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解读:传统商超面临“闭店潮”挑战,未来路在何方?
近年来,以家乐福、沃尔玛等为代表的传统商超遭遇了“闭店潮”,同时新型零售企业如会员仓储超市和新零售企业在一二线城市爆发式开店,进一步加深了传统商超的困难局面。这种困境到底是何原因所致?关门是否是传统商超的唯一出路?在此场“中年危机”中,商超界该如何化解?
首先,传统商超的困难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是租约到期,大部分实体商超的租约期限为20至25年,2020年起面临租约到期,导致商超闭店的可能性增加。其二则是受电商行业崛起和疫情影响的双重夹击,传统商超客流减少,闭店压力剧增。这两个原因结合起来,导致传统商超经营困难重重,逐渐走向破产甚至倒闭。
但是,实体商超也有着现代零售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比如,地理位置优越、商品种类丰富、拥有“烟火气”等特点都是吸引顾客常去消费的原因,而且逛超市也是人们日常放松方式之一,在商超内购物时消费者可以体验到愉悦的情感纽带价值。这种情感纽带在现代零售中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就算传统商超处于如此困难的境地,也未必只有关门一条路可走。
传统商超需要转型和创新,通过拓展业态和改进经营模式来适应现代消费市场的变化。会员仓储超市和新零售企业能够在现代市场得到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它们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和独具特色的商品。这些新型零售企业看重的便是消费者对品质、个性化、差异化等需求,同时也注重线下店面的打造,让消费者有更好的购物体验。传统商超在转型过程中应该学习这种思路,重塑品牌竞争力,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纽带,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差异化,提升购物体验。
除此之外,实体商超也可以通过多元业态和本土化程度来吸引消费者,例如开设社区品质生活中心,聚焦社区居民,打造综合性的商业体。同时,传统商超的供应链也应该进行调整,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总之,传统商超需要在现代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提供与其他品牌不一样的产品和服务。
最后,在这个时代中,电商崛起,多元业态出现,外部需求变化,传统商超需要摆脱过去的思维模式,思考并解决“买”与“逛”的平衡问题。无论如何,“逛”超市的需求依然存在,而实体超市也是必要的,它们应该通过满足消费者对于品质、个性化、差异化等需求,提升购物体验和情感纽带等多方面改进来增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处于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