟)

——道德动机(怕良心谴责)


例:有偿献血的效果远不如无偿:此时道德远远重于蝇头小利

例:超生游击队:天价罚单远远重于脸皮

例:球队保级让分放水:社会(人情),经济(受贿)


例:教师作弊

——教师考核与学生成绩挂钩(挂科太多=教学事故)

——教师“作弊”难以查处

方法:复习泄题,延长考试时间,暗示答案,修改答案(后面难选择题帮填)等

现象:昙花一现的进步,难选择题雷同的高准确率


例:白领犯罪(职务犯罪):

——贪小便宜: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小办公室更守信(熟人,羞耻心)

——心情好坏

——高层更易贪便宜(特权思想,缺乏监管,精于欺诈)



信息操纵者——关于信息不对称的趣事

例:3K党(种族、宗教、守旧的白人恐怖主义)

——武力威胁(少量绞刑足以震慑)

——敛财

——参政

解密暗语,散与众人
塑为反派,人人喊打

3K党以秘密情报牟利,以故弄玄虚的方式制造恐慌,这种权力源自信息的积累,一旦泄露,优势尽失


例:互联网的出现,便于我们货比三家,减少信息不对称

化信息为恐惧:有的时候砖家(中介,经纪人甚至是医生)出于私心利用人内心对未知的恐惧一番忽悠反而会加剧信息的不对称


实战运用:房地产中介如何改变买家心理

高价=中介有耐心捞大钱。低价=见好就收,省点时间开下一单
精确实际的描述(高),空洞花哨的词语(低)



传统观念黑历史——捏造信息、自身利益、方便之词

大发明家:砖家+宣传(记者、广告)

大梦想家:例:走私毒品金字塔(鲤鱼跃龙门的锦标赛)

高层坐收暴利,底层碌碌高危加低薪

(工资考量:强力竞争者+技能实力+工作舒适感和梦想+服务需求量)

高层和气生财,底层乱战晋升
物美价廉的强效卡可因(快克)给了底层希望和长期就业的机会




美国90年代犯罪骤减之谜

——堕胎合法化

(母亲教育水平低甚至未成年、幼年贫困、成长于单亲家庭的大盗们不幸胎死腹中)

——快克等毒品市场不景气(有点效果。快克普及使得价格降低,市场饱和,毒贩之间的价格战更是让利润暴跌)

——警力扩充(有点效果。震慑潜在犯罪,增加办案人手)

——新型治安策略(有点效果。纽约治安略微高于其他城市)

——入狱率增加(有点效果。震慑潜在犯罪)

——经济繁荣(几乎无关。60年代繁荣期一样糟糕)

——死刑执行率上升(作用微乎其微)

——枪支管控变严(几乎没用。瑞士全民皆兵,无需管控。罪犯依然能够轻松拿到枪支)

——人口老龄化(渐变过程,无法解释骤减)



父母的育儿经

——砖家果断站边,肆意发明传统观念(曲解、夸大、断章取义),煽动公众情绪(恐惧)搏出位

例:小孩游泳溺死实际比枪支更危险

——当下不可控危险更令人惶恐

风险=危害+愤怒

例:大人陪同游泳远比婴儿床和儿童座椅更好

——人种对孩子的智力几乎没有影响,学习环境和种族观念才是罪魁祸首

——与考试分数相关的因素(父母特点):

父母学历高

父母社会经济地位较高

母亲生第一胎时30岁以上(往往是受教育程度高、思想也更成熟的母亲)

出生体重低(早产对孩子健康不利,也往往说明母亲的生活习惯不好)

父母在家说英语(这是在美国)

是被收养儿童(弃养孩子的母亲不太重视产前保健)

父母参加家长会

家中藏书多(父母本身学历高,或是重视教育)


无关因素(父母行为):

家庭完整(家庭结构影响不大)

新搬小区条件较好(好房子就能上天?)

母亲在孩子出生至上幼儿园前不工作(比保姆高不到哪去)

参加过启智计划(教师素质有限)

定期随父母去博物馆(失败的填鸭式教育)

经常被打(坦白该行为的父母很多本质真诚,出发点是好的)

经常看电视(优劣相抵)

几乎每天都听父母话读书(失败的填鸭式教育)

——起名的故事

1.标新立异的黑人文化:独有的名字(未婚生子,收入低薄,教育水平低,黑人街区的黑人妈妈——忠于黑人社区的表现)

2.白人文化:雷同更多

3.白人名字吃香(种族歧视)

4.名字反映了孩子的生活境况,而不是其原因.

5.名字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关

6.高逼格名字的通俗化(名人效应),烂大街后被弃用

魔鬼经济学(其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