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念解析:十四点和平计划(原则)
美国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又称十四点计划,美国总统威尔逊为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出的纲领。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时提出并分致各国。在对国会所发表的著名演说中,威尔逊总统提出十四点,认为这是促进世界和平的唯一可行的计划。随后,这十四点被采用作为和平谈判的基础。
威尔逊十四条思想的三大核心是:自由贸易,民族自决,国际联盟。
威尔逊的新秩序蓝图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以“十四点”计划为集中代表,以国际联盟为核心,问世伊始便以其强烈的道德色彩赢得了全世界的人心。一方面,威尔逊要颠覆以“实力政治”为代表的国际旧秩序,代之以尊重领土主权、大小国一律平等的国际新秩序。新秩序不仅应该维护和平,还应该主持公道。另一方面,美国要成为新秩序的代表,但不是以经济和军事实力,而是依靠道义武器,依靠不徇私利、秉公决断国际争端的正义形象。换言之,美国将是公正新秩序的化身。
“十四点”计划的意义与评价
评价威尔逊的十四条是困难的,因为它既有理想主义、超前的一面,又有在实际操作中妥协、现实的一面。
就其对国际的影响来说,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中的国际联盟组织为二战后解决国际争端,避免世界战争,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十四点计划中的很多条约也为日后新秩序的建立提供了开创性的参考依据。从这个角度来说,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是进步的,甚至超前的。
就其对美国未来发展的影响来说,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对美国二战后的世界战略构思提供了一个开创性的可供参考的范例,影响极为深远。正如王晓德教授在其《美国对外关系史散论》里所讲述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威尔逊确定了本世纪(20世纪)外交政策的目标,形成了方法和规定了术语。”国务卿贝克在1991年12月12日普林斯顿大学发表演讲时高度赞扬了威尔逊的使命意识,及其对美国使命的履行。原话如下:“威尔逊的事业是正确的,尤为重要的是,他的事业符合美国最大的利益” 。
然而,也有人评价威尔逊是在理想主义的外衣下,挥舞着文明棍谋求实际利益。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伊始到结束,美国威尔逊政府始终打着追求“和平”与“正义”的口号,但是实质上他们在实际行动上则完全是按照美国的利益在干涉这场战争,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对美国有利的国际秩序。这是威尔逊总统“十四点计划”为代表的新的国际新秩序构想的内在矛盾,除此之外,“十四点计划”在其建立的过程中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严重背弃了初衷。例如,威尔逊在凡尔赛会议上,为了获得诸多大国对建立国联的支持,不惜背弃自己所提出的道德、道义原则。从内心来说,威尔逊试图以国联作为即将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代表,他对于国联可以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正义充满信心,相信国联可以纠正国际和约中的不完善之处,为国际社会和平稳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综合来说,威尔逊的十四条从实践角度来说是失败的,然而从思想的先创性角度来说成功的。