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与净零排放有什么区别?
2023-09-01 13:45 作者:小曾Lucky验厂分享 | 我要投稿
碳中和
“碳中和”的概念始于1997年,由来自英国伦敦的未来森林公司(后更名为碳中和公司)首度提出,指家庭或个人以环保为目的,通过购买经过认证的碳信用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公司亦为这些用户提供植树造林等减碳服务。
随着“碳中和”概念的推广,广义上的“碳中和”则指通过植树造林、生物固碳、节能环保等方式抵消一段时间内国家或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使其从大气中去除的碳量等于排放的碳量。从本质上讲, 碳中和是一个更狭义的术语,用于表示净零中发生的情况,特别关注碳的去除。
而我国的“3060双碳目标”,“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其中的碳达峰主要关注于 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峰。

净零
“净零”这个概念来源于《巴黎协定》提出的2℃温控目标,并力求将升温控制在1.5℃以内。要求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 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以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与影响。与此同时,很多的国际大公司也基于科学碳目标设立方式相继宣布自己的净零排放目标。
在这里,与碳中和不同的是, 净零排放是包括除了二氧化碳以外的所有温室气体, 其排放量与温室气体清除量达到平衡时,被称为净零温室气体排放。

碳中和与净零排放有什么区别?
边界 —— 碳中和最低要求覆盖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并鼓励包含范围三排放。净零排放必须覆盖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排放。
目标力度水平 —— 对于组织实现碳中和,没有特定减排路径减少排放量的要求。一个组织为实现净零排放,其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排放,必须按照全球温升1.5摄氏度的减排路径减少排放。
对剩余排放的处理方式 —— 一个组织为了实现碳中和,必须购买碳抵销额度,从而实现减排、提高碳效率或碳汇。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净零排放,温室气体移除,实现大气中的碳封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